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春日江村即事三十首(录十二首)·其四

作者:朱谋晋 朝代:明代

原文

沙明水碧映郊墟,地近先人墓下庐。

涧冷露蘋香易荐,林喧风木恨难除。

泣残乌鸟山原静,卧去麒鳞石藓疏。

野奠岁时经伏腊,村中来往有柴车。

诗词问答

问:《甲寅春日江村即事三十首(录十二首)·其四》的作者是谁?答:朱谋晋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朱谋晋的名句有哪些?答:朱谋晋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鱼韵

2. 录十二首

参考注释

水碧

玉之一种。系水晶一类的矿物,又名碧玉。《山海经·东山经》:“ 耿山 无草木,多水碧。” 郭璞 注:“亦水玉类。” 唐 李贺 《老夫采玉歌》:“採玉採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明 宋濂 《送方生还宁海》诗:“水碧与金膏,价重骇见闻。” 王闿运 《余世松诔》:“水碧金膏,非几席之玩;醴泉玉烛,无时日之期。”

郊墟

郊外;村野荒丘之间。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时秋积雨霽,新凉入郊墟。” 明 高明 《琵琶记·风木馀恨》:“伤心满目故人疎,看郊墟,尽荒芜。” 清 顾炎武 《侨居神烈山下》诗:“典得山南半亩居,偶因行药到郊墟。”

先人

(1) 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

(2) 专指已故的父亲

辱王之先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先人还家。——宋· 王安石《伤仲永》

冷露

清凉的露水。 唐 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溼桂花。” 唐 孟郊 《秋怀》诗之二:“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唐 罗隐 《巫山高》诗:“珠零冷露丹堕枫,细腰长脸愁满宫。” 元 许谦 《秋夜》诗:“冷露虫传夜,悽风树怯秋。”

风木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奉养。典出《韩诗外传》。 宋 刘宰 《分韵送王去非之官山阴得再字》:“桃李春正华,风木养不待。”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宴会》:“ 温嶠 今日正可承欢养志,报效劬劳,岂敢浮慕勛名,遗忧风木。”

乌鸟

(1).乌鸦之属。《周礼·夏官·罗氏》:“罗氏掌罗乌鸟。” 郑玄 注:“乌谓卑居鹊之属。” 贾公彦 疏:“卑居雅乌云鹊者,即山鹊卑居之类。” 唐 李郢 《寒食野望》诗:“乌鸟乱啼人未远,野风吹散白棠梨。”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诗之二四:“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2).古称乌鸟反哺,因以喻孝亲之人子。 晋 傅咸 《申怀赋》:“尽乌鸟之至情,竭欢敬於膝下。” 唐 孟浩然 《送王五昆季省觐》诗:“斜日催乌鸟,清江照綵衣。” 明 张居正 《谢准假归葬疏》:“顾臣昔者急切求归,祇欲遂乌鸟思亲之念。”

山原

山陵与原野。《后汉书·庞参传》:“ 三辅 山原旷远,民庶稀疏,故县丘城,可居者多。” 晋 嵇喜 《答弟叔夜》诗之三:“都邑可优游,何必栖山原。”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四:“此以山原林木为界,一封之,二封之,三封之,作种种界标,实与今人定田界之方法了无差异。”

石藓

生在石上的苔藓。 唐 皎然 《酬秦山人系题赠》诗:“思山石蘚浄,欵客露葵肥。” 明 夏完淳 《谢康乐游山》诗:“石蘚碧幛开,文藻曲波冷。”

野奠

在郊野祭奠。《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竞羞野奠,争攀去轂,遵渚号追,临波望哭。” 张铣 注:“言下人皆竞进於野,以申奠祭之礼。”

岁时

一年;四季;季节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优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伏腊

亦作“ 伏臈 ”。1.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史记·留侯世家》:“ 留侯 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 黄石 。”《后汉书·孝明帝纪》:“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於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 明 唐顺之 《皇陵行》:“伏臈烝尝时不后,清明寒食更浇酒。”

(2).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周书·晋荡公护传》:“每四时伏腊, 高祖 率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觴上寿。”《梁书·处士传·何胤》:“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 清 钱谦益 《寿何峄县序》:“两从叔翩翩少年,岁时伏腊,与先生辈徵逐讌饮,有承平王孙之乐。”

(3).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唐 白居易 《江楼早秋》诗:“欲作云泉计,须营伏臈资。”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此虽与兄弟亲戚相远,而伏腊稍充足,居室稍宽。”《金史·王去非传》:“督妻孥耕织以给伏腊。”

来往

(1) 来和去

街上来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车辆来往

(3) 联系、交往或接触——用于人

他仅与那些百万富翁们来往

(4) 左右;上下

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柴车

简陋无饰的车子。《韩诗外传》卷十:“疏食恶肉,可得而食也;駑马柴车,可得而乘也。”《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时诸计吏多盛饰车马帷幕,而 壹 独柴车草屏,露宿其傍。” 李贤 注:“柴车,弊恶之车也。”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策藜杖而非遥,勅柴车之有日。” 清 赵翼 《兕觥归赵歌》:“柴车一两削籍行,良友赠之青兕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