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伯削平粤寇诗以志颂·其四

作者:李之世 朝代:明代

原文

海内骚然仰度支,东南物力尽彫疲。

可堪号泽窥关日,尽是炊骸拆骨时。

十郡河山归掌握,诸曹刍粟属分司。

凭将一柱扶天手,重勒镇蛮两字碑。

诗词问答

问:《王方伯削平粤寇诗以志颂·其四》的作者是谁?答:李之世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参考注释

海内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海内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大乱。——《资治通鉴》

骚然

骚动的样子

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京洛骚然。——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天下骚然

度支

(1).规划计算(开支)。《礼记·王制》“五穀皆入,然后制国用” 汉 郑玄 注:“制国用,如今度支经用。”《北齐书·唐邕传》:“比及 武平 之末,府藏渐虚, 邕 度支取舍,大有裨益。”

(2).指经费开支。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田制一》:“ 汉 之 武帝 ,度支不足,至于卖爵、贷假、榷酤、算緡、盐铁之事,无所不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蕙芳》:“女笑曰:‘婢来,亦不费母度支,皆能自得食。’”

(3).官署名。 魏 晋 始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长官为度支尚书。 南北朝 以度支尚书领度支、金部、仓部、起部四曹。 隋 开皇 初改度支尚书为民部尚书。 唐 因避 太宗 李世民 讳,改民部为户部,旋复旧称。参阅《通典·职官五》、《文献通考·职官六》、《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下》。

(4).指经商。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朱闲泉诗》:“ 仁和 朱闲泉 司训, 青湖先生 之子也。工诗善画,久困塲屋,遂改习度支。”

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物力

可供使用的全部物资

物力必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身以外之物力。——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物力资源

可堪

用于问句句首,等于说“那堪”、“怎堪”,即“那能禁得住”、“怎能受得了”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尽是

到处是,很多很多

这儿尽是石头

炊骸

犹炊骨。《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九侯七杰争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头。”参见“ 炊骨 ”。

河山

河流和山岭,指国家疆土

大好河山

掌握

(1) 熟知并能运用

除本国语言外,还掌握几种语言

(2) 把握;控制

掌握自己的命运

诸曹

犹言各部。亦借指各部的官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诸曹受尚书事。”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汉仪注》诸吏、给事中日上朝謁,平尚书奏事,分为左右曹。”《后汉书·马援传》:“诸曹时白外事。”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陈昱被冥吏误追》:“又使诸曹检己籍,曹示之。”

刍粟

刍粮。 宋 曾巩 《王中正种谔降官制》:“兵西出则近,而尔等东繇 绥德 回远之路,以疲士马,费芻粟,致功用不集。”《明史·杨博传》:“时 右衞 围六月,守将 王德 战亡,城中芻粟且尽,士死守无二心。”

分司

(1).分掌;分管。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然后沿才受职,揆务分司。是以五正置於 朱宣 ,下民不忒。”

(2). 唐 宋 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 洛阳 )任职者,称为分司。 唐 白居易 《达哉乐天行》:“达哉达哉 白乐天 ,分司 东都 十三年。” 宋 陆游 《简邻里》诗:“独坐空斋如自讼,小鎸残俸类分司。”

(3). 明 清 于盐运司下设分司,为管理盐务的官员。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作碱》:“凡地碱煎盐,除 并州 末盐外, 长芦 分司地土人,亦有刮削煎成者。”《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随即是盐院来拜,盐道来拜,分司来拜, 扬州 府来拜, 江都 县来拜,把 庄徵君 闹的急了,送了各官上去,叫作速开船。”

一柱

(1).一根柱子。亦指象柱子的东西。 汉 王充 《论衡·谈天》:“石之质重,千里一柱,不能胜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江陵 有臺甚大,而有一柱,众木共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雷书》:“ 大中祥符 间, 岳州 玉真观为火所焚,惟留一柱。”《宋史·乐志十七》:“设二十五弦,弦一柱,崇二寸七分。”

(2).喻能担当重任,独力支撑局面的人。 唐 张祜 《读狄梁公传》诗:“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阁下为南溟之鹏,作中天之一柱。”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八:“代许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抚三辰。” 陈毅 《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寿祝辞》:“一柱南天欣老健,英雄肝胆福寿全。”

(3).指旧式账簿或清册里的一个项目。旧式账目分旧管(原有的)、新收(新收进的)、开除(支出的)、实在(剩下的)四项,称为“四柱”或“四柱清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拿过来一看,就是 张鼎臣 交出来的盘店那一帐本,内中一柱一柱列的很是清楚。”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