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凉(五月初六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晓凉(五月初六日)原文

微雨才数点,不至成分寸。

而何致晓凉,或者幸沾近。

因命侍卫臣,分驰四方问。

隔日率返奏,浽㵟同此吝。

长吁以无言,吾诚未感信。

诗词问答

问:晓凉(五月初六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晓凉(五月初六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九

2. 五月初六日

参考注释

才数

才略本领。《三国志·魏志·钟会传》:“﹝ 会 ﹞及壮,有才数技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陆绩 ﹞幼有儁朗才数,博学多通。” 明 李东阳 《寿工部尚书曾公七十诗序》:“天下之士,固未敢汎论。以予观之,同游於京庠者若干人,同出於湖藩者若干人,其间持才数,夸声誉,善始而不令终者亦多矣。”

不至

(1).不到。《礼记·坊记》:“以此坊民,妇犹有不至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不必。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夫治乱之端,在於本末而已,不至劳其心而道可得也。”《汉书·儒林传·申公》:“为治者不至多言,顾力行如何耳。”

(3).不至于,表示不会出现某种结果。《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终是留心,不至大醉。” 茅盾 《子夜》五:“兄弟本来以为 周仲伟 和 陈君宜 两位是买办出身,手面总不至十分小,所以存心拉拢。”

分寸

指说话或做事的适当标准或限度

没分寸

不讲分寸

而何

(1).犹如何。怎样。《左传·昭公四年》:“ 牛 谓 叔孙 :‘见 仲 而何?’” 杜预 注:“而何,如何。”

(2).犹如何。怎么。《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谓我敝邑,邇在 晋国 ,譬诸草木,吾臭味也,而何敢差池?”《孟子·尽心下》:“仁人无敌於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汉 王充 《论衡·顺鼓》:“久雨湛水溢,谁致之者……击鼓攻社,而何救止?”

或者

(1) 在可供选择的东西、状况或过程中的挑选

决定学医或者学法律

(2) 连接词、词组或分句,表示从两种以上的事物中选择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同时存在

这个任务可以交给小李或者小张

侍卫

(1) 在帝王左右卫护的武官

(2) 侍从并护卫

分驰

朝相反的方向走,犹背道而驰。《韩非子·难势》:“且夫治千而乱一,与治一而乱千也,是犹乘驥駬而分驰也,相去亦远矣。”《红楼梦》第十八回:“贵人因不喜‘红香緑玉’四字,才改了‘怡红快緑’;你这会子偏又用‘緑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分驰了?”

四方

(1)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个方面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正方形或正方体

一只四方的木头匣子

隔日

中间隔一天

隔日我再来

你隔日到我这儿来拿东西

长吁

长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杜子春》:“饥寒之色可掬,抑天长吁。”《宋史·郑侠传》:“﹝ 郑侠 ﹞悉绘所见为图……疏奏, 神宗 反覆观图,长吁数四。” 明 刘基 《长相思》诗之二:“凤皇不食鴟鴞呼,嗟我欲往空长吁。”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