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广惠寺塔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登广惠寺塔原文

别致从奇花塔称,庑廊那泥十三层。

雁王不异真如性,象教恒标最上乘。

历历隋唐一弹指,依依风月两良朋。

朅然题句朅然去,付与初非识字僧。

诗词问答

问:登广惠寺塔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登广惠寺塔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登广惠寺塔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十二

2. 去声

参考注释

别致

与众不同,新奇

湘云笑道:“这倒别致。”——《红楼梦》

雁王

亦作“鴈王”。佛教语。领头的大雁。为佛三十二相之一。《大智度论》卷四:“五者,手足指縵网相。如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不现。”一本作“鴈王”。

不异

没有差别;等同。 晋 羊祜 《让开府表》:“虽歷内外之宠,不异寒贱之家。” 唐 杜甫 《兵车行》:“况復 秦 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宋 朱熹 《刘十九府君墓志铭》:“盖与先生不异,而温厚谨良则又过之。”

真如

佛教语。梵文T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译。谓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亦即宇宙万有的本体。与实相、法界等同义。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集经讲疏启》:“同真如而无尽,与日月而俱悬。”《成唯识论》卷九:“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明 屠隆 《昙花记·西游净土》:“霞幢被,宝座趺,灵光随处现真如。”《红楼梦》第八七回:“屏息垂帘,跏趺坐下,断除妄想,趋向真如。” 范文澜 《唐代佛数·佛教各派》:“事物生灭变化,都不离真如。故真如即万法(事物),万法即真如。真如与万法,无碍融通。”

象教

释迦牟尼 离世,诸大弟子想慕不已,刻木为佛.以形象教人,故称佛教为象教。 南朝 梁 元帝 《内典碑铭集林序》:“象教东流,化行南国。” 唐 王维 《工部杨尚书夫人墓志铭》:“男以无双令德,降帝子于凤楼;女则第一解空,归法王之象教。” 宋 陈师道 《游鹊山院》诗:“顿慑尘缘尽,方知象教尊。” 陈独秀 《吾人最后之觉悟》:“ 魏 晋 以还,象教流入,朝野士夫,略开导见。”

最上乘

(1).佛教谓最高明圆满的教法。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修净土院记》:“上人者,修最上乘,解第一义。”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辩》:“禪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 * 眼,悟第一义。”

(2).借指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最上品。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碧山 《齐天乐》诸闋,哀怨无穷,都归忠厚,是词中最上乘。”

历历

一个个清晰分明

历历可数

历历在目

一弹指

佛家语。《法苑珠林》卷三引《僧祇律》:“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后来诗文多作“一弹指顷”,表示极短的时间。 唐 白居易 《禽虫》诗之八:“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讎。” 明 宋濂 《孤峰德公塔铭》:“尽付闍维三昧火,一弹指顷等虚空。” 赵朴初 《满庭芳·为人民大会堂作》词之一:“一弹指顷 恒 沙涌,楼殿重重。”

依依

(1) 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杨柳依依

(2) 恋恋不舍的样子

依依不舍

二情同依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尚依依旁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依稀;隐约

依依墟里烟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良朋

好友。《诗·小雅·常棣》:“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一:“ 沉 宋 裁辞矜变律, 王 杨 落笔得良朋。”《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 续范亭 《登高望林老叶参谋长不至》诗:“闻道 延安 多集会,良朋不至秋风来。”

题句

(1).谓就一事一物或一文一图写上一句(或几句)话以表示自己想法。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访僧 红叶寺 ,题句 白云房 。”

(2).指题写的字句。 宋 委心子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谶兆门下·遐周阿环》引《青琐》:“ 李遐周 有道术, 天宝 中作题句以兆 禄山 之乱,曰:‘ 燕 市人皆去, 函关 马不归;若逢山下鬼,环上记罗衣。’”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死魂灵百图>小引》:“移译序文和每图的题句的,也是 孟十还 君的劳作;题句大概依照译本,但有数处不同,现在也不改从一律;最末一图的题句,不见于第一部中。” 鲁迅 《书信集·致孟十还》:“倘有,乞借给我一用,照出后即奉还,如能将图下的题句译示,尤感。”

付与

拿出;交给:尽力完成时代~我们的使命。

识字

认识文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