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其五

作者:彭汝砺 朝代:宋代

原文

寄声王与蔡,安否比何如。

迢递身难接,淹延岁又除。

颜渊一箪食,惠子五车书。

勉就先生学,文章或起予。

诗词问答

问:《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其五》的作者是谁?答:彭汝砺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彭汝砺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砺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参考注释

寄声

托人传话。《汉书·赵广汉传》:“ 界上 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党项羌 掠 回鶻 贡物, 遵诲 寄声誚让之, 羌 惧,即遣使谢,归其所掠。”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卷三:“屡託人寄声邀予,因事冗未往。”

安否

谓安抑或不安,吉还是凶。《礼记·文王世子》:“ 文王 之为世子,朝於王 季 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於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使君何罪,某奉命来候安否耳。”《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白氏 ﹞想起丈夫经由彼处,必多惊恐。别后杳无书信,知道安否如何?”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迢递

亦作“ 迢遰 ”。亦作“ 迢逓 ”。亦作“ 迢递 ”。1.遥远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指 苍梧 之迢递,临迴江之威夷。”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遰。” 唐 欧阳詹 《蜀中将回留辞韦相公》诗:“明晨首乡路,迢逓孤飞翼。”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二折:“怎熬的程途迢递,更和那风雨瀟疎。” 明 何景明 《辰溪县》诗:“蛮音闻渐异,迢递动乡愁。” 清 孙枝蔚 《坐逆风船同赵天醉作》诗:“水程迢逓日将晡,风伯颠狂雨又俱。”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三:“三步復五步,京市亦迢遰。” 王统照 《牧羊儿》诗:“故乡迢递。”

(2).指思虑悠远。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詗约》:“当此春景融和,不奈乡心迢递。”《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望上林何日得双栖,心迢递。”

(3).高峻貌。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三:“迢递 槐江岭 ,是为 玄圃 丘。” 南朝 齐 谢朓 《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 南朝 梁 王锡 《宿山寺赋》:“延层轩之迢逓,属广廡之踟蹰。” 宋 司马光 《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之》:“山椒迢遰峻无极,行挽枯藤蹋危石。” 苏曼殊 《无题》诗之二:“寄语 * 要珍重,凤楼迢递燕应迷。”

(4).曲折貌。《陈书·江总传》:“喜园迢遰,乐树扶疎。” 元 杨载 《诗法家数·七言古诗》:“七言古诗,要铺敍,要有开合,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鏗鏘,忌庸俗软腐。”

(5).婉转貌。 宋 丘崈 《夜行船·越上作》词:“恣乐追凉日暮,簫鼓月明人去,犹有清歌迢逓,声在芰荷深处。”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七:“有一人奏携琴,一人奏繁华令相和,风雷疾转,泉漏铿锵……最动人处却在抑扬迢递间写得人心弦上的言语。”

(6).连绵不绝貌。 南朝 梁 沉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逓,翠华葳蕤。” 唐 杨巨源 《送绛州卢使君》诗:“朱栏迢递因高胜,粉堞清明欲下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山围草木翠烟平,迢遰新城接旧城。”

(7).时间久长貌。 唐 韦应物 《春宵燕万年吉少府南馆》诗:“河汉上纵横,春城夜迢递。” 唐 元稹 《古决绝词》之三:“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彻。有此迢递期,不如死生别!”

见“ 迢递 ”。

淹延

(1).长久。 唐 黄滔 《祭陈侍御峤》:“莫不 汉 帷驻策, 薛 石留牋,从容渥泽,宠异淹延。” 元 郝经 《老马》诗:“岁月淹延官路杳,风尘荏苒塞垣深。”

(2).拖延。《金史·佞幸传·李通》:“太师 梁王 连年南伐,淹延岁月。” 明 叶子奇 《草木子·克谨》:“其能淹延数岁,直至戊申而后失国,亦云幸矣。”

(3).指疾病 *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不幸染尘疾,风散难医治,淹延近一岁。”《西游记》第六八回:“近因国事不祥,沉疴伏枕,淹延日久难痊。”

箪食

(1) 装在箪笥里的饭食

(2) 指用饭菜犒劳军队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五车书

《庄子·天下》:“ 惠施 多方,其书五车。”后用以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呈茂中》词:“算胸中,除却五车书,都无物。” 明 沉鲸 《双珠记·假恩图色》:“人读五车书,偏我无一句。” 清 高昌寒食生 《乘龙佳话·下第》:“问世休矜三尺剑,骄人还是五车书。”亦省作“ 五车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二:“两説穷舌端,五车摧笔锋。” 唐 知玄 《答僧澈》诗:“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 清 孙枝蔚 《溽暑过汪舟次园中留饮分得鸦字萝字》诗:“有客寻三径,因君破五车。”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起予

(1).《论语·八佾》:“子曰:‘起予者, 商 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 孔子 言 子夏 能发明我意,可与共言《诗》。”后因用为启发自己之意。 唐 韩愈 《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诗:“将经贵郡烦留客,先惠高文谢起予。”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我时年尚幼,作赋慕 相如 。侍立看君谈,精悍实起予。” 清 顾炎武 《与友人论学书》:“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2).指启发他人。《文选·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 周 征 殷 而年丰, 卫 伐 邢 而致雨,善否之应,甚於影响,未可以为不然也。想雅思所未及,谨书起予。” 吕向 注:“恐其不致至诚,不知善否之应,故以书起发其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