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鉴曲题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分鉴曲题句原文

玉泉山左亦有泉,却与玉泉各分泻。

其泉大小亦不一,汇为平湖东注也。

东注出墙会玉河,墙内本自分高下。

高者三闸以出之,分灌高田颇弗寡。

下者别就五闸出,灌低未可搏跃假。

分鉴之曲所以名,渠宁饮漱资吟把。

迩来漏卮多就低,高者虑无涓滴洒。

长此安穷将害农,是宜设计更张者。

治河闻疏不闻壅,斯有事壅风牛马。

壅漏原因疏其流,一带高田利耕野。

诗词问答

问:分鉴曲题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分鉴曲题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马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三

2. 所谓天下第一泉为京师众水之源

参考注释

玉泉山

(1).山名。在 北京市 西北,山下有 玉泉 ,因以得名。参见“ 玉泉 ”。

(2).山名。在 湖北 当阳县 西。山有乳窟,玉泉交流其中。山下有 玉泉寺 。 唐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常闻 玉泉山 ,山洞多乳窟。” 王琦 注引《潜确居类书》:“ 玉泉山 ,在 当阳 ,泉色白而莹,又曰 珠泉 。泉南为 天台 智者 道场。”

玉泉

(1).传说中 昆仑山 上的泉名。 王充 《论衡·谈天》引 汉 司马迁 曰:“《禹本纪》言‘ 河 出 崑崙 ……其上有 玉泉 、 华池 。’”今本《史记·大宛列传论》作“ 醴泉 、 瑶池 ”。

(2).清泉的美称。 晋 陆机 《招隐》诗之一:“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荆州 、 清溪 、 秀壁 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 宋 苏舜钦 《天平山》诗:“石竇落玉泉,泠泠四时雨。”《群音类选·泰和记·桓元帅龙山会僚友》:“嶙峋古石吐清烟,峭壁千寻掛玉泉。”

(3).犹九泉。 唐 卢照邻 《哭明堂裴主簿》诗:“始谓调金鼎,如何掩玉泉。” 唐 李白 《过四皓墓》诗:“荒凉千古跡,芜没四坟连。伊昔鍊金鼎,何年闭玉泉。”

(4).指酒。 宋 苏轼 《岁暮作和张常侍》诗:“我生有天禄,玄膺流玉泉。何事 陶彭泽 ,乏酒每形言。”

(5).仙药名。玉浆。 宋 苏轼 《仇池笔记·辟榖说》:“能服玉泉,使铅汞具体,去仙不远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玉》:“今仙经三十六水法中,化玉为玉浆,称为玉泉,服之长生不老,然功劣于自然泉液也。”

(6).口中津液。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杜大举》:“服玉泉法,去三尸,坚齿髮,除百病。玉泉者,舌下两脉津液是也。”

(7).墨名。 金 元好问 《赋南中杨生玉泉墨》诗:“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明 陆友 《墨史》:“其法不用松炬,而用灯煤, 子彬 得其遗法以授 耶律楚材 。 楚材 授其子 铸 ,使造一万丸,铭曰玉泉万笏。”参见“ 玉泉墨 ”。

(8).水名。出自 北京 市西北 玉泉山 下,流为 玉河 ,汇成 昆明湖 。出而东南流,环绕紫禁城,注入 大通河 。“玉泉垂虹”胜景即此。

大小

(1) 大小的程度,大与小,大或小

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

(2) 尊卑或长幼

说话没个大小

(3) 大人和小孩

全家大小五口

(4) 物体的大小

计量箱子的大小

不一

(1)

不一致,不相同

意见不一

(2)

有差异,质量不同

质量不一

(3)

旧时书信末尾用语,表示不一一详说

玉河

(1).天河。 元 丁复 《送廉公子北归》诗:“江上行逢瑶圃树,天边归泛玉河查。”《群音类选·溉园记·后园相窥》:“徐徐抱瓮向岩阿,欲问天孙借玉河。”

(2).清澈如玉的河水。 清 陈维崧 《贺新郎》词:“一片玉河桥下水,宛转玲瓏如雪。” 清 纳兰性德 《长安行赠叶訒庵庶子》诗:“青楼綺阁不卷帘,玉河冻合层冰坚。”

自分

自料,自以为。《汉书·苏武传》:“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 武 ,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心离志絶,自分黄耇无復执珪之望。” 宋 陈亮 《书赵永丰训之行录后》:“推公之志而揆公之才,固非自分於一死者,义之所在,不约而自隐其中之所存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当是时, 冯公 自分不免, 王公 备任惨毒。”

高下

指高低、优劣(用于比较双方的水平)

两个人的技术不分高下

高田

(1).上等田。《管子·山权数》:“ 桓公 曰:‘何谓国无制、地有量?’ 管子 对曰:‘高田十石,閒田五石,庸田三石,其餘皆属诸荒田。’”

(2).地势高的田。《汉书·沟洫志》:“故种禾麦,更为秔稻,高田五倍,下田十倍。” 宋 范成大 《垫江县》诗:“旧雨云招新雨至,高田水入下田鸣。”

者别

蒙古语“箭”的音译。《元朝秘史》卷四:“当初 者别 本名 只儿豁阿歹 ,因他射死战马能的上头,赐名‘者别’;如战马般用著他。‘者别’,军器之名也。”按, 只儿豁阿歹 用箭射断了 成吉思汗 战马的颈脊,故 成吉思汗 改其名为“者别”。

未可

不可

搏跃

跳跃,跳动。 黄中黄 《沉荩》:“吾同胞之徒见其杀之也,起而叫嚣,而搏跃,而茫然不知其杀之之何以故,则 沉藎 死矣,非 满洲 死之,乃吾同胞推刃以死之也。” 王统照 《母亲》:“这时恰相反,微汗,烦躁,在她身上与搏跃的心头阵阵争长。”

所以

(1) 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

(2) 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来

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4) 原因;缘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迩来

最近以来

漏卮

古时指有漏洞的盛酒器,比喻酒量大,没有限度

虑无

古代军中前卫部队持以报警的旗帜。《左传·宣公十二年》:“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 杜预 注:“虑无,如今军行前有斥候蹹伏,皆持以絳及白为幡,见骑贼举絳幡,见步贼举白幡,备虑有无也。”

涓滴

点滴的水;比喻极少量的钱、物或贡献

涓滴归公

安穷

安于穷困。 唐 韩愈 《复志赋》:“仰盛德以安穷兮,又何忠之能输?” 清 陈维崧 《闺怨无闷·醉后排闷作》词:“长此安穷,定復不急,世事纷纷虎鼠。”

设计

按照任务的目的和要求,预先定出工作方案和计划,绘出图样

为解决这个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图案

更张

改施弓弦,重新张设,比喻变更或改革

窍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有事

(1) 惹事;出现变故

家里有事了

(2) 有工作干

他有事干了,能自立了

(3) 忧愁或顾虑

他心里有事,看上去不大高兴

(4) 忙,不闲

我现在有事,不能陪你出去

(5) 指军事,即用兵

季氏将有事于 颛臾。——《论语·季氏》

风牛

因雌雄相诱而走失的牛。亦喻毫不相干的事物。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方今 越裳 藐藐,驯雉北飞; 肃眘 茫茫,风牛南偃。”《隋书·礼仪志三》:“ 后魏 及 齐 ,风牛本隔,殊不寻究,遥相师祖,故 山 东之人,浸以成俗。” 明 张煌言 《答赵安抚书》:“倘论践土食毛之谊,于北朝原等风牛。”参见“ 风马牛不相及 ”。

原因

(1) 原来因为

此固原因于其人贪玩

(2) 造成某种结果或者引发某种事情的条件

试图找出事故的原因

一带

泛指某处和与它相连的地方

北京一带

税厂一带。——《广东军务记》

桥边一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