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赠李属侍御

作者:杨巨源 朝代:唐代

太原赠李属侍御原文

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
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诗词问答

问:太原赠李属侍御的作者是谁?答:杨巨源
问:太原赠李属侍御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太原赠李属侍御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杨巨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杨巨源名句大全

杨巨源太原赠李属侍御书法欣赏

杨巨源太原赠李属侍御书法作品欣赏
太原赠李属侍御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333-109

参考注释

清润

(1) 清脆圆润

清润的歌喉

(2) 清凉湿润

春雨初晴,空气十分清润

(3) 明亮而润泽(石料清润)

潘郎

指 晋 潘岳 。 岳 少时美容止,故称。 南朝 陈徐陵 《洛阳道》诗之一:“ 潘郎 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宋 史达祖 《夜行船》词:“白髮 潘郎 宽 沉 带,怕看山,忆他眉黛。” 明 叶宪祖 《夭桃纨扇》第一折:“ 河阳 城里鬭丰神,好映 潘郎 彩色新。” 宁太一 《秋兴四迭前韵》之二:“ 潘郎 老去情丝减,谁与重栽一县花?”后亦以代指貌美的情郎。 前蜀 韦庄 《江城子》词之一:“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 潘郎 。” 宋 周邦彦 《玲珑四犯》词:“穠李夭桃,是旧日 潘郎 ,亲试春艷。”参见“ 潘安 ”。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中庭

(1).古代庙堂前阶下正中部分。为朝会或授爵行礼时臣下站立之处。《管子·中匡》:“ 管仲 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少进中庭,公不与言。”《礼记·檀弓上》:“ 孔子 哭 子路 於中庭。” 陈澔 集说:“哭於中庭,於中庭南面而哭也。不於阼阶下者,别於兄弟之丧也。”阼阶、堂前东阶。

(2).厅堂正中;厅堂之中。《汉书·朱买臣传》:“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謁。” 唐 李商隐 《齐宫词》:“ 永寿 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復印中庭。”《宣和遗事》前集:“红袖调筝於屋侧,青衣演舞於中庭。”

(3).庭院;庭院之中。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醴泉涌於清室,通川过於中庭。” 南朝 宋 鲍照 《梅花落》诗:“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宋 李清照 《添字采桑子》词:“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餘情。” 郭沫若 《牧羊哀话》:“小小一个中庭,薄有一些花木。”

(4).指现代高级旅馆中庭院式的大厅。《科学画报》1983年第6期:“所谓中庭,往往是一个多层的、带有玻璃天棚的大厅…… 北京 的 香山饭店 ,在世界著名建筑师 贝聿铭 先生精心设计下,建造了一个具有 中国 园林特色的中庭-- 溢香厅 (又名 四季庭院 )。”

(5).中草药“百合”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百合》。

蕙草

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猎蕙草,离秦衡。”《太平御览》卷九八二引 三国 魏 曹操 《内诫令》:“房室不洁,听得烧枫胶及蕙草。”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蕙》:“蕙草一名薰草,叶如麻,两两相对,气如蘼芜,可以止癘。” 宋 赵师秀 《送徐玑赴永州掾》诗:“入署梅花落,过汀蕙草生。”

风流才子

有才学而又洒脱不拘的人

春思

春日的思绪;春日的情怀。 唐 沉佺期 《送陆侍御馀庆北使》诗:“朔途际辽海,春思绕轩辕。”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五九:“西妃少女多春思,斜倚彤云尽日吟。” 宋 欧阳修 《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诗:“昔在 洛阳 年少时,春思每先花乱发。”

肠断

喻非常悲痛

萧娘

《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云: 宏 受诏侵 魏 ,军次 洛口 ,前军克 梁城 。 宏 闻 魏 援近,畏懦不敢进。 魏 人知其不武,遗以巾帼。北军歌曰:“不畏 萧娘 与 吕姥 ,但畏 合肥 有 韦武 。”“萧娘”即姓 萧 的女子,言 宏 怯懦如女子。后以“萧娘”为女子的泛称。 唐 杨巨源 《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宋 周邦彦 《西园竹》词:“奈向灯前堕泪,肠断萧娘。” 清 金农 《与陈学士壮履晚食戏成》诗之一:“漫道萧娘纤指同,熏人辛味出柈中。” 郁达夫 《盐原日记诗抄》之八:“离人又动飘零感,泣下萧娘一曲歌。”

一纸书

《晋书·刘弘传》:“ 弘 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寧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 刘公 一纸书,贤於十部从事。’”后用以为典,或以“一纸书”代指书信。 唐 许浑 《寄献三川守刘公》诗:“长闻 季氏 千金诺,更望 刘公 一纸书。” 唐 皮日休 《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诗:“空惭 季布 千金诺,但负 刘弘 一纸书。” 宋 范成大 《采莲》诗之三:“空江日暮无来客,断肠 三湘 一纸书。” 元 耶律楚材 《寄万寿润公禅师用旧韵》:“懒答禪师一纸书,禪师佳句古谁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