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六韵(闰三月十九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夜雨六韵(闰三月十九日)原文

傍午岩云布,入宵春雨零。

未希欣有继,感极转无宁。

澄虑思霶霈,冥搜拟色形。

山寒拥衾试,檐响隔窗听。

破晓犹绵密,凭虚望渺冥。

心惟农共惬,志以敬为铭。

诗词问答

问:夜雨六韵(闰三月十九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夜雨六韵(闰三月十九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夜雨六韵(闰三月十九日)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青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二

2. 闰三月十九日

参考注释

傍午

意同“傍晌”。接近中午时会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鲁迅《孔乙己》

云布

(1).云气布散。《晋书·卫恒传》:“焕若星陈,鬱若云布。”《晋书·食货志》:“荷鍤赢粮,有同云布。”《云笈七籤》卷一一九:“俄而风起云布,微雨已至。”

(2).形容众多,到处都是。《文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吕延济 注:“星罗云布,言众也。” 唐 于季子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九旗云布临 嵩室 ,万骑星陈集 潁川 。”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开南轩,奇峯云布。”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人见其材云布乎九列十二牧,而不知其槁伏于灌莽也。”

春雨

(1).春天的雨。《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唐 方干 《水墨松石》诗:“垂地寒云吞大漠,过 江 春雨入全 吴 。” 明 刘基 《春雨》诗:“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2).用以比喻恩泽。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云山两处暌违。”

(3).曲名。 苏曼殊 《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簫,何时归看 浙江 潮。”自注:“《春雨》,曲名。”

无宁

(1) 毋宁;宁可

无宁汝先吾而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难道

宾至如归,无宁灾患

虑思

思虑,考虑。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

霶霈

(1).大雨。 汉 焦赣 《易林·巽之离》:“隐隐大雷,霶霈为雨。”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启》:“持杯棬而承澍雨,自满而止,又安能测其霶霈之所至哉!” 清 曹寅 《望雨谣》:“幽天赫赫势霶霈,雷公振鐸驱山碎。”

(2).比喻盛大;盛多。 唐 独孤及 《酬皇甫侍御望天灊山见示之作》诗:“天旋物顺动,德布泽霶霈。”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坐未久,书生杀驴拔蒜备饌,酒肉霶霈,上顾而奇之。” 宋 欧阳修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诗:“有时肆颠狂,醉墨洒霶霈。”

冥搜

(1).尽力寻找,搜集。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非夫远寄冥搜,篤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书籍之厄》:“吾家三世积累,先君子尤酷嗜,至鬻负郭之田以供笔札之用。冥搜极讨,不惮劳费,凡有书四万二千餘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穷,絶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癩头蟆猝然跃去。”

(2).深思苦想。 唐 王昌龄 《箜篌引》:“ 明光殿 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 元 曾瑞 《青杏子·骋怀》曲:“情动魂消,腹稿冥搜,宿恩当受。”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下:“必兢兢焉冥搜积想,务期周遍而后已。”

拥衾

谓半卧以被裹护 * 。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皇甫涍》:“隻字不愜於心,片言无艷於目,蹋壁穷思,拥衾寤索,曾不少休。”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四:“拥衾不敢寐,中心伤且悼。”

檐响

犹檐声。 宋 朱熹 《客舍听雨》诗:“投装即虚馆,簷响通夕鸣。”

破晓

早晨刚开始发亮;朝阳或好似朝阳发出光亮

天已破晓

绵密

细密周到

文意绵密

凭虚

(1).指 凭虚公子 。 晋 潘岳 《西征赋》:“指西宾所以言於东主, 安处 所以听於 凭虚 也。”

(2).虚构。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 宋玉 《高唐赋》云梦神女於 阳臺 。夫言并文章,句结音韵,以兹叙事,足验凭虚。”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逸文一》:“ 温 以为凭虚,殊不介意。” 刘师培 《文说·记事篇》:“后世文人,饰词矫説,或尊己而卑人,或援古以证今,事每凭虚,词多乌有。”

(3).凌空。 南朝 梁 袁昂 《古今书评》:“ 张伯英 书如 汉武帝 爱道,凭虚欲仙。” 宋 张孝祥 《菩萨蛮·登浮玉亭》词:“微风吹笑语,白日鱼龙舞。此意忽翩翩,凭虚吾欲仙。”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赋鹤》:“呀!这道士凭虚而去,莫非就是飞鸣过舟之鹤乎?” 清 李渔 《蜃中楼·幻因》:“有龙宫二女,蜃阁凭虚。”

(4).无所依靠。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若募彼人响导,挟异国济师……凭虚蹈空,过为指料,将有临危失据之忧矣。此所谓决天下於一掷者也。”

犹言凌空。 元 陆文圭 《减字木兰花慢·滕王阁》词:“听佩玉鏘鸣,驂鸞小住,高阁凭虚。”

渺冥

(1).渺远。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苍苍渺冥,吾一夫区区之诚,安知必能尽达?”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閒身自与烟波愜,一棹还思入渺冥。” 陈三立 《由江入彭蠡次黄鲁直宫亭湖韵》:“四迷洲渚浸渺冥,群鸥丛雁纷相迎。”

(2).无凭据而不可信。 刘师培 《文说》第二:“推之 班固 《两京赋》、 左思 《三都赋》,言虽成理,事或渺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