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岳阳楼原文
岳阳城下系扁舟,与客同登百尺楼。寻遍诗牌追旧句,恍驾岁律叹重游。
波涵君艑两山翠,天落巴荆一镜秋。
北望边烽犹未熄,敢忘后乐与先忧。
诗词问答
问:再登岳阳楼的作者是谁?答:赵汝鐩
问:再登岳阳楼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汝鐩的名句有哪些?答:赵汝鐩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阳城
(1). 春秋 时 楚国 贵族的封邑。《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 阳城 ,迷 下蔡 。” 李善 注:“ 阳城 、 下蔡 ,二县名,盖 楚 之贵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 唐 李商隐 《无题》诗:“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 阳城 十万家。”
(2).古城楼名。《文选·左思<蜀都赋>》:“结 阳城 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 刘逵 注:“ 阳城 , 蜀 门名也。”
(3).山名。《左传·昭公四年》:“四岳、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 杨伯峻 注:“古 阳城 在今 河南 登封县 东南,俗名曰 城山岭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府·登封县》。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百尺楼
(1).泛指高楼。《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汜 ( 许汜 )曰:‘昔遭乱过 下邳 ,见 元龙 ( 陈登 )。 元龙 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牀卧,使客卧下牀。’ 备 ( 刘备 )曰:‘……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 元龙 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间邪?’”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之四:“恨无 扬子 一区宅,懒卧 元龙 百尺楼。”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量移》:“身凭百尺楼,目断千山秀。” 吕志伊 《镇山楼远眺》诗:“登临行远几悲秋,大好湖山百尺楼。”
(2).词牌名。即《卜算子》。因 秦湛 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句,故名。参见“ 卜算子 ”。
诗牌
(1).用以题诗的木板。 宋 王安石 《董伯懿示裴晋公平淮右题名碑诗用其韵和酬》:“褒贤乐善自为美,当挂庙壁为诗牌。”《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酒保道:‘解元借笔砚,莫不是要题诗赋?却不可污了粉壁。本店自有诗牌。若是污了粉壁,小人今日当直,便折了这一日日事钱。’”
(2).指题上诗的木板。 清 厉鹗 《王蒻林司勋邀游惠山访愚公谷》诗之一:“ 二泉亭 下看诗牌,转入萧森秀嶂街。”
(3).韵牌。刻诗韵上下二平声为纸牌式,每韵一叶,总三十叶,山游分韵,人取一叶,吟以用韵。见 明 屠隆 《考槃馀事·韵牌》。 清 秋瑾 《东风第一枝·雪珠》词:“儘围炉闲理诗牌,瘦了梅花人面。”
(4).文人游戏,各以牌分取杂字,缀成韵语,是牌亦曰诗牌。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近士大夫竞以诗牌集字,牵凑无理,或至刻之集中,尤可笑。”
追旧
谓追念旧事或故人。 宋 秦观 《悼王子开》诗之一:“桐棺远归祔,追旧几澘然。”
岁律
岁时;节令。 晋 陆机 《为周夫人赠车骑》诗:“昔者与君别,岁律薄将暮。” 唐 白居易 《送毛仙翁》诗:“貌随岁律换,神逐光阴迁。” 宋 陆游 《严州祈雨青词》:“岁律肇,农功伊始。” 明 何景明 《白菊赋》:“乃岁律之甫迁,慨金气之何速。”
叹重
赞叹敬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旧制,羣臣立于殿庭,既而遇雨雪,亦不移步于廊下……朝既罢, 斌 于雪中拔身而去,见之者咸嘆重焉。”
山翠
翠绿的山色。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水光悬荡壁,山翠下添流。” 唐 王维 《华子冈》诗:“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宋 欧阳修 《逸老亭》诗:“池光开小幌,山翠入重城。” 清 厉鹗 《永兴寺二雪堂晓起看绿萼梅》诗:“是时春空霽,山翠争便娟。”
一镜
(1).比喻言行可以借鉴得失的贤士。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 太宗 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 魏徵 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 崔道融 《悲李拾遗》诗之一:“行朝半夜烟尘起,晓殿吁嗟一镜沉。”
(2).指象一面明镜的平水。 唐 刘长卿 《旧井》诗:“旧井依旧城,寒水深洞彻,下看百餘尺,一镜光不灭。” 唐 钱起 《赋得馀冰》诗:“晓日餘冰上,春池一镜明。” 明 陈荩卿 《讌赏·徐王孙惺予邀泛莫愁湖看莲》曲:“拿舟深入水云乡,荡破湖心一镜光。”
(3).喻有如明镜的月亮。 唐 杜甫 《江边星月》诗之一:“映物连珠断,缘空一镜升。” 明 梁辰鱼 《伤逝·咏时序悼亡》曲:“长空一镜辉万里,全无一点纤翳。”
边烽
亦作“邉烽”。1.边疆报警的烽火。 唐 沉佺期 《塞北》诗之一:“海气如秋雨,边烽似夏云。” 明 梵琦 《居庸关》诗:“渠答自今收战马,兜铃无復置边烽。”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其有边烽传警, 潢池 弄兵,敌国外患之来,羣盗满山之变。”
(2).指代边境上的战事。 南朝 梁 徐悱 《白马篇》:“闻有边烽急,飞候至 长安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戎昱》:“ 宪宗 时,边烽累急,大臣议和亲。” 明 冯梦龙 《女丈夫·红拂投主》:“金戈纷逐,铁马争驰,眼观邉烽四起,指日 西京 累卵危。” 清 顾炎武 《二月十日有事于欑宫》诗:“贼马与边烽,相将溃 中夏 。”
(3).借指边疆。《隋书·房陵王勇传》:“虽北夷猖獗,尝犯边烽,今城镇峻峙,所在严固,何待迁配,以致劳扰。”参见“ 边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