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押前韵

作者:彭汝砺 朝代:宋代

倒押前韵原文

幽斋置图史,相与乐清辰。

世路宽鞿靮,心茅得斧斤。

圭蓬思魏阙,寤寐想枫宸。

困阨孟东野,羁穷朱买臣。

惠时空有策,知己尚无人。

迹退心犹锐,时穷道益伸。

凤潜倾帝阁,龙蛰望天津。

业负青云器,宁期白屋民。

第增材德富,休笑室家贫。

荜户此时隐,金门异日臻。

世途虽晏晏,边寇尚辚辚。

邂逅得归汉,箴规当借秦。

安危归指画,可否属经纶。

力振朝纲弊,期增治具新。

致君儒者事,康世士之仁。

蓄极符亨矣,无羞困辱身。

诗词问答

问:倒押前韵的作者是谁?答:彭汝砺
问:倒押前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倒押前韵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彭汝砺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砺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六部

参考注释

图史

图书和史籍。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进思才淑,傍综图史。”《旧唐书·宋璟传》:“且 苍梧 之野, 驪山 之徒,善恶分区,图史所载。” 清 吴伟业 《赠钱臣扆》诗:“花萼一楼图史遍,竹梧三径管絃新。”

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世路

指人世的经历

世路风波

鞿靮

犹鞿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克威招抚当阳详记》:“又如马脱鞿靮,自适於丰草长林,得纵其驰骋之能事,而罔所牵制也。”

斧斤

各种斧子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宋· 苏轼《石钟山记》

魏阙

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其下常悬挂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称

寤寐

日夜。寤:醒时。寐:睡时

寤寐以求

枫宸

宫殿。宸,北辰所居,指帝王的殿庭。 汉 代宫庭多植枫树,故有此称。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芸若充庭,槐枫被宸。” 宋 王安石 《贺正表》:“臣尚依枌社,独隔枫宸,缅瞻朝著之班,窃慕封人之祝。”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蛮素至江》:“想枫宸昔年立仗,效葵忠敢上封章。” 清 钱谦益 《狱中杂诗》之六:“岂有孤臣淹棘木,漫劳温旨下枫宸。”

困阨

同“ 困厄 ”。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八》:“ 林 ( 杜林 )尝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独宝爱之。每遭困阨,自以不能济於众也,犹握把此经,独叹息曰:‘古文之学将絶於此邪?’”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盖士方穷时,困阨閭里。” 清 唐甄 《潜书·思愤》:“古之人沮抑志奋,困阨学成。”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二:“他已经知道民族困阨的症结。”

东野

复姓

羁穷

亦作“羇穷”。飘泊穷困。 宋 王安石 《答田仲通书》:“羈穷不幸,不得常从,以进道艺,其恨岂有忘时哉!” 元 周慧孙 《<乐府诗集>序》:“凡羇穷愁闷,懽忻愉懌,出於口而成声者,皆乐也。” 清 黄景仁 《寄维衍》诗:“偏从京国坐羈穷,岁俭全家饭二红。”

空有

(1).佛教语。空,指法性;有,指幻相。谓相反相成的真俗两谛。《佛地经论》卷四:“菩萨藏,千载已前,清净一味,无有乖諍;千载已后,乃兴空有二种异论。”《后汉书·西域传论》:“详其清心释累之训,空有兼遣之宗,道书之流也。” 李贤 注:“不执著为空,执著为有;兼遣谓不空不有,虚实两忘也。” 南朝 梁简文帝 《 * 颂》:“二諦现空有之津,二智包权实之底。” 宋 王安石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普愿众生同我愿,能於空有善思惟。”

(2).徒有;只有。 后蜀 欧阳炯 《江城子》词:“空有 姑苏臺 上月,如 西子 镜,照江城。”

知己

(1) 了解、赏识自己

(2) 亲密的朋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3) 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

知己话

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退心

(1).佛教语。谓修持之心退转。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一旦退心,於理邀矣。”《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王既求闻不退心,日夜搥鐘兼击鼓。”参见“ 退转 ”。

(2).后退之心。《宋书·武帝纪上》:“我一得入 峴 ,则人无退心。驱必死之众,向怀贰之虏,何忧不剋?”《三国演义》第四一回:“ 云 并无半点退心,只顾往来寻觅,但逢百姓,便问 糜夫人 消息。”

穷道

交通闭塞。《史记·苏秦列传》:“寡人不敏,僻远守海,穷道东境之国也,未尝得闻餘教。”

帝阁

天帝或帝王所居的殿阁。 唐 王勃 《梓州白鹤寺碑》:“丹乌抱日,疑增帝阁之华;素鹤低云,若赴仙庭之会。”

龙蛰

谓阳气潜藏。 晋 张协 《杂诗》之二:“龙蛰暄气凝,天高万物肃。”

天津

(1).银河。《楚辞·离骚》:“朝发軔於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王逸 注:“天津,东极箕斗之閒,汉津也。” 唐 李绅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诗:“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 宋 欧阳修 《鹊桥仙》词:“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

(2).指 天津桥 。 唐 李白 《扶风豪士歌》:“ 天津 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宋 张耒 《和周廉彦》:“修禊 洛 滨期一醉, 天津 春浪緑浮堤。”参见“ 天津桥 ”。

(3).星名。位于北方七宿中的女宿之北,凡九星。在银河分支处,故称。《晋书·天文志上》:“天津九星,横河中,一曰天汉,一曰天江。”

青云器

指胸怀旷达、志趣高远的人才。《文选·颜延之<五君咏·阮始平>》:“ 仲容 青云器,实秉生民秀。” 李善 注:“青云,言高远也。” 李周翰 注:“青云器,高大者也。”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嚮者玉珂人,谁是青云器?” 仇兆鳌 注:“ 颜延之 《五君咏》‘ 仲容 青云器’,言其器之高远;此云‘谁是青云器’,叹贵者未必贤也。”《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尝嫌 武生 粗悍,非青云器也。” 清 董樵 《刘旅皇半剌》诗:“嗟尔青云器,徘徊将焉如?”

白屋

(1).指不施采色、露出本材的房屋。一说,指以白茅覆盖的房屋。为古代平民所居。《尸子·君治》:“人之言君天下者瑶臺九纍,而 尧 白屋。”《汉书·王莽传上》:“开门延士,下及白屋。” 颜师古 注:“白屋,谓庶人以白茅覆屋者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白屋》:“古者宫室有度,官不及数,则居室皆露本材,不容僭施采画,是为白屋也已。” 元 李翀 《日闻录》:“白屋者,庶人屋也。《春秋》:‘丹 桓公 楹,非礼也。’在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堊,大夫苍士黈黄色也。按此则屋楹循等级用采,庶人则不许,是以谓之白屋也。” 清 李渔 《玉搔头·缔盟》:“故此把白屋寒儒,都认做青云贵客了。”

(2).指平民或寒士。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一》:“将军辅翼幼君,将流大化,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効。今士见者皆露索、挟持,恐非 周公 辅相 成王 之礼,致白屋之意也。”《后汉书·文苑传下·高彪》:“昔 周公旦 父 文 兄 武 ,九命作伯以尹华夏,犹挥沐吐餐,垂接白屋,故 周 道以隆,天下归德。” 李贤 注:“白屋,匹夫也。”《新唐书·张玄素传》:“ 周公 资圣人,而握沐吐餐,下白屋,况下 周公 之人哉?” 明 何景明 《寿许司马》诗:“不屈朱门贵,能怜白屋贫。”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人人皆可由白屋而为王侯、卿相、师儒,人人皆可奋志青云,发扬蹈厉,无阶级之害。”

(3).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刺史 毛奕 表行贰师将军,将 酒泉 、 敦煌 兵千人,至 楼兰 屯田,起 白屋 ,召 鄯善 、 焉耆 、 龟兹 三国兵各千,横断注滨 河 。”

材德

才与德。 唐 韩愈 《送廖道士序》:“意必有魁奇、忠信、材德之民生其间,而吾又未见也。”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铭》:“ 杨凝 、 孟叔度 以材德显名朝廷。”

室家

(1).房舍;宅院。《书·梓材》:“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 曾运乾 正读:“言为国如作室,既高其垣墉,以防大寇,亦当塞向墐户,以防宵小。”《论语·子张》:“譬之宫墙, 赐 之墻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 明 唐顺之 《吴氏墓记》:“ 吴翁 乃于生时预为葬地,其营壙也如营其室家,其植木於墓也,如植於园圃。”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国民皆诗,亦皆诗人之具,而 德 卒以不亡。此岂篤守功利,摈斥诗歌,或抱异域之朽兵败甲,冀自卫其衣食室家者,意料之所能至哉?”

(2).夫妇。《诗·周南·桃夭》:“ * ,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孔颖达 疏:“《左传》曰:‘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谓夫妇也。” 朱熹 集传:“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汉书·匡衡传》:“臣又闻室家之道修,则天下之理得。故《诗》始国风,《礼》本冠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 孙秀 降 晋 , 晋武帝 厚存宠之,妻以姨妹 蒯氏 ,室家甚篤。” 宋 苏轼 《代侯公说项羽辞》:“今 秦 氏已诛,天下且定,民之父子室家,皆得保完以相守也。”

(3).妻子。《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 安定 皇甫规 妻者,不知何氏女也。 规 初丧室家,后更娶之。” 宋 庄季裕 《鸡肋篇》卷中:“ 广南 风俗,市井坐估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室家,故其妇女多嫁於僧。”《剪灯新话·爱卿传》:“﹝ 爱卿 ﹞乃收泪自叙曰:‘妾本娼流……幸蒙君子求为室家。’” 清 洪楝园 《后南柯·情引》:“我 淳于毅 年逾弱冠,未有室家,假如得配如此,方不负歷年择配之苦心呢。” 郭沫若 《<虎符>后话》:“ 信陵君 没有后,可以作为他本没室家的一个旁证。”

(4).泛指家庭或家庭中的人,如父母、兄弟、妻子等。《诗·小雅·常棣》:“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楚辞·大招》:“室家盈庭,爵禄盛只。”《汉书·高帝纪上》:“﹝ 汉王 ﹞过 沛 ,使人求室家,室家亦已亡,不相得。” 宋 曾巩 《洪州诸寺观祈晴文》:“盖兹疲隆之民,已出旱菑之后,室家凋弊,閭里愁嗟。” 清 顾炎武 《梓潼篇赠李中孚》诗:“篤论尊 尼父 ,清裁企 仲由 。当追君子躅,不与室家谋。” 马君武 《从军行》:“军人别慈母,整装赴前敌……生儿奉祖国,岂为室家谋。”

(5).家家,家家户户。《书·仲虺之诰》:“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攸徂之民,室家相庆。’” 宋 苏轼 《贺时宰启》:“惟民罔知,合语则圣。凡有詔令,率先惠慈,固已遐邇争传,室家胥庆。”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金门

(1).见“ 金马门 ”。

(2).见“ 金明门 ”。

(3).代指富贵人家。《魏书·常景传》:“夫如是,故綺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4).指以黄金为装饰的门。《封神演义》第六五回:“玉殿金门两扇开,乐声齐奏下瑶臺。”

异日

(1) 以后的一天或一段时间

留待异日再议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往日;从前

异日情谊,记忆犹新

世途

同“ 世涂 ”。 唐 李白 《古风》诗之五九:“世途多翻覆,交道方嶮巇。”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自家无运智,却道世途艰。” 清 周亮工 《皖江与文灯岩》诗之三:“世途真坦易,吾道自飘摇。”详“ 世涂 ”。

晏晏

(1).和悦貌。《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毛 传:“晏晏,和柔也。”《后汉书·何敞传》:“今国家秉聪明之弘道,明公履晏晏之纯德,君臣相合,天下翕然。”《人民文学》1978年第8期:“谈笑晏晏地装做把他们送去外地游历。”

(2).盛貌。《楚辞·九辩》:“被荷裯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 王逸 注:“晏晏,盛貌。”

边寇

侵犯边疆的敌寇。 汉 桓宽 《盐铁论·伐功》:“及其后, 蒙公 死而诸侯叛 秦 ,中国扰乱, 匈奴 纷纷,乃敢復为边寇。”《宋书·檀道济传》:“十二年,上疾篤,会 索虏 为边寇,召 道济 入朝。” 宋 范镇 《长啸却胡骑赋》:“边寇众至,虏战数挑,胜不可以近决,敌不可以前料。”

辚辚

(1).象声词。车行声。《楚辞·九歌·大司命》:“乘龙兮轔轔,高驼兮冲天。” 朱熹 集注:“轔轔,车声。” 唐 杜甫 《兵车行》:“车轔轔,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辚辚--石道上独轮水车,单调的轮轴声。”

(2).象声词。雷鸣声。 汉 崔駰 《东巡颂》:“天动雷霆,隐隐轔轔。” 宋 沉辽 《零陵先贤赞·烟塘老人》:“有顷大风,震电轔轔。”

邂逅

不期而遇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诗·唐风·绸缪》

邂逅发露,祸及知亲。——《后汉书·杜根传》

邂逅迷惑。——《三国志·管宁传》

箴规

劝戒规谏。 汉 王符 《潜夫论·明闇》:“过在於不纳卿士之箴规,不受民氓之謡言。”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图象古昔,以当箴规。” 晋 陶潜 《咏三良》:“箴规嚮已从,计议初无亏。”《红楼梦》第一一三回:“ 宝釵 初时不知何故,也用话箴规。” 鲁迅 《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上)》:“如果嘲笑 欧 化式白话的人,除嘲笑之外,再去试一试绍介外国的精密的论著,又不随意改变,删削,我想,他一定还能给我们更好的箴规。”

借秦

借 秦 朝乱亡为喻,以论治政之道。语出《汉书·贾山传》:“ 贾山 , 潁川 人也…… 孝文 时,言治乱之道,借 秦 为諭,名曰《至言》。” 宋 苏轼 《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之一:“曲无和者应思 郢 ,论少卑之且借 秦 。”

安危

平安和危险

奋勇抢救溺水儿童,不顾自己的安危

指画

(1) 用手指指;指点

孩子们指画着,“看,飞机!三架!又三架!”

(2) 以手代笔,蘸墨作画

(3) 用指画出的国画

可否

可以不可以;能不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与 裨諶 乘以适野,使谋可否。” 宋 欧阳修 《为君难论上》:“是不审事之可否,不计功之成败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无论是非可否,悉宜听之。” 陶钝 《第三件棉袄》七:“妹妹虽然没对 王成义 表示可否,可是肯定了要离婚。”

经纶

(1) 整理过的蚕丝

(2) 比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大展经纶

满腹经纶

(3) 借指抱负与才干

朝纲

封建朝廷所制订的法度纲纪

颁布朝纲

治具

(1).治国的措施。语本《庄子·天道》:“骤而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 唐 韩愈 《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兇邪,登崇畯良。” 宋 曾巩 《中书令制》:“某敏於学术,优有时材。以经远之谋,弥纶治具;以察微之智,练达事几。”

(2).备办酒食;设宴。《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将军昨日幸许过 魏其 , 魏其 夫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 明 张煌言 《北征录》:“余至,盛为治具。” 清 赵翼 《竹初斋中逢兰盛开宴集即事》诗:“因之腆治具,浓淡两不揜。”

(3).准备。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赛诸葛》:“若使侦知我兵,预为治具,则难立克。”

致君

谓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之主。《墨子·亲士》:“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 尧 舜 上,再使风俗淳。” 宋 岳珂 《桯史·王荆公》:“ 荆公 自以为遭遇不世出之主,展尽底藴,欲成致君之业。”

儒者

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 汉 以后泛指一般读书人。《墨子·非儒下》:“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安君 ,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沉孟端》:“ 沉孟端 先生 方学 ,虽本世医,而通知古今,有儒者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然而这些千篇一律的儒者们……一到圆形的地球,却什么也不知道。”

康世

治理天下。 南朝 齐 王俭 《高帝哀策文》:“康世以德,拨乱资武。”《北齐书·蔡儁传》:“君有康世之才,终不徒然也,请以子孙为托。” 宋 苏舜钦 《又答范资政书》:“处此至静,益宜思念康世尊本之术。”

辱身

谓屈辱自己的身份。语本《论语·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伯夷 叔齐 与!”《史记·刺客列传》:“ 聂政 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 司马贞 索隐:“言其心志与身本应高絜,今乃卑下其志,屈辱其身。”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以违时为清高,以救世为辱身。”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