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亭池

作者:吕希纯 朝代:宋代

王氏亭池原文

城外溪山知几重,独邻池馆占城中。
亭花不动波澜细,径石相连岛屿通。
床下击舟同醉傅,尊前垂钓似仙翁。
五家最数乌衣巷,莫废江南旧士风。

诗词问答

问:王氏亭池的作者是谁?答:吕希纯
问:王氏亭池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吕希纯的名句有哪些?答:吕希纯名句大全

吕希纯王氏亭池书法欣赏

吕希纯王氏亭池书法作品欣赏
王氏亭池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知几

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易·繫辞下》:“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后汉书·袁绍传》:“监军之计,在於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之二:“ 伯子 知几早,逃名 震泽 西。”

池馆

亦作“ 池舘 ”。池苑馆舍。 南朝 齐 谢朓 《游后园赋》:“惠气湛兮帷殿肃,清阴起兮池馆凉。” 宋 韩维 《登湖光亭》诗:“雪尽尘消径露沙,公家池舘似山家。” 清 姚椿 《<乔处士遗集>序》:“侍御有池馆在 柘溪 ,去城絶远。”

占城

古国名。故地在今 越南 中南部。古称 林邑 , 唐 元和 后称 环王 ,后又称 占城 。 宋 苏轼 《歇白塔铺》诗:“ 吴 国晚蚕初断叶, 占城 早稻欲移秧。”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玉》:“凡琉璃石,与 中国 水精、 占城 火齐,其类相同,同一精光明透之义。”

波澜

(1) * 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多用于比喻

文章波澜起伏

相连

互相连接;彼此关联

前后相连

岛屿

岛的总称(岛大,屿小)

同醉

一同畅饮而醉。 宋 陈师道 《送张支使》诗:“白酒初同醉,黄花已戒寒。”《宋史·礼志十六》:“今得此嘉雪,思与卿等同醉。”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嗜酒终身》:“他们有酒同醉,有被同共。”

尊前

(1).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唐 马戴 《赠友人边游回》诗:“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宋 晏几道 《满庭芳》词:“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明 陈所闻 《初春看晴雪》曲:“喜尊前花萼相辉,听曲里阳春同调。”

(2).尊长之前。书信中的敬词。《西游记》第八九回:“我看他帖子上写着‘……右启,祖翁 九灵元圣 老大人尊前’。”

垂钓

钓鱼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仙翁

(1).称男性神仙,仙人。 唐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诗:“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郑魁铭研诗》:“仙翁种玉芝,耕得紫玻璃。”《西湖佳话·葛岭仙迹》:“神异如此,人人皆道他是仙翁再世。”

(2).对道官的敬称。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仙翁拜揖,念小生与仙翁素乏平生,何以见顾?”

五家

(1).五户。古代以为户籍编制的基层单位。 周 代以五家为一比, 春秋 时 齐国 管仲 以五家为一轨。《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管子·小匡》:“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

(2).指 黄帝 、 高阳 、 高辛 、 唐尧 、 虞舜 五帝。《史记·天官书论》:“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 张守节 正义:“五家, 黄帝 、 高阳 、 高辛 、 唐 虞 、 尧 舜 也。”

(3).指 黄帝 、 颛顼 、 夏 、 殷 、 周 五代的历法。《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家之文怫异,维 太初 之元论。” 张守节 正义:“五家谓 黄帝 、 顓頊 、 夏 、 殷 、 周 之历。”

(4).指传《春秋》的 左氏 、 公羊氏 、 穀梁氏 、 邹氏 、 夹氏 五人。 何休 《<公羊传>序》“传《春秋》者非一” 唐 徐彦 疏:“旧云,传《春秋》者非一者,谓本出 孔子 ,而《传》五家。”参阅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卷一。

(5).指治《春秋穀梁传》的 尹更始 、 刘向 、 周庆 、 丁姓 、 王彦 五人。《后汉书·贾逵传》:“虽为古学,兼通五家《穀梁》之説。” 李贤 注:“五家,谓 尹更始 、 刘向 、 周庆 、 丁姓 、 王彦 等,皆为《穀梁》。”

(6).谓五行家。《后汉书·桓郁传》:“帝自制《五家要説章句》,令 郁 校定於 宣明殿 。” 李贤 注:“此言‘五家’,即谓五行之家也。”

(7).指 北周 、 北齐 、 南朝 梁 、 南朝 陈 、 隋 五朝。《新唐书·令狐德棻传》:“议者以 魏 有 魏收 , 魏澹 二家,书为已详,惟五家史当立。 德棻 更与秘书郎 岑文本 、殿中侍御史 崔仁师 次 周 史,中书舍人 李百药 次 齐 史,著作郎 姚思廉 次 梁 、 陈 二史,秘书监 魏徵 次 隋 史,左僕射 房玄龄 总监。脩撰之原,自 德棻 发之。”

(8).今文经学家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五代。 清 刘书年 《周时书分四代》:“三科之条,五家之教。三科,谓 虞 、 夏 一科, 商 一科, 周 一科也。古文家説也。五家,谓 唐 一家, 虞 一家, 夏 一家, 殷 一家, 周 一家也。今文家説也。” 章炳麟 《訄书·正名杂义》:“夫三科五家,文质各异。”

乌衣巷

地名。在今 南京市 秦淮河 南。 三国 吴 时在此置 乌衣营 ,以士兵著乌衣而得名。 东晋 时 王 谢 等望族居此,因著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有往来者云:‘ 庾公 有东下意。’或谓 王公 曰:‘可潜稍严,以备不虞。’ 王公 曰:‘我与 元规 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 乌衣 ,何所稍严?’” 刘孝标 注引 山谦之 《丹阳记》:“ 乌衣 之起, 吴 时 乌衣营 处所也。 江 左 初立, 琅玡 诸 王 所居。”《晋书·纪瞻传》:“厚自奉养,立宅於 乌衣巷 ,馆宇崇丽,园池竹木,有足赏翫焉。” 唐 刘禹锡 《乌衣巷》诗:“ 朱雀桥 边野草花, 乌衣巷 口夕阳斜。旧时 王 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 王谢 堂前双燕子, 乌衣巷 口曾相识。” 清 陈维崧 《满庭芳·赠表兄万大士》词:“ 乌衣巷 ,蔓草平田。谁能料,童时伴侣,相对两华颠。”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士风

(1).士大夫的风度。《南史·江夷传》:“稍歷军校,容表有士风。”

(2).士大夫的风气。 唐 白居易 《祭中书韦相公文》:“惟公世禄官业,家行士风,茂学清词,冲襟弘度。”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晏元献》:“《西清诗话》云:‘ 元献 初罢政事,守 亳社 ,每嘆士风彫落。’” 明 黄绾 《明道编》卷四:“使官箴日败,风俗日坏;使君子无以自立,良善无以安生,生民日困而莫之救。士风之弊,政化之蠹,莫甚於此。”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粤稽古昔,其设科拔擢,亦有制定章程,第名实不符,士风日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