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

作者:韩偓 朝代:唐代

故都原文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
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斅鸣鸡。

诗词问答

问:故都的作者是谁?答:韩偓
问:故都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故都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韩偓的名句有哪些?答:韩偓名句大全

译文和注释

译文
想起长安处处草萋萋,上天对此也迷惘怀疑。
野外塞雁偷入恨中宿,恨院乌鸦留恋矮墙啼。
天涯壮士白白空流泪,无辜死者饮恨悔没及。
阴谋让成大权已旁落,可叹自己不会学啼鸡。

注释
故都:指长安,原是唐的都城,朱温时迁都洛阳,所以原人称长安为故都。
想:一作“望”。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深疑:深深的怀疑。
侵:进入。池籞(yù):指恨庭中的池塘。原来恨庭中的池塘上面编扎竹条,用绳结成网状,使池中的水禽不能飞出,外面的野鸟也不能飞入,这叫池籞。
恨鸦:原来恨中的乌鸦。女墙:恨庭中矮短的墙头。
天涯烈士:作者自指,也是泛指不为朱温势力所屈服的人们。
地下强魂:指崔胤。
掩鼻:用楚怀王夫人郑袖的故事。终不觉:不知不觉的意思,指国家的命运不知不觉地落入朱温的手里。
冯驩(Huān):战国时齐国孟尝君田文的门客,忠于孟尝君,为孟尝君出过力。学鸡鸣:孟尝君入秦被困,逃回齐国,半夜驰至函谷关。关门紧锁,须鸡鸣时才能开。孟尝君门客中有人学鸡鸣,关门大开,孟尝君得以脱身。

诗文赏析


  韩偓用七律写过不少感时的篇章,大多直叙其事而结合述怀。本篇却凭借想象中的景物描写来暗示政局的变化,情景交融,虚实相成,在作者的感时诗中别具一格。
  故都,指唐京都长安。唐末,河南宣武节度使朱温控制了朝廷。为了便于实现其 * 野心,于天祐元年(904)强迫唐昭宗由长安迁都洛阳。同年八月,弑昭帝,立哀帝。又三年,废哀帝自立,唐朝就此灭亡。韩偓深得昭宗信用,在迁都的前一年被朱温赶出朝廷,漂泊南下,最后定居福建。这首诗是他流离在外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成的,通过遥想故都的衰败,寄寓家国将亡的哀痛,凄切动人。
  诗篇开首即从朝廷播迁后长安城的荒凉破败景象落笔。“草萋萋”,形容杂草丛生的样子,虽只寥寥三个字,却点明了物态人事的巨大变化。往昔繁荣热闹的都城,而今满是废台荒草,怎不叫人触目惊心?长安城的衰败是唐王朝走向灭亡的先兆,诗人对此怀有极深的感慨。这里虽没明说,但领头的“遥想”一语,倾注着无限眷恋关注之情,弦外之音不难听出。下句是说连高居天宫的上帝见此情景也会深感迷惑,这固然是为了突出都城景物变异之大,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迷惘不安。整首诗一上来就笼罩了一层凄迷悲凉的气氛。
  次联承接首句,进一步展开故都冷落的画面。池籞,即宫中池塘周围的竹篱笆之类,平时上面网以绳索,禽鸟无法进出。女墙,宫城上的矮墙。塞外飞来的大雁已侵入池籞住宿,这就意味着宫殿残破,无人管理;而园中乌鸦犹自傍着女墙哑哑啼鸣,更给人以物情依旧、人事全非的强烈印象。前联总写长安城的衰败,取景浑融概括;本联集中描绘宫苑废芜,笔触细致传神。这样将全景与特写剪接在一起,点面结合,深切地反映了作者想象中的故都近貌。
  第三联开始,转入正面抒情。烈士,古代称呼气节刚烈的人,这里是诗人自称。当时诗人尽管流寓在外,心仍萦注国事,面临朝政的巨大变故,痛感自身无能为力,其衷怀的悲愤可想而知。“垂涕”而又加上一个“空”字,就把这种心理表达得十分真切。下句的“地下强魂”,指昭宗时宰相崔胤。他为铲除宦官势力,引进朱温的兵力,结果使唐王朝陷入朱温掌握之中,自己也遭杀戮。此句是说崔胤泉下有知,定将悔恨莫及。韩偓与崔胤原来关系密切,这里插叙崔胤被害的事实,是为了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愤慨之情。整个这一联抒情激切,笔力劲拔,接续前面的寥落景象,犹如奇峰突起, * 掀澜,读来气势一振。清人吴汝纶评述道:“提笔挺起作大顿挫!凡小家作感愤诗,后半每不能撑起,大家气魄所争在此。”(《韩翰林集》评语)这番议论是颇有见地的。
  尾联归结于深沉的感喟。“掩鼻计成”,用的是《韩非子》里的故事,说是楚王的夫人郑袖忌妒一位新得宠的美人,故意关照她说,大王不喜欢你的鼻子,见面时你要掩住鼻子,随后又告诉楚王说,美人掩鼻是怕闻你身上的臭气,楚王一怒之下,把美人的鼻子割了,从此郑袖得以专宠。这里借指朱温伪装效忠唐室,用阴谋夺取天下。末句诗人以冯驩自况,慨叹自己没有象孟尝君的门客那样设计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办法。“学鸣鸡”,指孟尝君由秦潜逃回齐,夜间不得过函谷关,门客学鸡叫始骗开关门脱险。这一联用典较多,但用而能化,不嫌堆砌。叙述中,象“终不觉”、“无路”等字眼下得沉重,蕴含强烈的感 * 彩,也是引证古事而能具有活生生感染力量的重要原因。
  诗的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前半凄惋,后半激越,哀感沉绵之中自有一股抑塞不平之气,跌宕起伏,撼人心魄。前人常说,韩偓的感时诗继承了杜甫、李商隐的传统,沉郁顿挫,律对精切,这是不错的。但韩偓尤善于将感慨苍凉的意境融入芊丽清新的词章里,悲而能婉,柔中带刚,又有他个人的特色。本篇似亦可以见出其风格的一斑。
  (陈伯海)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