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淡岩阳华

作者:毛方平 朝代:宋代

游淡岩阳华原文

蜂房湒湒流石乳,线窦涓涓细蛩语。
门前乃作三峡声,似与幽人商出处。
何年结阁溷天真,危柱下侵蛟蜃怒。
坐令空洞惊勃溪,仙鬼不无号帝所。
要须濯足跨玉渊,枕石漱流涤尘务。
手持白莲骑赤鯶,万壑千岩自风雨。
穷荒秘穴天所靳,希有中州人访古。
山谷不来次山来,未可歉然怀不遇。

诗词问答

问:游淡岩阳华的作者是谁?答:毛方平
问:游淡岩阳华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毛方平的名句有哪些?答:毛方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蜂房

(1) 饲养蜜蜂的场所;尤指蜂群或蜜蜂种群储存蜂蜜的蜂巢

(2) 蜜蜂用分泌的蜂蜡造成的六角形的巢;像蜂一样的

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唐· 杜牧《阿房宫赋》

流石

山谷中被水冲下的石头

从流石蛇行。——《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涓细

水流细小。 明 徐弘祖 《盘江考》:“一溪来自西北,转东南去,入 交海 ,桥跨之,为 白石江 ,涓细仅阔数丈,名独著。”

蛩语

蟋蟀鸣叫声。 唐 周贺 《送石协律归吴》诗:“夜随浄渚离蛩语,早过寒潮背井行。” 元 范梈 《贵州》诗:“蛩语通支柱,蛛丝映卷帘。” 清 陈维崧 《泛清波摘遍·立秋日憺园塔影轩作》词:“暗惆悵,蛩语乍亲枕函,砧韵渐生门巷。”

三峡

“长江三峡”的简称,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在长江上游,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与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之间,长193公里

幽人

(1).幽隐之人;隐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颖达 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后汉书·逸民传序》:“ 光武 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2).指幽居之士。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天真

(1) 指不受礼俗拘束的品性

(2) 引申为单纯、朴实、幼稚;头脑简单

不要太天真,以致相信这些政客的每件事

天真的女孩

天真似五岁的小孩

柱下

(1).相传 老子 曾为 周 柱下史,后以“柱下”为 老子 或 老子 《道德经》的代称。《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贵清静者,以席上为腐议;束名实者,以柱下为诞辞。” 李贤 注:“柱下, 老子 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 漆园 之义疏。”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莫怪新来白髮,恐是当年柱下,《道德》五千言。” 清 龚自珍 《邵子显校刊<娄东杂著>序》:“此事成,可以傲 嬴 刘 ,媲柱下,储以俟后圣。”

(2). 周 秦 置柱下史,后因以为御史的代称。《汉书·张苍传》:“﹝ 张苍 ﹞ 秦 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颜师古 注:“柱下,居殿柱之下,若今侍立御史矣。” 唐 独孤及 《张侍御写真图赞》:“执法柱下,分形画工。” 明 夏完淳 《招魂》:“先生在柱下三年,从初服者六年。” 清 钱谦益 《左汇序》:“侍御起家为刑官,今方执法柱下。”参见“ 柱下史 ”。

(3).借指藏书之所。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瞽宗、辟雍、泮宫、柱下,固册府礼乐之渊渚,师友讲习之林囿也。”

蛟蜃

蛟与蜃。亦泛指水族。 宋 苏辙 《齐州闵子祠堂记》:“其舟如蔽天之山,其帆如浮空之云,然后履风涛而不僨,触蛟蜃而不讋。”《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 江西 分野,旧属 豫章 ,其地四百年后,当有蛟蜃为妖,无人降伏,千百里之地,必化成中洋之海也。”

坐令

犹言致使;空使。 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刘基 《结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坐令洋货日报关,万巧千奇无不备。”

空洞

(1) 物体内的空隙

岩石中的空洞

(2) 不着边际,缺乏实质内容

空洞的论据

勃溪

亦作“ 勃豀 ”。吵架,争斗。《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贫贱之畏妇,仰餘沫以自给也;富贵之畏妇,惮勃谿而苟安也。” 李广田 《金坛子》:“兄弟斗殴,妯娌勃谿,都与这金坛子有密切的关系。”

不无

犹言有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第古风既乏温淳,律体微乖整栗,故令评者不无轩輊。” 李希凡 、 蓝翎 《关于<红楼简论>及其他》:“作为在富贵荣华中生长起来的 曹公子 ,在‘贫穷难耐凄凉’的生活中,对‘当年笏满床’的盛世是不无惋惜怀念的。”

帝所

天帝或天子居住的地方。《史记·赵世家》:“ 简子 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於钧天。’” 南朝 梁 沉约 《三朝雅乐歌·寅雅》:“礼莫违,乐具举;延藩辟,朝帝所。”《新唐书·裴矩传》:“蛮夷嗟咨,谓中国为‘仙宸帝所’。” 宋 苏辙 《司马公挽词》:“封章留帝所,德泽在人心。” 宋 李清照 《渔家傲》词:“彷彿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要须

(1).必须;需要。《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天下未寧,要须良臣以镇边境。”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满二石米以外,任意斟裁。然要须米微多,米少酒则不佳。” 宋 李纲 《又与张相公书》:“昨日得报,止遣水军屯 蘄阳 ,要须 九江 有兵与之相照应,乃为得策。”

(2).必定;总会。 唐 雍陶 《感兴》诗:“贫女貌非丑,要须缘嫁迟。” 宋 苏辙 《病后》诗:“芭蕉张王要须朽,云气浮游毕竟虚。” 清 顾炎武 《祖豫州闻鸡》诗:“岂足占时运,要须振羽翰。”

濯足

语出《孟子·离娄上》:“ 沧浪 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 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本谓洗去脚污。后以“濯足”比喻清除世尘,保持高洁。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退不终否,进亦避荣。临世濯足,希古振缨。”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泛湘江》词:“濯足夜滩急,晞髮北风凉。”

玉渊

(1).出美玉的深渊。《尸子》卷下:“玉渊之中,驪龙蟠焉,领下有珠。”《文选·左思<吴都赋>》:“玩其磧砾而不窥玉渊者,未知驪龙之所蟠也。” 刘逵 注:“玉渊,水深之处,美玉所出也。”

(2).泛指深潭。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题冷泉亭》词:“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

(3).潭名。在 江西 庐山 。 宋 苏轼 《栖贤寺三峡桥》诗:“ 玉渊 神龙近,雨雹乱晴昼。” 王文诰 辑注引 查慎行 曰:“《庐山纪事》: 栖贤寺 东,为 玉渊潭 ,在三峡涧中。诸水奔注,潭中惊涌喷空。潭上有白石,横亘中流,故名 玉渊 。” 清 黄鷟来 《岁暮杂感》诗之九:“石洞窈冥趋白鹿, 玉渊 澄澈隐苍龙。” * 《游玉渊纪沿途所见》诗:“山境虽奇絶,农忙感不同。 玉渊 金井水,黄稻緑秧风。”

枕石漱流

枕山石,漱涧流。喻指隐居山林的生活。 三国 魏 曹操 《秋胡行》之一:“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伏见处士 緜竹秦宓 ……枕石漱流,吟咏緼袍,偃息於仁义之途,恬淡於浩然之域。”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紫萝山径,居藏胜缘,青松磵户,坐谐幽致,枕石漱流者久之。” 明 唐顺之 《送彭通判致仕序》:“故曰去就有二途而仕隐无两道,苟徒枕石嗽流,嘲弄烟月以为旷达,而曰世与我既相违矣,则余又何敢以此望君,且非君所以自待也。”

尘务

世俗的事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江州 夫人语 谢遏 曰:‘汝何以都不復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魏书·任城王云传》:“陛下必欲割捐尘务,颐神清旷者,冡副之寄,宜绍宝历,若欲捨储,轻移宸极,恐非先圣之意,骇动人情。” 唐 段成式 《闲中好》词:“閒中好,尘务不縈心。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 明 袁宏道 《西京稿序》:“已居 燕 ,结社葡桃棚下,诸韵士日课方外言,以诗为尘务,不暇搆也。”

白莲

(1).白色的莲花。 唐 白居易 《与元微之书》:“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白鹿》:“ 嘉靖 十二年, 河南 巡抚 吴山 献白鹿,为大臣諂媚之始……此后则 万历 甲戌,白莲、白燕见於翰林院, 江陵 张居正 大喜,进之。”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六月·时品》:“河藕亦种二:御河者为果藕,外河者多菜藕。总以白莲为上,不但果菜皆宜,晒粉尤为佳品也。”

(2).指白色的莲花灯。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杂记》:“ 韦承貽 咸光 中策试,夜潜纪长句於都堂西隅曰:‘……白莲千朵照廊明,一片昇平雅颂声。’”

赤鯶

见“ 赤鯶公 ”。

万壑千岩

形容峰峦、山谷极多。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顾长康 从 会稽 还,人问山川之美, 顾 云:‘千巖竞秀,万壑争流。’” 宋 柳永 《夜半乐》词:“渡万壑千巖, 越溪 深处。” 宋 辛弃疾 《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词:“万壑千巖楼外雪,琼作树,玉为栏。”参见“ 千巖万壑 ”。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穷荒

(1).困苦饥荒。《后汉书·王望传》:“是时州郡灾旱,百姓穷荒。”

(2).绝塞;边荒之地。 唐 岑参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穷荒絶漠鸟不飞,万磧千山梦犹懒。”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三折:“他部从入穷荒,我鑾舆返 咸阳 。” 清 纳兰性德 《挽刘富川》诗:“穷荒苦焚掠,野哭声啾啾。”

希有

同“稀有”

州人

(1).州民。《三国志·蜀志·彭羕传》:“ 成都 既定, 先主 领 益州 牧,拔 羕 为治中从事。 羕 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州旧有夫子庙,在城之西北。今知州事 李侯 宽之至也,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

(2).指渔人。《荀子·君道》:“夫 文王 非无贵戚也,非无子弟也,非无便嬖也,倜然乃举 太公 於州人而用之,岂私之也哉!” 王先谦 集解引 俞樾 曰:“按‘州人’当从《韩诗外传》作‘舟人’。 太公 身为渔父而钓於 渭 滨,故言舟人也。”

访古

(1).查考古训。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封第三表》:“臣炤册访古,诵史稽昔。以为敷道之寄,管物成务;总録之重,匡绩毗风。”

(2).探寻古迹。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二:“浩劫因王造, 平臺 访古游。” 清 孙星衍 《<京畿金石考>序》:“京畿为四方之枢,极访古之所必至,而方志俱无金石一门。” * 《酒泉》诗:“风雪关山访古来,评泉品酒看光杯。”

山谷

两山之间狭窄低凹的地方

不论在河滩、平原、丘陵、山谷或高山都能生长。——《杨树》

不来

(1).不归。《诗·小雅·采薇》:“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朱熹 集传:“来,归也。”

(2).逸诗《貍首》的别称。因貍一名不来,故称。《汉书·郊祀志上》:“后五十年, 周灵王 即位。时诸侯莫朝 周 , 萇弘 乃明鬼神事,设射《不来》。”按《史记·封禅书》作“设射《貍首》”。 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貍,一名不来。”

未可

不可

歉然

不满足貌;惭愧貌。 宋 叶梦得 《石林家训》:“然盛夏帐中亦须读数卷书,至极困,乃就枕;不尔,胸次歉然若有未了事。” 明 张居正 《寄石麓李相公书》:“但弟以菲薄回翔廊庙,而翁以重望独淹留林壑,揆之古 * 冠之谊,殊用歉然。” 章炳麟 《定复仇之是非》:“明知听讼折狱之制不能至周,故作法者亦常歉然自愧,而有所假借宽贷於人。” 艾芜 《都市的忧郁》:“ 袁大娘 仍旧像往次一样带着歉然的神情,一边送衣服,一面微笑说。”

不遇

(1)

不得志;不被赏识

怀才不遇

(2)

没碰到

可又有一说不遇艰难,不显好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