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骢马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病骢马原文

枥上病骢蹄褭褭,江边废宅路迢迢。
自经梅雨长垂耳,乍食菰浆欲折腰。
金络衔头光未灭,玉花毛色瘦来焦。
曾听禁漏惊街鼓,惯踏康庄怕小桥。
夜半雄声心尚壮,日中高卧尾还摇。
龙媒落地天池远,何事牵牛在碧霄?

诗词问答

问:病骢马的作者是谁?答:罗隐
问:病骢马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病骢马是什么体裁?答:七排
问:罗隐的名句有哪些?答:罗隐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664-24

参考注释

褭褭

亦作“裊裊”。1.摇曳不定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平衢修且直,白杨信裊裊。”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玉鞭裊裊,如龙骄骑。” 黄节 《春夜与菑叟过小素梅阁听曲》诗:“褭褭春幡原曩见,深深帘烛又宵来。”

(2).纤长柔美貌。 南朝 梁 王台卿 《陌上桑》诗之四:“鬱鬱陌上桑,裊裊机头丝。” 唐 储光羲 《蔷薇》诗:“褭褭长数寻,青青不作林。” 明 陆采 《明珠记·由房》:“误入 桃源洞 里,见香香深处,裊裊仙姿,娇羞终是女孩儿。” 艾芜 《鞍钢啊,我回来了》:“街灯灿然,垂柳袅袅,高楼栉比,马路广阔。”

(3).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唐 杜甫 《猿》诗:“裊裊啼虚壁,萧萧掛冷枝。” 唐 许浑 《宿开元寺楼》诗:“谁家歌褭褭,孤枕在西楼。”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唇》:“裊裊餘歌,动清声而红绽。” 袁鹰 《红星永不陨落》:“在这中间,最能触动心灵深处的琴弦,并且立即余音袅袅、引起了一长串记忆的,就是十月革命烈火中一直闪闪发光的那颗红星。”

(4).缭绕;缠绕。 南朝 陈 徐伯阳 《日出东南隅行》:“圜笼裊裊挂青丝,铁钩冉冉胜丹桂。” 宋 苏轼 《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诗:“暮归走马 沙河塘 ,炉烟裊裊十里香。”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疑谜》:“早是一股髮儿裊裊的好似乌云也。” 郭沫若 《瓶》诗之二九:“幸好有袅袅的余香,到如今还未尽消。”

(5).微风吹拂貌。 南朝 宋 鲍照 《采菱歌》之四:“褭褭风出浦,容容日向山。” 唐 曹唐 《汉武帝于宫中宴西王母》诗:“秋风褭褭月朗朗,玉女清歌一夜阑。” 宋 陆游 《舟中对月》诗:“江空裊裊钓丝风,人静翩翩葛巾影。”

迢迢

(1) 形容遥远。也作“迢递”

千里迢迢

(2) 漫长;长久

夜迢迢

恨迢迢

自经

上吊 * 。《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於沟瀆而莫之知也。”《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新唐书·忠义传上·高叡》:“ 叡 觉之,力不能制,即自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惩淫》:“顷刻心下清醒,愧耻无以自容。展转既久,更漏已残,愈恐天晓难以见人,乃解带自经。”

梅雨

指初夏江淮流域持续较长的阴雨天气,正值梅子黄熟,故称

垂耳

(1).两耳下垂。形容驯服的样子。 汉 枚乘 《七发》:“飞鸟闻之,翕翼而不能去;野兽闻之,垂耳而不能行。” 唐 张九龄 《酬王六霁后书怀见示》诗:“作驥君垂耳,为鱼我曝鳃。” 宋 秦观 《秋夜病起怀端叔作诗寄之》:“彊颜入规模,垂耳受覊鞚。”

(2).下垂到耳。《后汉书·东夷传·三韩》:“唯重瓔珠,以缀衣为饰,乃县颈垂耳。” 宋 苏轼 《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玉釵半脱云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

(3).垂挂耳状之物。谓腐木上长木耳等菌类。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木腐或垂耳,草珠竞駢睛。”

折腰

(1) 弯腰行礼,现引申作“倾倒”意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 * 《沁园春·雪》

(2) 屈身事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梁· 萧统《文选·陶渊明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络

(1).即金络头。 南朝 梁 何逊 《学古》诗之一:“玉羈玛瑙勒,金络珊瑚鞭。” 唐 胡曾 《寒食都门作》诗:“金络马衔原上草,玉颜人折路傍花。” 宋 孙光宪 《风流子》词:“金络玉衔嘶马,繫向緑杨阴下。”参见“ 金络头 ”。

(2).借指良马。 唐 陆龟蒙 《采药赋》:“聊作侍中郎,且乘金络。”

(3).借指骑马的人。 唐 杜牧 《扬州》诗之二:“金络擎鵰去,鸞环拾翠来。”

衔头

头衔

玉花

(1).指华丽的花纹装饰。 北周 庾信 《镜赋》:“玉花簟上,金莲帐里。”

(2).玉雕的花。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古迹·桐柏宫》:“又 吴越国 王所捨铜像天尊十位……玉花八株,铜三清像,金银字经二百函。”

(3).白花。 宋 杨万里 《万安出郭早行》诗:“玉花小朶是山矾,香杀行人只欲颠。”

(4).比喻闪烁的光芒。 唐 李贺 《平城下》诗:“别剑无玉花,海风断鬢髮。” 王琦 汇解:“玉花,谓剑光明洁有同玉色。”

(5).比喻水花。 宋 苏轼 《戏作放鱼》诗:“纵横争看银刀出,瀺灂初惊玉花碎。” 清 查为仁 《莲坡诗话》二六引无名氏诗云:“坐爱春泉响翠微,玉花吹溼薜萝衣。”

(6).比喻雪花。 宋 苏舜钦 《小酌》诗:“寒雀喧喧满竹枝,惊风淅沥玉花飞。” 宋 陆游 《九月十六日夜梦觉而有作》诗:“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 元 陈浮 《江天暮雪》诗:“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7).指玉花骢。 唐 杜甫 《丹青引》:“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嚮。”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 元狩 虎脊聊可友, 开元 玉花何足奇。”

禁漏

宫中计时漏刻。亦指漏刻发出的声响。 唐 陆畅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诗之一:“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南唐 冯延巳 《采桑子》词:“画堂鐙煖帘櫳捲,禁漏丁丁,雨罢寒生,一夜西窗梦不成。” 金 元好问 《秋风怨》诗:“云间簫鼓夜厌厌,禁漏谁将海水添。”

街鼓

设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宵禁开始和终止时击鼓通报。始于 唐 , 宋 以后亦泛指“更鼓”。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旧制,京城内金吾晓暝传呼,以戒行者。 马周 献封章,始置街鼓,俗号鼕鼕,公私便焉。” 唐 李益 《汉宫少年行》:“君不见上宫警夜行八屯,鼕鼕街鼓朝朱轩。”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 唐 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 幼谦 ﹞等到后半夜,街鼓将动,方才闷闷回来了。”《花月痕》第二八回:“冬山如睡,玉艷临醒,街鼓鼕鼕,夜光艷艷。”参阅《旧唐书·马周传》。

康庄

(1).四通八达的大道。 唐 白居易 《和松树》诗:“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

(2).谓宽阔平坦。《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自如 淳于髠 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恨海》第五回:“原来是一条康庄大道,那逃难的人马络绎不絶。”

(3).喻指心胸宽广。 唐 权德舆 《送别沅汎》诗:“徇吾刺促心,婉尔康庄姿。”

小桥

(1). 三国 吴 周瑜 之妻。《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 桥 公二女,皆国色也。 策 自纳 大桥 , 瑜 纳 小桥 。”

(2).小型桥梁。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五:“小桥飞断岸,高花出迥楼。”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夜半

见“半夜”

今夜半。——明· 魏禧《大铁椎传》

雄声

雄壮的声音;大的声音。 马总 《意林》引 晋 傅玄 《傅子》:“雄声而雌视者,虚伪人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陞迁部附候川抚刘公禀启》:“折槛播雄声,霹靂铃车轰諫省。”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

心尚

心志;襟怀。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遥。”

日中

日头正当午;中午

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水浒传》

高卧

(1) 高枕而卧

解衣铺被,准备高卧

(2) 比喻隐居;亦指隐居不仕的人

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 安石(谢安的字)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世说新语·排调》

龙媒

(1).《汉书·礼乐志》:“天马徠龙之媒。”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言天马者乃神龙之类,今天马已来,此龙必至之效也。”后因称骏马为“龙媒”。《晋书·庾亮传论》:“马控龙媒,势成其逼。” 宋 王安石 《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诗之二:“ 皖城 初得故人诗,叹息龙媒踠壮时。”

(2).喻俊才。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於是龙媒间出,麟驹挺生。 伯乐 多谢於精微, 日磾 有慙於牧养。” 唐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长鸣谢知己,所愧非龙媒。” 清 汪懋麟 《送子静主桂林省试》诗之二:“只为 雄 文工《羽猎》,故教絶域访龙媒。”

(3).指土龙。迷信者用土制成龙状,以为可招诱真龙来降雨。 北周 庾信 《和李司录喜雨》:“临河沉璧玉,夹道画龙媒。” 倪璠 注:“《新论》:‘ 刘歆 曰:致雨具作土龙。龙见者輒有风雨,起以迎送之,故缘其象类而为之。’”

(4). 唐 御马厩六闲之一。《新唐书·兵志》:“又以尚乘掌天子之御。左右六闲:一曰飞黄,二曰吉良,三曰龙媒,四曰騊駼,五曰駃騠,六曰天苑。”

落地

(1) 物体落在地上

(2) 割下头颅或颈部

人头落地

(3) 婴儿出生

呱呱落地

天池

(1).海。《庄子·逍遥游》:“ 南冥 者,天池也。” 成玄英 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南朝 宋 王韶之 《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

(2).天上 仙界 之池。 唐 韩愈 《漫作》诗之一:“ 玄圃 珠为树,天池玉作砂。” 明 李东阳 《与李中舍应正同饮时旸邸》诗:“又如骤天马,雾鬣天池通。”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四:“神物在天池,烟云与吞吐。”

(3).指山顶之池。 唐 杜甫 《天池》诗:“天池马不到,嵐壁鸟纔通。” 宋 范仲淹 《天池》诗:“岳顶见天池,神异安可度。”

(4).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九坎间十星,曰天池。”

(5).穴位名。即承浆。参见“ 承浆 ”。

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牵牛

(1) 一种旧大陆热带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 Pharbitis nil ),具短毛,叶心脏形,通常三裂,花漏斗形,淡红、蓝色、浅紫色或白色

(2) 牵牛星的俗称

碧霄

蓝天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