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推官赴分州

作者:司马光 朝代:宋代

送郑推官赴分州原文

百榼行春东,千弓从猎豪。
苦吟边月冷,飞镝野风高。
奇策革命殊俗,长缨击不毛。
输群跃马贵,一等着青袍。

诗词问答

问:送郑推官赴分州的作者是谁?答:司马光
问:送郑推官赴分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司马光的名句有哪些?答:司马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百榼

犹言很多杯酒。喻善饮。 宋 苏轼 《酒子赋》:“吾饮少而輒醉兮,与百榼其均齐。” 宋 苏轼 《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千钟斯为 尧 ,百榼斯为 丘 。”参见“ 百觚 ”。

行春

(1).谓官吏春日出巡。《后汉书·郑弘传》:“ 弘 少为乡嗇夫,太守 第五伦 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与孝廉。” 李贤 注:“太守常以春行所主县,劝人农桑,振救乏絶。”《周书·裴文举传》:“ 邃 ( 裴邃 )之往 正平 也,以廉约自守,每行春省俗,单车而已。” 唐 李白 《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序:“﹝ 李公 ﹞因行春,见枯骸于路隅,惻然疚怀,出俸而葬。” 清 钱谦益 《春初过严文靖公锦峰书院敬题十韵》:“宰相行春地,承平百岁中。”

(2).泛指游春。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闺咏》:“闲行莫向城南道,怕有行春吉士挑。”

苦吟

反复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苦吟》:“ 孟浩然 眉毫尽落, 裴祐 袖手,衣袖至穿, 王维 至走入醋瓮,皆苦吟者也。”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苦吟三十年,所获唯巾幗。”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二:“可见天地间景物无所不有,苦吟者亦描写不尽耳。” 王朝闻 《艺术创作有特殊规律》二:“苦吟的诗人所以感到苦中有乐,从根本上说,仍然是生活实践给他提供了足以充分发挥创作的创造性的现实根据。”

飞镝

疾飞的箭。 三国 魏 曹植 《大司马曹休诔》:“足蹴 * ,手接飞鏑。”

风高

(1).风大。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秋晚岳增翠,风高湖涌波。” 唐 柳宗元 《田家》诗之三:“风高榆柳疎,霜重棃枣熟。”

(2).风仪高超。《魏书·高允传》:“荣曜当时,风高千载。”

革命

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近代则指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易·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学科向前迈进的新时代。——《哥白尼》

殊俗

(1).风俗、习俗不同。《<诗>大序》:“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五方殊俗,同事异号。” 胡惠生 《南游吟》:“蛮语生乡感,殊俗惹客愁。”

(2).指风俗不同的远方。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始皇 既没,餘威振於殊俗。” 唐 岑参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时封公兼鸿胪卿》诗:“坐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 宋 陈与义 《舟行遣兴》诗:“殊俗问津言语异,长年为客路歧难。”

(3).异于流俗。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今空语同知有达人而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宋书·郭启玄传》:“身死之日,妻子冻馁,志操殊俗,良可哀悼。”

长缨

长绳子,今也比喻革命军队,革命力量

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汉书·终军传》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 * 《清平乐·六盘山》

不毛

不宜种植物的;贫瘠的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诸葛亮《出师表》

在与他们小屋邻接的一圈不毛之地上,所获收成十分可怜

跃马

策马驰骋腾跃

跃马疾走。——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跃马大呼。——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一等

(1).一级台阶。《论语·乡党》:“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

(2).一个等级。《国语·鲁语上》:“自是 晋 聘於 鲁 ,加於诸侯一等。” 唐 杜甫 《唐故范阳太君卢氏墓志》:“凡涂车芻灵,设熬置铭之名物,加庶人一等。”《通志·职官一》:“正九品,从九品,从品同外官各降一等。” 巴金 《真话集·<序跋集>跋》:“我相信他的说法:人生来是平等的。五十四年过去了,可是今天还有人告诉我:人是应该分为等级的,那么根据我几十年的写作经验,我大概属于挨批的一等吧。”

(3).一样;相同。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崇 常择美容姿相类者十人,装饰衣服大小一等,使忽视不相分别,常侍於侧。” 宋 王安石 《影福殿前柏》诗:“知君劲节无荣慕,宠辱纷纷一等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 河 北绢经纬一等,故无背面; 江 南绢则经粗而纬细,有背面。”

(4).一种;一类。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六:“世有一等流,悠悠似木头。”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有一等妇女每相随,并不説家克计,则打听些閒是非。”《红楼梦》第五四回:“再有一等人,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着邪了。”

(5).第一等。《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考过,宗师着实称赞,取在一等第一。” 茅盾 《子夜》十五:“ 苏伦 也算是半个‘理论家’,口才是一等, 玛金 平时也相当的敬重他。”

青袍

(1).青色的袍子。《古诗》:“青袍似春草,长条随风舒。” 南朝 梁 何逊 《与苏九德别》诗:“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 唐 杜甫 《渡江》诗:“渚花张素锦,汀草乱青袍。”

(2).比喻包围在树干上的苔藓。 元 明本 《苔梅》诗:“玉堂试看青袍客,莫忘 江 南有白衣。”按,苔梅,谓枝干上生有苔藓之梅。

(3).学子所穿之服。亦借指学子。 唐 许浑 《酬殷尧藩》:“莫怪青袍选, 长安 隐旧春。” 清 唐孙华 《浙闱撤棘后闻以铨曹公事连染左官》诗之二:“较比 翟公 添气色,青袍日日到门来。”参见“ 青衿 ”。

(4). 汉 以后贱者穿青色衣服。因指贱者之服。 唐 杜甫 《徒步归行》:“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仇兆鳌 注:“公往行在,麻鞋謁帝,有青袍而无朝服。”《宣和遗事》后集:“ 粘罕 令左右将青袍迫二帝易服。”

(5).借指寒士。 唐 李商隐 《泪》诗:“朝来 灞水桥 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刘学锴 等集解引 陈帆 曰:“然自我言之,岂 灞水桥 边以青袍寒士而送玉珂贵客,穷途饮恨,尤极可悲而可涕乎?”

(6). 唐 贞观 三年,规定八品、九品官服青色, 显庆 元年,规定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此时亦得辞渔樵,青袍裹身荷圣朝。”按,此处“青袍”指县尉之服。

(7).泛指品位低级的官吏。 元 柳贯 《太子受册礼成赴西内朝贺退归书事》诗:“青袍最困微班忝,亲向前星挹斗杓。”

(8).借指出仕。 宋 林逋 《寄祝长官坦》诗:“深心赖黄卷,垂老愧青袍。”

(9). 唐 时幕府官居六品,六品服深绿,故称。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仇兆鳌 注:“《唐志》尚书员外郎,从六品。 上元 元年制,五品服浅緋,六品服深緑。 朱 注:‘公时已赐緋,而云青袍者,以在幕府故耳。旧注谓青袍九品服,误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