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公读书堂

作者:崔复初 朝代:宋代

荆公读书堂原文

一树秋风啼老乌,钟山猿鹤近何如。
六经不载青苗法,不识当时读甚书。

诗词问答

问:荆公读书堂的作者是谁?答:崔复初
问:荆公读书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崔复初的名句有哪些?答:崔复初名句大全

崔复初荆公读书堂书法欣赏

崔复初荆公读书堂书法作品欣赏
荆公读书堂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秋风

秋天的风

钟山

(1).山名。在 昆仓 西北。一说即 昆仑 。其地多产美玉。《吕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 钟山 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淮南子·俶真训》:“譬若 钟山 之玉,炊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 高诱 注:“ 崑崙 也。”《楚辞·严忌<哀时命>》:“愿至 崑崙 之 悬圃 兮,采 钟山 之玉英。” 王逸 注:“ 钟山 ,在 崑崙山 西北。”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絃以 园客 之丝,徽以 钟山 之玉。”

(2).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地处极北,为苦寒之地。《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 之神,名曰 烛阴 ,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 袁珂 校注:“ 钟山 以其不见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谓‘魂乎无北,北有 寒山 , 逴龙 ( 烛龙 )艳只’之‘寒山’也。”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 烛龙 昼夜於 钟山 ,鹏云南北於溟海。”

(3).山名。即 紫金山 。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北。 三国 吴 孙权 避祖讳,更名 蒋山 。至 宋 复名 钟山 。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王荆公 退居 钟山 ,切切以 吕吉甫 为恨。” 清 陈维崧 《醉太平·江口醉后作》词:“ 钟山 后湖, 长干 夜乌。”

猿鹤

(1).猿和鹤。《宋史·石扬休传》:“ 扬休 喜闲放,平居养猿鹤,玩图书,吟咏自适。” 明 刘基 《追和音上人》:“夜永星河低半树,天清猿鹤响空山。”

(2).借指隐逸之士。 清 方文 《饮从兄搢公民部》诗:“猿鹤岂无干禄意,江关只恐厌人稠。”

(3).见“ 猿鹤沙虫 ”。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六经

六部儒家经典。《庄子·天运》:“ 孔子 谓 老聃 曰:‘ 丘 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汉书·武帝纪赞》:“ 孝武 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颜师古 注:“六经,谓《易》、《诗》、《书》、《春秋》、《礼》、《乐》也。” 汉 以来无《乐经》。今文家以为“乐”本无经,皆包含于《诗》、《礼》之中;古文家以为《乐》毁于 秦始皇 焚书。参见“ 六艺 ”。

青苗法

也称常平给敛法、常平敛散法。 宋 王安石 新法之一。其法以诸路常平、广惠仓所积钱粮为本,在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出贷给民户。春贷夏收,夏贷秋收。每期收息二分。本意在以低息限制豪强盘剥,减轻百姓负担,但因在施行中弊端层出,又遭到保守派的反对而废止。以后兴废无常,原意也渐丧失。《宋史·食货志四上》:“於 陕西 转运司私行青苗法,青散秋敛,与 安石 意合。至是,请施行之 河北 ,於是 安石 决意行之,而常平、广惠仓之法遂变而为青苗矣。”《宋史·王安石传》:“青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 * 词话》第七八回:“那时只是上纳秋粮,后吃宰相 王安石 立青苗法增上这夏税。”亦省称“ 青苗 ”。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及 王安石 为相,始行青苗、助役、农田、水利,谓之新法。”《宋史·食货志四上》:“臺諫官 吕公奢 、 孙觉 、 李常 ……等皆以论青苗罢黜。”

不识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