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莱春寿府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醉蓬莱春寿府原文

正春风初扇,梅蕊飘香,雨余晴书。箫鼓声中,麝烟喷金兽。幕府宾僚,杜诗韩笔,竞吐奇争秀。共指乔松,同瞻峻岳,祝公眉寿。
汉相功勋,陈思文藻,奕世风流,迥居人右。持节分符,屡试经邦手。天府剧烦,雍容谈笑,令闻光前后。君相恩隆,公圭金印,一时亲授。

诗词问答

问:醉蓬莱春寿府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醉蓬莱春寿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佚名醉蓬莱春寿府书法欣赏

佚名醉蓬莱春寿府书法作品欣赏
醉蓬莱春寿府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梅蕊

梅花蓓蕾。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腊雪初消梅蕊绽。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 宋 朱熹 《和李伯玉用东坡韵赋梅花》:“忽闻梅蕊腊前破, 楚 客不爱兰佩昏。” 宋 韩淲 《贺新郎·十三日小园梅枝微红点缀便觉可句》词:“梅蕊依稀矣。岁华深、翛然但把,杖蔾閒倚。”

飘香

被和缓的气流飘送且能被感觉到的香味

她经常使用的那种清雅、温和的香水的微弱飘香

箫鼓

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簫鼓陈, 燕 赵 歌兮伤美人。”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楼船簫鼓交龙旆,想赴京时半肩行李,从今一洗当年耻。”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亦指军乐。 唐 李白 《发白马》诗:“将军发白马,旌节渡 黄河 。簫鼓聒山岳,沧溟涌涛波。”

麝烟

焚麝香发出的烟。 唐 皮日休 《醉中先起李縠戏赠走笔奉酬》诗:“麝烟苒苒生银兔,蜡泪涟涟滴绣闺。” 五代 成彦雄 《夕诗》:“臺榭沉沉禁漏初,麝烟红蜡透虾鬚。” 宋 黄庭坚 《次韵奉答廖袁州怀旧隐之诗》:“诗题怨鹤与惊猿,一幅溪藤照麝烟。”

金兽

(1).指金色虎首形铺首。 唐 薛逢 《宫词》:“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2).指兽形的香炉。 宋 张耒 《秋蕊香》词:“帘幕疎疎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明 刘基 《望江南》词:“金兽有烟飞不起,玉虫无燄翳还明。” 清 龚自珍 《莺啼序》词:“残年半销金兽,啟朱帘琐户。”

(3).铜镜上兽形花纹。 清 陈维崧 《虞美人·咏镜》词:“香奩凉鑑蟠金兽,背压蛟螭钮。”

(4).古台名。 汉 建安 十八年, 曹操 建于 邺城 西北。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三臺者, 陆翽 《鄴中记》云: 魏武 於 鄴城 西北立三臺,中名 铜雀 ,南名 金兽 ,北名 冰井 。”

幕府

(1) 旧时将帅办公的地方,后也泛指衙署

(2) 日本明治以前执掌全国政权的军阀

宾僚

宾客幕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桓征西 治 江陵 城甚丽,会宾僚出 江 津望之。” 宋 陆游 《除制司参议官谢赵都大启》:“摄郡垒之左符,已逾素望;备宾僚之右席,復玷明恩。”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近世奏牘关移,语本直覈,纯出史胥,其病犹少,而庸妄宾僚,谬施涂塈。”

杜诗

指 唐 代大诗人 杜甫 的诗或诗集。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旧 蜀 本 杜 诗并无註释。” 巴金 《家》二四:“ 杜 诗説:‘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吐奇

(1).出奇谋。 晋 夏侯湛 《三国名臣赞》:“昂昂 子敬 ,拔跡草莱,荷担吐奇,乃构 云臺 。”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故藏器者珍於变通随时,英逸者贵於吐奇拨乱。”《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二年》“临危吐决” 元 胡三省 注:“吐决,谓吐奇决策也。”

(2).发出异采。 刘师培 《文说·耀采》:“ 赵至 《入关》之作, 鲍照 《大雷》之篇, 叔庠 擢秀於 桐庐 , 士龙 吐奇於 鄮县 ,游记之正宗也。”

乔松

(1).高大的松树。《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汉 马融 《广成颂》:“陵乔松,履脩樠;踔攳枝,杪标端;尾苍蜼,掎玄猨;木产尽,寓属单。” 明 沉鲸 《双珠记·人珠还合》:“特俾丝萝,得附乔松。”

(2).古代传说中 王子乔 和 赤松子 的并称。两人均为传说中的仙人。《战国策·秦策三》:“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 伯夷 之廉,长为 应侯 ,世世称孤,而有 乔 松 之寿。”《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居有 泰山 之固,身为 乔 松 之偶。”《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但存忠孝节,何必寿 乔 松 。”

眉寿

长寿。《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毛 传:“眉寿,豪眉也。” 孔颖达 疏:“人年老者必有豪眉秀出者。” 高亨 注:“眉寿,长寿也。”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诗:“纳寒场,为春酒,昭景福,介眉寿。” 唐 唐正辞 《唐赵夫人夏侯氏墓志铭》:“期天降鉴,介以眉寿。”《清史稿·世宗纪》:“旌 广东 兴寧县 老民 幸登运 年一百二岁,其子五人,各七八十岁,一门眉寿,加赐上用缎一匹。”

功勋

功绩。尤指对国家、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

建立功勋

功勋卓著

陈思

指 陈思王 曹植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陈思 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瑯: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 唐 李群玉 《将之京国赠薛员外》诗:“ 赵壹 赋命薄, 陈思 多世忧。”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五六:“ 陈思 极工起调,如‘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如‘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皆高唱也。”

文藻

(1).水草。 明 夏完淳 《谢康乐游山》诗:“石蘚碧幛开,文藻曲波冷。” 王闿运 《会试萍始生赋》:“隐文藻与冰菭兮,若擥秀之可餐。”

(2).词彩;文彩。《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文帝 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於是 沮涌 失路, 灵均 当轴。”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哭友》:“想着你綰银黄飘飘气燁,想着你抒文藻翩翩锦纈。” 刘师培 《文说》:“自此以降,文藻空存,非復 屈 宋 之旨矣。”

(3).指文章;文字。《北齐书·儒林传·马元熙》:“少传父业,兼事文藻。” 唐 陆法言 《<切韵>序》:“今返初服,私训诸弟子,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

奕世

累世,代代。《国语·周语上》:“奕世载德,不忝前人。”《后汉书·杨震传》:“臣奕世受恩,得备纳言。” 李贤 注:“奕犹重也。”《宋书·孔琳之传》:“而传国之璽,歷代迭用;袭封之印,奕世相传。” 宋 司马光 《宣徽惠穆吕公挽辞》:“奕世台衡贵,盈门紱冕荣。” 清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是故议院议员之法立,则奕世无失德之君。”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居人

住在家里的人;居民

巷无居人

持节

拿看旄节。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凭证)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 匈奴使留 汉者。——《汉书·李广苏建传》

分符

犹剖符。谓帝王封官授爵,分与符节的一半作为信物。 唐 孟浩然 《送韩使君除洪州都曹》诗:“述职抚 荆 衡 ,分符袭宠荣。” 明 张凤翼 《红拂记·传奇大意》:“到海上坐展雄图,功成日同归完聚,列土分符。”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乞外名都重,分符宠命仍。”

天府

天然的府库,比喻物产富饶

天府之土。——《三国志·诸葛亮传》

剧烦

繁剧。亦指繁杂的事务。 宋 叶梦得 《送沉传曜》诗:“人言解牛刀,要使当剧烦。” 宋 叶适 《陈叔向墓志铭》:“知 平阳县 ,号为剧烦。”

雍容

(1) 形容仪态温文大方

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汉书·薛宣传》

雍容有礼

雍容华贵

(2) 舒缓;从容不迫

从车骑,雍容闲雅其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雍容大方

谈笑

说笑;又说又笑

谈笑有鸿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谈笑间。——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令闻

美好的声誉。《书·微子之命》:“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 孔 传:“汝 微子 言,能践 汤 德,久有善誉,昭闻远近。”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赞》:“君清蹈衡门,则令闻孔昭;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 宋 陈师道 《寄答王直方》诗:“永怀忘年友,死矣餘令闻,念子颇似之,老我何所恨。”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当 清 氏御世也,岂不欲褒扬其祖考,滂沛令闻,棻香无穷?”

光前

光大前人的功业。亦谓功业胜过前人。 南朝 梁 刘孝绰 《奉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我后游 祇鷲 ,比事实光前。” 南朝 陈 徐陵 《广州刺史欧阳顾德政碑》:“方其盛业,绰有光前。”

君相

(1).国君的上傧。《周礼·秋官·司仪》:“每门止一相。及庙,唯君相入。” 郑玄 注:“惟君相入,客臣也;相不入矣。”

(2).国君与国相。《国语·晋语九》:“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 韦昭 注:“君, 康子 ;相, 段规 。”

金印

(1).旧时帝王或高级官员金质的印玺。《史记·孝武本纪》:“是时上方忧 河 决,而黄金不就,乃拜 大 ( 欒大 )为五利将军。居月餘,得四金印。” 宋 苏辙 《观捕鱼》诗:“人生此事最便身,金印垂腰定何益。” 清 黄遵宪 《琉求歌》:“尚有丹书珠殿掛,空将金印紫泥封。”

(2).借指官职。 唐 杜甫 《陪李王苏李四使君登惠义寺》诗:“谁能解金印,瀟洒自安禪。” 宋 乐雷发 《乌乌歌》:“好杀贼奴取金印,何用区区章句为?”

(3). 宋 代称犯人脸上刺的字。《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看 张员外 ,面上刺着四字金印,蓬头垢面,衣服不整齐。”《水浒传》第八回:“原来 宋 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换做打金印。”

(4).指公文、证件上的金泥印章。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臣又据总兵官 卢鏜 手本……与 日本 金印勘合。” 许地山 《三博士》:“她们一同看着(博士文凭)上面的文字和金印。”

一时

(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亲授

(1).亲手授受。《礼记·曲礼上》:“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不亲授。”《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 文姬 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男女无别者为魔,男女不亲授者为明教。”

(2).亲自教授。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诗》有讽刺之辞……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