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斋居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仲春斋居原文

春日既载阳,农事俶以兴。

祖识大地德,厚贶资神明。

吉戊举崇祀,斋居志寅清。

一衷希昭假,思过弥怦怦。

去岁纵有秋,未敢侈丰亨。

无何冬雪旱,岂予或满盈。

入春增惕息,浃月偏朗晴。

商洛亟待泽,更复连兖青。

闻有避荒民,提挈事远征。

遮留岂善政,任徙将堕农。

踟蹰无一可,蒿目心靡宁。

嗟我灾黎苦,如睹鸠鹄形。

玉食其奚安,𨋎恤非为名。

截漕济谷粟,按户弛输徵。

如伤敕牧臣,告诫频丁宁。

调燮自怀惭,讵待咨公卿。

近日云屡作,妒风如践盟。

所祈神降嘏,使彼令不行。

山川云勃出,郊原雨溥灵。

居者喜以跃,流者返而耕。

屈指计农候,幸未过清明。

诗词问答

问:仲春斋居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仲春斋居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八

2. 叶

参考注释

春日

(1).春天;春季。《诗·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壚。” 唐  寒山 《诗》之六十:“ 洛阳 多女儿,春日逞华丽。” 管桦 《故乡》:“我被这春日的太阳晒得发热。”

(2).春天的太阳。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虽壅之以黑坟,煖之以春日,犹不救于枯槁。”《晋书·乐志下》:“仁配春日,威踰秋霜。” 唐  杜牧 《商山麻涧》诗:“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塒春日斜。”

(3).立春之日。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春》:“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

农事

1.指耕耘﹑收获﹑贮藏等农业生产活动。 2.指村庄。

祖识

熟习知悉。《国语·鲁语下》:“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 韦昭 注:“祖,习也;识,知也。”

大地

(1)

(2) 地面;地球表面广阔的土地

大地回春

(3) 代指地球

厚贶

丰厚的赠礼。 唐  杜甫 《张舍人遗织成褥段》诗:“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貺情。”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卷四:“ 士寧 常德之,故致厚貺。” 明  朱鼎 《玉镜台·得书》:“只因你忘了遗羹,承亲母推食的厚貺。”

神明

(1) 神灵;神祗

那个被他奉为神明的人不公正地谴责过他

奉若神明

(2) 指人的精神和智慧

神明顿飒爽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 英明;圣明

皆颂其神明

崇祀

崇拜奉祀。《隋书·音乐志下》:“厚世开灵,方坛崇祀,达以风露,树之松梓。” 唐  柳宗元 《箕子碑》:“大明宣昭,崇祀式孚。”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家祭》:“先曾祖 重德公 ,以训导起家,陞 太平 通判,崇祀 芜湖  当涂 两邑名宦。” 鲁迅 《彷徨·肥皂》:“ 四铭 踱到烛台面前,展开纸条,一字一字的读下去:‘恭拟全国人民合词吁请贵大总统特颁明令专重圣经崇祀 孟 母以挽颓风而存国粹文’。--好极好极。可是字数太多了罢?”

斋居

(1).斋戒别居。《明史·左懋第传》:“三月,大风霾。帝布袍斋居,祷之不止。”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芙蓉阁》:“时 世宗 斋居西宫,建设醮坛,勅大臣製青词一联,悬于坛门。”

(2).家居;闲居。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坐镇均劳逸,斋居养智恬。”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诗:“纷纷宾从厌粱肉,公也斋居饱饘粥。”

(3).家居的房舍;书房。 清  吴嘉宾 《得一斋记》:“吾宗继之,以 颜氏 子得一之义,名其斋居。”

寅清

语出《书·舜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后世多以“寅清”为官吏箴戒之辞,谓言行敬谨,持心清正。 宋  杨万里 《樱桃》诗:“天上荐新旧分赐,儿童犹解忆寅清。” 杨万里 有“寅清堂”,亦取此义。 明  李东阳 《送董礼部尚矩还南京》诗:“谁言省署寅清地,不及经幃侍从劳。”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諭谓‘寅清重秩,自应夙夜靖共,乃以疏懒鸣高,何以为庶寮表率?’”

昭假

向神祷告,昭示其诚敬之心以达于神。《诗·大雅·云汉》:“大夫君子,昭假无赢。” 毛 传:“假,至也。” 马瑞辰 通释:“言诚能昭假於天,其感应之理无有赢差者。”又《周颂·噫嘻》:“噫嘻 成王 ,既昭假尔。”一说,明告。 高亨 注:“昭,明也。假,读为嘏,告也。”又一说,招请。见 郭沫若 《读了关于〈周颂·噫嘻篇〉的解释》。《后汉书·冯异传》:“昔我 光武 受命中兴,恢弘圣绪,横被四表,昭假上下,光耀万世。”

思过

对错误过失进行反思

闭閤思过,一县莫知所为。——《汉书·严延寿传》

怦怦

心急貌;心跳貌。《楚辞·九辩》:“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朱熹 集注:“怦怦,心急貌。” 唐  柳宗元 《河间妇传》:“﹝妇﹞闭目曰:‘吾病甚。’与之百物,卒不食。饵之善药,挥去。心怦怦若危柱之弦。” 明  何景明 《后白菊赋》:“心怦怦以憯惻,怀耿耿而苦辛。” 清  吴樾 《< * 时代>自序》:“斯时所与交游者,非官即幕,自不禁怦怦然动功名之念矣。”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阿Q 的心怦怦的跳了。”

去岁

去年

有秋

丰收,有收成;丰年。《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诗:“司田春有秋,寄声与我谐。飢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唐  元稹 《范季睦授尚书仓部员外郎》:“乃詔执事,聿求其才,乘我有秋,大实仓廪。” 明  李贽 《复杨定见书》:“如种田相似,年年不輟,时时不改,有秋之穫如此,无成之岁亦如此,安可以一耕不穫而遂弃前事耶?”

丰亨

《易·丰》:“丰亨。王假之。” 孔颖达 疏:“财多德大,故谓之为丰;德大则无所不容,财多则无所不济,无所拥碍,谓之为亨,故曰丰亨。”后即用以表示富厚顺达。 宋  刘挚 《贺安南捷奏表》:“物萃聚而除戎,时丰亨而致法。” 明  吴宽 《赐进士及第后率诸同年谢恩表》:“伏以稽古右文,喜值丰亨之运;设科取士,欲求疎远之才。” 清  王源 《答外舅李涵生先生书》:“然使君子苟去其不忍之心,稍行不屑为之事,或可以立致丰亨,而邀荣宠,乃君子断然不肯。”

无何

(1) 不久;很短时间之后

亡何国变。(亡通“无”。)——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无何宰以卓异闻。——《聊斋志异·促织》

无何他二人就言归于好

(2) 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自觉无何

满盈

全部占满、充满

河水满盈

惕息

(1).谓心跳气喘。形容极其恐惧。《汉书·司马迁传》:“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 颜师古 注:“惕,惧也。息,喘息也。” 唐  李绅 《却到浙西》诗:“苛政尚存犹惕息,老人偷拜拥前舟。”《明史·韩雍传》:“两地镇守宦官素骄恣,亦惕息无敢肆。” 无名氏 《康有为》:“ 康有为 高官厚禄之思想弥漫於脑筋,骤不可爬搔,而又惕息於戊戌之危机,奉数行之密詔,感泣至今,思得当以报於 汉 也。”

(2).指喘息。多以“不敢惕息”形容恐惧。 汉  扬雄 《长杨赋》:“﹝ 匈奴 ﹞二十餘年矣,尚不敢惕息。”《新唐书·辛云京传》:“ 回紇 恃旧勋,每入朝,所在暴钞,至 太原 , 云京 以戎狄待之,虏畏不敢惕息。”

浃月

(1).一个月。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藩国随封官》:“然 张景明 为左长史,二十年而殁,距上龙飞未浹月也。”《明史·耿定向传》:“故邇来投揭有迟浹月者,事理宜然,非自藩臣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刘富川》:“不浹月而扫清巨寇。”

(2).两月。 清  方苞 《己亥四月示道希兄弟》:“《记》曰:‘齐衰期者,大功布衰九月者,皆三月不御於内。’用此推之,则正服大功,以浹月为期;小功緦麻,终月可也。”

商洛

亦作“ 商雒 ”。 商县 和 上洛县 之合称, 汉 初“四皓”曾隐居于此。《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汉 兴有 园公 、 綺里季 、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此四人者,当 秦 之世,避而入 商  雒 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虽 园  綺 之栖 商  洛 , 管寧 之默 辽海 ,方之於 秀 ,殆无以过。” 唐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诗:“高风动 商  洛 , 綺 皓无馨香。”

避荒

逃荒。 元  姚燧 《湖广行省左丞相神道碑》:“在 太宗 世,所残 汉 上诸州之民,避荒 汴  洛 间。” 明  李中馥 《原李耳载》卷上:“过 获鹿 ,见饥民夫妇避荒,担内一子甫三岁,言爱此子者任携去。” 清  伊秉绶 《扬州》诗:“岂知郭外民,避荒饱风雨。”

提挈

(1) 用手提着

(2) 提携;牵扶。比喻为抚育

她自幼失了父母,亏得老道姑提挈成人

(3) 扶持,帮助

彼此互相提挈

(4) 提拔

他们对我的奖掖和提挈,使我触及动心的那一点时,不禁为之悲痛泪流。——臧克家《京华练笔二十年》

(5) 带领;统率

抗日战争的指挥员就要发挥他们的威力,提挈全军,去打倒那些民族的敌人

(6) 揭示要领

或有才能,如“浪里白跳张顺”和“鼓上蚤 时迁”等,并不能提挈这人的全般。——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远征

(1) 征伐远方国家与地区

(2) 行走远路

遮留

拦阻挽留。《北史·唐永传》:“行臺 萧宝夤 表 永 为 南幽州 刺史,夷人送故者,莫不垂泪,当路遮留,随数日,始得出境。” 唐  王建 《长安早春》诗:“每度暗来还暗去,今年须遣蝶遮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酒数行,欲辞去。生掉臂遮留,下管钥。”

善政

(1).妥善的法则。《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2).清明的政治;良好的政令。《书·大禹谟》:“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后汉书·臧宫传》:“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南史·垣护之传》:“木连理,上有光如烛,咸以善政所致。” 明  唐顺之 《廷试策》:“要之,官得其人,则善政行而天下蒙其福。”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唐顺宗 即位,下令蠲免民间对官府的各种旧欠……这些,在当时都是善政。”

(3).良好的政绩。《新五代史·杂传·史圭》:“﹝ 史圭 ﹞为 寧晋 、 乐寿 县令,有善政,县人立碑以颂之。” 明  宋濂 《碧崖亭辞》:“﹝先生﹞学问富而德行脩,践扬中外,其善政盖章章云。”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三幕第一场:“他们说,自从 马老爷 入阁拜相,善政流传,真是民之父母。”

(4).泛指良好的管理。《红楼梦》第六八回:“﹝ 尤二姐 ﹞又见 周瑞 家等媳妇在傍边称扬 凤姐 素日许多善政。”

踟蹰

(1)  徘徊;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搔首踟蹰。——《诗·邶风·静女》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乐府《陌上桑》

踟蹰不知所措

(2) 也作“踟躇”

无一可

谓没有一项可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章君之恶而伤私义,二者无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轻於 齐 而累於 楚 矣。” 元  张雨 《清权尊师集中览庚戌见怀一诗感念今昔自伤之情》诗:“奚止七不堪,于世无一可。”

蒿目

(1).极目远望。《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 宋  王安石 《忆金陵》诗之二:“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

(2).犹言蒿目时艰。《明史·职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参见“ 蒿目时艰 ”。

灾黎

灾民。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妖言惑众》:“ 江 南北大旱,民人饥饉, 方荣升 窃谓灾黎易动,起意倡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辛酉工赈》:“﹝ 明安 ﹞特建席棚以处灾黎,凡活者数百万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虽然这些也是穷人,然而比较起被灾的地方那些灾黎,是那一处轻,那一处重呢?”

鹄形

枯瘦貌。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贫乏》:“言飢饿者为鵠形。” 明  杨基 《桂林与蒋张二指挥观兵》诗:“燕頷将军髯似戟,鵠形俘虏面如刀。” 明  卢象昇 《借本屯田鼓铸修城疏》:“臣每至一山邨,行数十里,或百餘里,但见人面鵠形之老稚,非踉蹌道旁,即展转沟壑。”

玉食

珍贵的饮食

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