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阁

作者:文同 朝代:宋代

清阁原文

治道区纭纷,斋阁简应接。
身闲意枕簟,虑静厌图牒。
孤芳媚深丛,幽哢出密叶。
物理兹领会,真境知可蹑。

诗词问答

问:清阁的作者是谁?答:文同
问:清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文同的名句有哪些?答:文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治道

(1).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礼记·乐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夫驳议偏辨,各执异见;对策揄扬,大明治道。” 宋 王安石 《答曾公立书》:“治道之兴,邪人不利。” 王闿运 《<尚书大传>序》:“然就其断章,寻与宏旨,足以佐治道,存先典,明古训,雄文章。”

(2).修筑道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新唐书·韩琬传》:“ 永淳 时, 雍丘 令 尹元贞 坐妇女治道免官,今妇夫女役常不知怪。”

纭纷

纷纭。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学而篇六》:“今曰:‘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繇之’,则固指教而言矣。如之何紜纷胶轕,而以此和为性情之德耶?”

斋阁

亦作“ 斋閤 ”。书房。《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 宋 元嘉 世,诸王入斋閤,得白服帬帽见人主。”《宋史·吕端传》:“ 端 使 高丽 ,暴风折檣,舟人怖恐, 端 读书若在斋閤时。” 明 杨慎 《<石鼓文>序》:“先生歌一首,坿之卷尾,藏之斋阁,以无忘先生之教云。” 清 冯桂芬 《<问径堂印谱>序》:“摹印书有繆篆,篆仅见於 许氏 《<説文>序》中……浸淫至於 元 明 以来,署斋阁,鎸诗词,为用滋广。”

应接

(1) 应酬,接待

热情应接

(2) 应付

从容应接

(3) 呼应

书法家讲究字的点画要互相应接

(4) 照应

自相应接

枕簟

枕席。泛指卧具。《礼记·内则》:“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 唐 韩愈 《新亭》诗:“水文浮枕簟,瓦影荫龟鱼。” 宋 黄庭坚 《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扫堂延枕簟,公子气翩翩。” 清 方文 《山中休夏》诗:“柴门枕簟恣高眠,虽无饱饭粥亦乐。”

图牒

亦作“ 图谍 ”。1.图籍表册。 汉 蔡邕 《上汉书十志疏》:“道至深微,不可独议。郎中 刘洪 密於用筭,故臣表上 洪 ,与共参思图牒。” 唐 白居易 《许昌县令新厅壁记》:“若其官邑之省置,风物之有亡,田赋之上下,盖存乎图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温州 雁荡山 ,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2).犹谱牒。 明 宋濂 《张氏谱图序》:“其迁 江阴 者,则不知始于何世,图谍丧漫,不可钩考。”

(3).指图谶。《北齐书·文宣帝纪》:“图谍潜藴,千祀彰明,嘉禎幽秘,一朝纷委,以表代德之期,用启兴邦之迹。”《旧唐书·唐俭传》:“明公日角龙庭, 李 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非在今朝。”

孤芳

(1).独秀的香花。常比喻高洁绝俗的品格。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教撰高士传启》:“贞操与日月俱悬,孤芳随山壑共远。” 唐 韩愈 《孟生诗》:“异质忌处群,孤芳难寄林。” 于右任 《度陇杂诗》之四:“幽艷居丘壑,孤芳欣有托。”

(2).指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 王先谦 《<续古文辞类纂>序》:“ 惜抱 自守孤芳,以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一闕。”

深丛

深密的树林。 唐 杜甫 《杜鹃行》:“隳形不敢栖华屋,短翮惟愿巢深丛。”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羆。”

物理

(1) 事物的内在规律或道理

人情物理

(2) 物理学

领会

了解、认识事物并有所体会

领会文件精神

真境

道教之地。亦指仙境。 唐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三:“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宋 李弥逊 《渡横溪》诗:“尘埃何处寻真境?试逐寒流认落花。”《宋史·乐志》:“ 蓬莱 邃馆,金碧照三山,真境胜人间。”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诗之十三:“於世苦纷纠,睡乡觅真境。”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