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真寄夫

作者:薛媛 朝代:唐代

写真寄夫原文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诗词问答

问:写真寄夫的作者是谁?答:薛媛
问:写真寄夫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写真寄夫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薛媛写真寄夫书法欣赏

薛媛写真寄夫书法作品欣赏
写真寄夫书法作品

译文和注释

译文
刚刚想要下笔作画,先拿镜子照一照只觉一阵寒意。
心中已自感容颜衰老,此刻仔细端详发觉鬓发也开始有点稀疏了。
描绘泪眼十分容易,写出心中忧思郁结何等困难。
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送上这张画,让你时时看看我。

注释
丹青笔:即画笔。丹青,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借指绘画。《汉书·司马相如传》:“其土则丹青赭垩。”颜师古注:“张揖曰:‘丹,丹沙也。青,青雘也。’……丹沙,今之朱沙也。青雘,今之空青也。”
拈(niān):用手指搓捏或拿东西。宝镜:镜子的美称。南朝陈徐陵《为羊兖州家人答饷镜》诗:“信来赠宝镜,亭亭似团月。”
经:一作“惊”。索寞:形容衰老,毫无生气。南唐冯延巳《鹊踏枝》词:“休向尊前情索莫,手举金罍,凭仗深深酌。”
凋残:衰落;残败;减损。《后汉书·樊宏传》:“伏见被灾之郡,百姓凋残,恐非赈给所能胜赡,虽有其名,终无其实。”
描将:意为描写。将:一作“来”。
愁肠:忧思郁结的心肠。《艺文类聚》卷一引晋傅玄诗:“青云徘徊,为我愁肠。”
浑:全。
忘却:忘记掉。唐张籍《寄苏州白二十二使君》诗:“此处吟诗向山寺,知君忘却曲江春。”
画图:图画。《晋书·刘牢之传》:“玄大喜,与敬宣置酒宴集,阴谋诛之,陈法书画图与敬宣共观,以安悦其志。”

诗文赏析


  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善书画,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楚材内心疚愧,终与妻团聚。
  这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别依丝萝”的苦衷。刻画心理活动既细致入微,又具体形象:时而喃喃自语,时而如泣如诉,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诗一开头,就通过手的动作来展示心理活动。她提起“丹青”画笔,正想下笔作画。然而,她犹疑了。怎么画呢?还是“先拈宝镜”,照照容颜吧。可是一“拈宝镜”,却给她带来一股“寒”意。“宝镜”为什么“寒”?是冰凉的镜体给人一种“寒”的感觉呢?还是诗人的心境寒凉呢?一“寒”字,既状物情,又发人意。
  颔联进一步写诗人对镜自怜:她心中已自感玉容憔翠,而今细细端详,发觉鬓发也开始有点稀疏了。“惊”是因为“颜索寞”而引起的心理活动。“已惊”表明平素已有所感触,而今日照镜,更惊觉青春易逝。“颜索寞”,明显易见;“鬓凋残”细微难察,用“渐觉”一语,十分确当写出她愈来愈苦这一心理状态。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泪眼”代指诗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这里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矛盾对比中,刻画怀念丈夫的深情。《牡丹亭》第十四出杜丽娘自画肖像时说过两句话:“三分春色描将易,一段伤心写出难。”当是脱胎于此。
  尾联点出写真寄外的目的。诗人辞恳意切地叮嘱丈夫: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送上这张画,让你时时看看我。“恐”,猜想,是诗人估量丈夫时的心理状态。“浑”,全也。一“恐”一“浑”,准确地描绘出自己微妙的感情活动。本来,仆人回家取琴书等物时,诗人察觉丈夫已有“别依丝萝”、把糟糠之情全“忘却”的意向。但她在诗中却避免了作正面的肯定,而用了估量、猜测的口吻,这就不致伤害丈夫的自尊心,而且给他留下回心转意的余地。一“恐”字,把诗人既疑虑又体谅丈夫的感情,委婉曲折地吐露出来,可谓用心良苦。末句,直陈胸臆,正面规劝丈夫:“时展画图看”,遥应首句,语短情长。
  此诗对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是很出色的。它也从侧面透露出封建时代妇女的不幸和痛苦。
  (邓光礼)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