秘省再会次韵

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代

秘省再会次韵原文

蓬莱春宴聚文星,多荷君恩锡百朋。
四座衣冠陪贺监,一时梁栋盛吴兴。
图书光动青藜杖,人物温如古玉升。
好是木天新境界,萤窗容我种金灯。

诗词问答

问:秘省再会次韵的作者是谁?答:文天祥
问:秘省再会次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文天祥的名句有哪些?答:文天祥名句大全

文天祥秘省再会次韵书法欣赏

文天祥秘省再会次韵书法作品欣赏
秘省再会次韵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宴聚

宴饮聚会。《旧唐书·穆宗纪》:“前代名士,良辰宴聚,或清谈赋诗,投壶雅歌,以杯酌献酬,不至於乱。” 宋 秦醇 《谭意歌传》:“年少千金买笑,春风惟恐居后,郡官宴聚,控骑迎之。”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重阳》:“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 仓王庙 、 四里桥 、 愁臺 、 梁王城 、 砚臺 、 毛驼冈 、 独乐冈 等处宴聚。”

相聚宴饮。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阅古·铜鼓》:“《新唐书》云:‘蛮人讌聚则击铜鼓。’”

文星

星名。即文昌星,又名文曲星。相传文曲星主文才,后亦指有文才的人。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词海跳波涌,文星拂坐悬。” 唐 裴说 《怀素台歌》:“ 杜甫 、 李白 与 怀素 ,文星酒星草书星。” 宋 杨无咎 《南歌子》词之四:“直教笔底有文星,欲状此时情,若为成。”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祝胡东樵寿》:‘人指所居为福地,天留此老应文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两江月旦归名士,又报文星入座来。”参见“ 文昌 ”。

恩锡

犹恩赐。锡,通“ 赐 ”。 南朝 梁简文帝 《谢敕赉益州天门冬启》:“一蒙恩锡,窃幸往代。”《周书·寇儁传》:“﹝ 世宗 ﹞数加恩锡,思与相见。”

百朋

(1).亦作“ 百冯 ”。指极多的货币。《诗·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高亨 注:“朋,古代以贝壳为货币,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艺文类聚》卷八四引《六韬》:“ 太公 谓 散宜生 求珍物以免君罪。之 九江 ,得大贝百冯。” 宋 苏轼 《答丁连州启》:“远移一纸之书,何啻百朋之锡。” 沉砺 《亚子邮赠先德粥粥翁<养馀斋诗集>等诗以谢之》:“故人远道百朋锡,名著《青箱》与《拙存》。”

(2).诸友。 清 张明弼 《四氏子传》:“乃吾六亲百朋,无一达人。”

四座

指坐在周围的人

她那灿烂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惊动了四座。——《第二次考试》

衣冠

(1) 衣服和礼帽

(2) 服饰

衣冠不整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贺监

唐 贺知章 尝官秘书监,晚年自号 秘书外监 ,故称。 唐 刘禹锡 《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高楼 贺监 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 宋 张炎 《三姝媚·送舒亦山游越》词:“ 贺监 犹狂,还散迹、千巖风露。” 清 魏耕 《与祁五兄弟泛镜湖》诗:“湖自 贺监 清,兴是二 祁 发。”

一时

(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梁栋

栋梁。比喻担任国家重任的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并拟省试、京试俱三年一次,考约士移於七月秋凉之时,俾士子等得以宽期习练,庶可倍获真材,储为樑栋。”

(1).屋宇的大梁。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窻户里。” 宋 黄庭坚 《题王仲弓兄弟巽亭》诗:“里中多佳树,与世作梁栋。”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 文种 者,国之梁栋,君之爪牙。”《隋书·李景传》:“ 杨玄感 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 景 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渡江》:“你自昔翩翩雄恣,英名彻遐邇,是王家梁栋,天府彝鼒。” 何其芳 《哭 * 同志》诗:“一身真比 泰山 重,万 * 称梁栋倾。”

吴兴

(1).指 元 代书画家 赵孟頫 。 赵 为 吴兴 人,故称。 明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跋赵子昂书<过秦论>》:“ 吴兴 此书学《黄庭内景经》,时年三十八岁。”

(2).郡名。 三国 吴宝鼎 元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 乌程县 (今 浙江 吴兴县 南)。

(3).县名。属 浙江省 ,位于 苕溪 下游,滨临 太湖 。

图书

(1) 泛指书籍

图书目录

(2) 图籍。指疆域版图与户籍等簿册

(3) 指图章或图章的印记

刻两方图书。——《儒林外史》

(4) 指河图洛书

(5) 图册

青藜

(1).指藜杖。 唐 刘言史 《山中喜崔补阙见寻》诗:“鹿袖青藜鼠耳巾,潜夫岂解拜朝臣。” 宋 王安石 《昼寝》诗:“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抉。” 明 徐渭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诗之三:“ 阿宣 也锁书堂去,独曳青藜咏玉簪。”

(2).《三辅黄图·阁》:“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 向 ,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説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后因以“青藜”指夜读照明的灯烛。 宋 王安石 《上元戏呈贡父》诗:“不知太一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金莲烛,祥光普照,喜得红云飞绕,依稀似对青藜耀。” 清 陈鹏年 《冬日感怀》诗:“直庐夜检青藜照,讲幄朝呈《 * 通》。”

(3).借指苦读之事。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则得妻》:“衣冠俊雅,为姻亲青藜抛下。”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怅怅词》词:“问何为潦倒、青藜笔砚。老大怕逢裘马辈,颠狂合入烟花院。”

(4).借指读书人。 明 夏完淳 《军宴》诗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从 细柳 识军威。”

人物

(1)

(2) 小说或戏剧中被描写的人

人物描写

(3) 被认为有突出或显著特性的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 * 《沁园春·雪》

恺撒是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西人之画,则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实景。——蔡元培《图画》

(4) 讲话者;提警告、提要求、鼓励或发命令的人

由一个圈内人物指导

(5) 有才能之人

此人是个人物

好是

(1).恰是,正是。 唐 白居易 《吴中好风景》诗之二:“ 吴 中好风景,风景无朝暮……况当丰熟岁,好是欢游处。” 唐 王建 《江楼对雨寄杜书记》诗:“竹烟花雨细相和,看著闲书睡更多。好是主人无事日,应持小酒按新歌。”

(2).真是;甚是。 唐 岑参 《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诗:“帘前春色应须惜,世上浮名好是闲。”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折:“这门衣食好是低微,大清早母亲来叫,只得起来。”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三折:“我想昨日 王维 ,好是作怪,回书也不见一箇字,不知是允我也不允我?”

(3).岂是。 唐 罗邺 《谒宁祠》诗:“春生溪岭雪初开,下马云亭酹一杯。好是精灵偏有感,能於乡里不为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那僧房里好是轻易走得进的?”

(4).犹好在,妙在。表示赞美。 唐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之十七:“好是梨花相映处,更胜松雪日初晴。” 宋 吴琚 《酹江月》词:“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絶。好是 吴 儿飞綵帜,蹴起一江秋雪。”

木天

(1).木制天棚。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 庐陵威王 ﹞斋前悉施木天,以蔽光景,春花秋月之时,暗如深夜撤烛。”

(2).指宏敞高大的木结构建筑物。 宋 孙升 《孙公谈圃》卷中:“ 玉清昭应宫 , 丁晋公 领其使监造。土木之工极天下之巧……以其餘材建 五岳观 ,世犹谓之木天。则 玉清 之宏壮可知。”

(3).秘书阁的别称。因其屋宇高大宏敞,故名。 宋 陆游 《恩除秘书监》诗:“扶上木天君莫笑,衰残不似壮游时。” 元 王逢 《无题》诗之四:“椒闥珮琚遗白草,木天图籍冷青藜。”

(4).指翰林院。 明 唐寅 《贫士吟》:“宫袍着处君恩渥,遥上青云到木天。”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傅徵君》:“是年应试中选者,俱授翰林院检讨。然其人各以文学自负,又復落拓不羈,与科第进者前后相轧,疑谤旋生,多不能久於其位,数年以后,鸿儒扫迹於木天矣。”

境界

(1) 边界,疆界

(2) 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呈现出的情况

思想境界高

(3) 处境

境界危恶。——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萤窗

晋 人 车胤 以囊盛萤,用萤火照书夜读。后因以“萤窗”形容勤学苦读。亦借指读书之所。 唐 许浑 《送前东阳于明府由鄂渚归故林》诗:“殷勤为谢南溪客,白首萤窗未见招。” 明 王錂 《春芜记·献赋》:“不负萤窗十年相傍,浑一似趁 龙门 逐桃花浪。” 梁启超 《新罗马·党狱》:“可不是吗!却是我们廿载萤窗,十年手版,好容易捱到今日这个地位。”参见“ 萤窗雪案 ”。

金灯

(1).金属制成的灯。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有明茎草,夜如金灯,折枝为炬,照见鬼物之形。” 隋 江总 《新入姬人应令》诗:“玉軼轻轮五香散,金灯夜火百花开。” 唐 陆龟蒙 《书带草赋》:“金灯照灼,尚惊 秦 帝之焚。”

(2).草名。山慈姑的别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篇》:“金灯,一曰九形,花叶不相见,俗恶人家种之,一名无义草。” 清 黄宗羲 《小园记》:“因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阳、茉莉、真珠。烟蒲、石竹。辣茄、苦葽。金灯、银合。”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山慈姑》。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