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辟地为圃僭用老坡和靖节归田园居六韵

作者:叶茵 朝代:宋代

原文

控驴灞桥坳,纵棹剡溪曲。
缤纷天上花,拍拍春意足。
能追兹辰欢,独许苏玉局。
憧憧市朝人,继晷犹秉烛。
野翁太无营,借暖待晴旭。

诗词问答

问:《晚年辟地为圃僭用老坡和靖节归田园居六韵》的作者是谁?答:叶茵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叶茵的名句有哪些?答:叶茵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灞桥

桥名。本作 霸桥 。据《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唐 郑谷 《小桃》诗:“和烟和雨遮 敷水 ,映竹映村连 灞桥 。” 宋 贺铸 《连理枝》词:“想 灞桥 春色老於人,恁 江 南梦杳。”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再错》:“则看他迎风袭袭,笼烟裊裊,肠断 灞桥 滨。”《红楼梦》第五十回:“吟鞭指 灞桥 。”

纵棹

划桨行船。 晋 张协 《七命》:“纵棹随风,弭楫乘波。” 唐 李频 《及第后归》诗:“纵棹随归鸟,乘潮向夕阳。” 唐 张志和 《渔父》词之二:“能纵櫂,惯乘流, 长江 白浪不曾忧。”

剡溪

水名。 曹娥江 的上游。在 浙江 嵊县 南。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剡溪 。” 明 许时泉 《午日吟》:“我是箇 子猷 乘兴到 剡溪 ,你似箇 远 老忘情过 虎谿 。”参阅《太平寰宇记》卷九六。

缤纷

繁多而杂乱

五彩缤纷

色彩缤纷

天上

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拍拍

(1).象声词。鼓翅起飞声。 唐 韩愈 《病鸱》诗:“青泥掩两翅,拍拍不得离。” 宋 梅尧臣 《和永叔雨中》:“锦鞍切莫九衢去,拍拍一如鹅鸭池。” 宋 苏轼 《游桓山得泽字》诗:“春风在流水,鳧雁先拍拍。” 明 高启 《送徐七山人往蜀山书舍》诗:“溪晴雁拍拍,村曙鷄胶胶。”

(2).象声词。枪响声。《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俏大姐》:“伸手举起小 * ,叫声特务看我的。只听拍拍两声响,特务啃泥爬不起。”

(3).充满。 宋 范成大 《玉楼春》词:“云横水绕芳尘陌,一万重花春拍拍。” 宋 赵长卿 《虞美人·江乡对景》词:“雨声破晓催行桨,拍拍溪流长。” 金 元好问 《清平乐》词:“香团娇小,拍拍春多少。”

春意

(1) 春天的气象

春意盎然

(2) 春心

玉局

(1).棋盘的美称。 唐 李商隐 《灯》诗:“锦囊名画揜,玉局败碁收。” 宋 贺铸 《南乡子》词:“玉局弹棋无限意, * ,肠断 吴 蚕两处眠。”

(2).道观名,在 四川 成都 。传说 李老君 曾于此坐局脚玉床讲经,因而得名。《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蜀主 詔於 玉局化 设道场。” 胡三省 注:“ 玉局化 在 成都 。 彭乘 《记》曰: 后汉 永寿 元年, 李老君 与 张道陵 至此,有局脚玉牀自地而出, 老君 昇坐,为 道陵 説《南北斗经》,既去而坐隐,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 宋 苏轼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诗:“莫欺老病未归身, 玉局 他年第几人。” 元 袁桷 《张虚靖圜庵扁曰归鹤次韵》:“ 玉局 讲残春换劫,石臺丹在草通灵。” 明 王世贞 《九支斋十歌》之六:“ 成都 玉局 授书后,渐与金僊相对雄。”

(3). 苏轼 曾任 玉局观 提举,后人遂以“玉局”称 苏轼 。 宋 刘克庄 《摸鱼儿·赏海棠》词:“悵 玉局 飞仙, 石湖 絶笔,孤负这风韵。” 明 文徵明 《先君行略》:“一日见公书,稍涉 玉局 笔意。” 清 赵翼 《再题焦山寺赠巨超练塘两诗僧》诗:“我本才非 苏玉局 ,敢嗔 佛印 不烧猪。” 清 程文正 《钱王庙》诗:“残碑有字还堪读, 玉局 鸿文笔力遒。”

憧憧

(1) 摇曳不定的;常指不确定的和微弱地波动或运动的

树影憧憧

(2) 来往不绝的

人影憧憧

市朝

众人合集的场所;公共场合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

继晷

(1).谓夜以继日。 唐 韩愈 《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慰夏孤》:“刺绣添灯,每伴读书过夜半;採蘩烹釜,更思继晷惜春残。”

(2).指上灯之时。 明 吕坤 《与总河刘晋川论道脉图》:“安得对案指图,自詰朝至於继晷,必豁然大同,无分毫扞格,亦平生一大快也!”

秉烛

谓持烛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宋 梅尧臣 《送道损司门》诗:“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丫头秉烛伺候。”

野翁

犹野老。 唐 白居易 《偶吟》:“人生变改故无穷,昔是朝官今野翁。” 宋 苏轼 《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不如野翁来往溪山间,上友麋鹿下鳧鷖。”

太无

空旷虚无之境。《文子·精诚》:“ 老子 曰:若夫圣人之游也,即动乎至虚,游心乎太无,驰于方外,行于无门,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唐 柳泌 《玉清行》:“遥遥寒冬时,萧萧躡太无。”

晴旭

阳光。 清 顾炎武 《酬李子德二十四韵》:“柴门晴旭下,松径谷风舒。”《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五年正月初八》:“连日天暖,恐致雨,午间风转东北,天气觉寒,仍见晴旭。” 陈去病 《访安如》诗:“此去壮图如可展,一鞭晴旭返中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