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作者:陈宗礼 朝代:宋代

山行原文

川原绿已张,春去今何在。
深树涵幽姿,微云弄晴态。
禽声互酬应,林霏閒明晦。
渐远人迹稀,清音自虚籁。

诗词问答

问:山行的作者是谁?答:陈宗礼
问:山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宗礼的名句有哪些?答:陈宗礼名句大全

陈宗礼山行书法欣赏

陈宗礼山行书法作品欣赏
山行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川原

(1).江河之源。《国语·周语下》:“且絶民用以实王府,犹塞川原而为潢污也,其竭也无日矣。”

(2).指江河。《汉书·沟洫志赞》:“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於 四瀆 ,而 河 为宗。”

(3).河流与原野。 唐 陈子昂 《晚次乐乡县》诗:“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唐 杜甫 《垂老别》诗:“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4).指原野。 宋 王安石 《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 陈毅 《过黄泛区书所见》诗:“三过黄泛区,走跄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何在

在哪里

公理何在?

幽姿

幽雅的姿态。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唐 白居易 《画竹歌》:“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 明 唐寅 《惜梅赋》:“然生不得其地,俗物混其幽姿。”

弄晴

(1).指禽鸟在初晴时鸣啭、戏耍。 前蜀 韦庄 《谒金门》词之一:“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一觉醒在枕上,听得远寺鐘敲,沿村鸡唱,林鸦檐雀格磔弄晴。”

(2).谓呈现晴天。 宋 陈克 《谒金门》词之七:“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

酬应

亦作“酧应”。1.应答,应对。《北齐书·徐之才传》:“﹝ 徐之才 ﹞年十三,召为太学生,粗通《礼》《易》。 彭城 刘孝绰 、 河东 裴子野 、 吴郡 张嵊 等每共论《周易》及《丧服》仪,酬应如响。”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某絶不酬应,且止其説,然内实有所待耳。” 老舍 《正红旗下》七:“尽管不喜多嘴多舌,可是来了亲友,她总有适当的一套话语,酬应得自然而得体。”

(2).应酬,交际往来。 元 吴师道 《目疾谢柳道传张子长惠药》诗:“从来不解饮,杯勺强酬应。”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顾禄百 ﹞为 归愚先生 权记室,凡先生酧应之作,皆 顾 捉刀。”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 唐 人喜酬应,益畅厥风。” 钱杏邨 《白烟》:“一望而知是一个狡猾,食鸦片的,他善于酬应。”

林霏

树林中的云气。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巖穴暝。” 清 陈维崧 《惜黄花慢·晴郊访菊》词:“浊醪无伴孤斟。渐林霏小结,巖翠将沉。”

明晦

(1).明暗;晴阴。 南朝 梁武帝 《拟明月照高楼》诗:“相去既路迥,明晦亦殊悬。” 宋 曾巩 《拟岘台记》:“若夫雪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暘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 清 徐昂发 《雁门关》诗:“嵐光自摩荡,巖壑递明晦。”

(2).人世与阴间。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吾已免离,下视汤火,岂復低身而卧其间乎?且夫据其生死,明晦未殊,学仙成败,则无所异。吾已得炼形之术也。”

人迹

人的足迹;指人

荒无人迹

清音

(1) 清越的声音;清亮的声音

山水有清音

(2) 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音,如普通话语音中的 p、t、k、f、s等

虚籁

(1).空寂无声。《文选·谢庄<月赋>》:“声林虚籟,沦池灭波。” 吕延济 注:“谓风止林籟虚而不鸣。”

(2).指风。 唐 杜甫 《游龙门奉先寺》诗:“阴壑生虚籟,月林散清影。” 杨伦 笺注:“虚籟谓风也。” 唐 唐彦谦 《咏竹》:“醉卧凉阴沁骨清,石牀冰簟梦难成。月明午夜生虚籟,误听风声是雨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