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王元治师中谭纯益三首

作者:胡寅 朝代:宋代

留别王元治师中谭纯益三首原文

欲步夷途盍近思,行寻捷径却成迟。
大弨不必穿杨叶,古乐何曾唱竹枝。
须信孔门无用赋,也知高叟漫为诗。
功名易立书难读,努力当乘少壮时。

诗词问答

问:留别王元治师中谭纯益三首的作者是谁?答:胡寅
问:留别王元治师中谭纯益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胡寅的名句有哪些?答:胡寅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近思

谓就习知易见者思之。《论语·子张》:“ 子夏 曰:‘博学而篤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何晏 集解:“近思者,近思己所能及之事。”

行寻

谓寻察;寻访。《后汉书·百官志五》:“尉主盗贼,凡有贼发,主名不立,则推索行寻,案察姦宄,以起端绪。” 宋 朱熹 《莫杉寺》诗:“休沐聊命驾,驾言何所之?行寻 庆云寺 ,想像 昭陵 时。”

捷径

近便的小路;喻不循正轨,贪便图快的做法;喻速成的方法或手段

终南捷径

不必

无须,不一定,没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唐·韩愈《师说》

穿杨

(1).谓射箭能于远处命中杨柳的叶子。极言射技之精。语本《战国策·西周策》:“ 楚 有 养由基 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唐 薛业 《晚秋赠张折衝》诗:“位以穿杨得,名因折桂还。”

(2).泛指技艺高超。《北史·隐逸传·崔赜》:“况復桑榆渐暮,藜藿屡空;举烛无成,穿杨尽弃。”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引》:“故章句有焦心之人,声律至穿杨之妙。”

古乐

古代帝王祭祀、朝会时所奏音乐。也称雅乐,以别于民间音乐。《礼记·乐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 郑 衞 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 郑玄 注:“古乐,先王之正乐也。”《三国志·魏志·杜夔传》:“绍復先代古乐,皆自 夔 始也。” 唐 元稹 《华原磬》诗:“ 泗 滨浮石裁为磬,古乐疏音少人听。”

何曾

反问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竹枝

(1).竹子的小枝。 唐 杜甫 《示从孙济》诗:“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唐 刘沧 《题古寺》诗:“古寺萧条偶宿期,更深霜压竹枝低。”

(2).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 巴渝 (今 四川 东部)一带民歌, 唐 诗人 刘禹锡 据以改作新词,歌咏 三峡 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诗:“盪桨 巴 童歌《竹枝》,连檣估客吹 羌 笛。” 宋 范成大 《夔门即事》诗:“《竹枝》旧曲元无调,麴米新篘但有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纪映淮》:“ 金陵 纪青 ……女名 映淮 ,字 阿男 ,尝有《秦淮竹枝》云:‘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疎树几行。不与行人綰离别,赋成 谢 女雪飞香。’” 朱自清 《中国歌谣》三:“《词律》云:‘《竹枝》之音,起于 巴 蜀 唐 人所作,皆言 蜀 中风景。后人因效其体,于各地为之。’这时《竹枝》已成了一种叙述风土的诗体了。”

(3).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两体。

孔门

孔子 的门下,借指儒家。 汉 王充 《论衡·问孔》:“论者皆云:‘ 孔 门之徒,七十子之才,胜今之儒。’此言妄也。” 唐 李乔 《赠边将》诗:“翻师平 碎叶 ,掠地取 交河 。应笑 孔 门客,年年羡四科。” 唐 魏仁归 《宴居赋》:“ 孔 门之道,一以贯之。” 宋 朱熹 《道统一·颜曾思孟》:“ 孔 门只一箇 颜子 ,合下天资纯粹;到 曾子 便过於刚,与 孟子 相似。”

无用

(1) 不适用的

无用而傲慢自大的文职人员

(2) 没有价值或意义的;没有用处或效果的

在字母表中无用的字母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努力

尽量将力量使出来

努力钻研业务

少壮

年轻力壮;年富力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