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纻舞歌·其一·二首

作者:李孙宸 朝代:明代

白纻舞歌·其一·二首原文

吴宫初制白纻衣,轻如薄雾色如脂。

遗赠佳人称体宜,舞袖未举烟云霏。

凝睇流盼光容仪,掌上轻盈态欲欹。

应节投袂不自知,腾空绝迹纷陆离。

舞馀抗身自矜奇,四座咄咄鬼神疑。

春心挑荡君好持,为君更酌金羽卮。

诗词问答

问:白纻舞歌·其一·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李孙宸
问:白纻舞歌·其一·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李孙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孙宸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参考注释

吴宫

(1).指 春秋 吴王 的宫殿。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 韩 国 赵 厠, 吴 宫 燕 市。”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 晋 库走龙剑, 吴 宫伤燕雏。”

(2).指 三国 吴 主的宫殿。 唐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 吴 宫花草埋幽径, 晋 代衣冠成古丘。” 王琦 注:“ 吴 宫,谓 孙权 建都时所造宫室。” 明 李梦阳 《浮江》诗:“开窗问 赤壁 ,捩柁失 吴 宫。”

纻衣

苧麻所织之衣。《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聘於 郑 ,见 子产 ,如旧相识。与之縞带, 子产 献紵衣焉。” 杜预 注:“ 吴 地贵縞, 郑 地贵紵,故各献己所贵,示损己而不为彼货利。”后用为友朋交谊之典。《后汉书·朱穆传论》:“若夫文会辅仁,直谅多闻之友,时济其益,紵衣倾盖,弹冠结綬之夫,遂隆其好,斯固交者之方焉。” 唐 韦应物 《题从侄成绪西林精舍书斋》诗:“紵衣岂寒御,蔬食非飢疗。虽甘巷北单,岂塞青紫耀。”

薄雾

淡薄的雾气;霾

遗赠

立下遗嘱将财产的一部或全部赠给别人

佳人

(1) 貌美的女子

(2) 美好的人,指怀念的人或理想中的人

(3) 有才干的人

称体

合身。《水浒传》第二三回:“取出一箱缎匹绸绢,门下自有针工,便叫做三人的称体衣裳。”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引 清 侯光第 《山塘竹枝词》:“当鑪十五髩堆鸦,称体单衫浅碧纱。” 郭小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他们身穿不称体的草绿色军服。”

烟云

烟气和云

烟云缭绕

凝睇

凝视;注视

回眸凝睇

流盼

转动眼珠儿看

左右流盼

容仪

容貌和仪表;容貌举止

一表容仪

掌上

(1).手掌之上。极言容易。 唐 王昌龄 《箜篌引》:“簏读兵书尽冥搜,为君掌上施权谋。”

(2).极言爱抚。 唐 沉佺期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诗:“玉就歌中怨,珠辞掌上恩。” 唐 白居易 《母别子》诗:“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参见“ 掌上明珠 ”。

轻盈

(1) 轻柔秀丽

他们那些马穿上铠甲,仍然轻盈、矫健

(2) 姿态、动作轻巧优美

她那柔软纤细的体形、轻盈优美的动作

应节

(1).应合节拍。《列子·汤问》:“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又指虾蟆及诸行虫燕雀之属,使舞,应节如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2).适应节令。《后汉书·郎顗传》:“王者崇宽大,顺春令,则靁应节,不则发动於冬,当震反潜。” 三国 魏 曹丕 《让禅令》:“风雨应节,禎祥触类而见。”

投袂

挥袖,甩袖表示立即行动。

应元投袂起。——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自知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腾空

空出来

腾空房子

绝迹

(1) 没有踪迹;不再出现

这种生物已经完全绝迹

(2) 弃绝世事,不跟人往来

杜门绝迹

陆离

形容色彩绚丽繁杂

光怪陆离

带长铗之陆离兮。——《楚辞·屈原·涉江》

身自

犹亲自。《史记·吴王濞列传》:“﹝ 吴王 ﹞乃身自为使,使於 胶西 ,面结之。”《后汉书·独行传·范式》:“乃营护 平子 妻儿,身自送丧於 临湘 。”《宋书·鲁爽传》:“ 爽 身自奋击,虏乃退走。”

矜奇

炫耀新奇。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唐书》:“予尝论《新唐书》不及《旧书》,盖矜奇字句,全失本色。” 采畴 《<谢亦嚣诗集>序》:“一切触景怀人,因时寄兴之作,不矜奇,不炫异,祗自率其性情之真,以写其性情之适。”

四座

指坐在周围的人

她那灿烂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惊动了四座。——《第二次考试》

咄咄

感慨声;表示感慨;表示责备或惊诧

咄咄怪事

鬼神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春心

两性间相思爱慕的情怀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