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良佐歇心歌三首

作者:陶梦桂 朝代:宋代

次韵良佐歇心歌三首原文

鸟窠看了看蜂窠,才上坡来又下坡。
松竹径中逢野老,芰荷香里唱渔歌。
归来不见香风改,老去何愁明月多。
况有句文供佈施,僧来也唤作檀那。

诗词问答

问:次韵良佐歇心歌三首的作者是谁?答:陶梦桂
问:次韵良佐歇心歌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陶梦桂的名句有哪些?答:陶梦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蜂窠

亦作“蠭窠”。1.即蜂巢。《三国志·魏志·管辂传》:“第二物,家家倒县,门户众多,藏精育毒,得秋乃化,此蠭窠也。” 宋 范成大 《贺乐丈先生南郭新居》诗:“会令苍苔石,屐齿如蜂窠。”参见“ 蜂巢 ”。

(2).比喻小屋。 宋 苏轼 《赠葛苇》诗:“竹椽茆屋半摧倾,肯向蜂窠寄此生。”

上坡

(1) 向上的坡

(2) 由低处向高处运动的

下坡

山坡的下面

竹径

亦作“ 竹逕 ”。竹林中的小径。 唐 王勃 《宇文德阳宅秋夜山亭宴序》:“琴亭酒榭磊落乘烟,竹径松扉参差向月。” 唐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竹逕通幽处,禪房花木深。”《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向阳设两扇柴门,门内一条竹径,两边都结柏屏遮护。” 清 黄鷟来 《秋日雨晴过张星文草草堂》诗:“松门落叶深,竹径寒香静。”

野老

村野的老百姓,农夫

野老鄙夫。——清· 周容《芋老人传》

芰荷

指菱叶与荷叶。《楚辞·离骚》:“製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唐 罗隐 《宿荆州江陵驿》诗:“风动芰荷香四散,月明楼阁影相侵。” 明 陆采 《怀香记·索香看墙》:“芰荷池雨声轻溅,似琼珠滴碎还圆。”

渔歌

打鱼人唱的歌

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香风

(1).带有香气的风。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香风浄土之声,宝树鏗鏘之响,於一念中,怳然入悟。” 唐 杨师道 《赋终南山用风字韵应诏》:“登临日将晚,兰桂起香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贴里贴外,都换了时新华丽衣服,行动香风拂拂,比前更觉标致。” 刘半农 《饿》诗:“同时担子上的小火炉,煎着酱油,把香风一阵阵送来,叫他分外的饿。”

(2).比喻奢靡淫逸的风气。如: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冲破十里洋场的香风迷雾,保持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老去

(1).谓人渐趋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 汪循 《老去》诗:“老去心还竞,春来花又新。”

(2).引申为老年;晚年。 沉从文 《<沉从文选集>题记》:“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明 李东阳 《柳岸垂纶》诗:“老去祗应家在此,不须盘石更垂萝。”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唤作

叫做,称做。 唐 寒山 《诗》之二二四:“将他《儒行》篇,唤作贼盗律。” 宋 杨万里 《听雨》诗:“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 茅盾 《子夜》一:“过了北 河南路 口的上海总商会以西的一段,俗名唤作‘ 铁马路 ’,是行驶内河的小火轮的汇集处。”

檀那

(1).梵语音译。施主。《剪灯馀话·武平灵怪灵》:“檀那一去寺久荒,清宵赋咏来诸郎。” 清 黄遵宪 《樱花歌》:“繖张胡蝶衣哆囉,此呼奥姑彼檀那。” 钱仲联 注:“《翻译名义集》:‘檀那者,《要览》曰:梵语陀那鉢底, 唐 言施主,今称檀那,讹陀为檀,去鉢底留那也。’《日本国志·学术志》注:‘称男子为檀那,则用梵语也。’”

(2).梵语音译。布施。 唐 颜真卿 《抚州宝应寺翻经台记》:“檀那衣鉢,悉力经纶,不日復之,周邦仰仁。”《翻译名义集·辨六度法》:“《法界次第》云: 秦 言布施,若内有信心,外有福田,有财物,三事和合,心中捨法,能破慳贪,是为檀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