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隐岩道人之五台绎堂周量苕文湘北同作二首

作者:王士祯 朝代:清代

原文

曼殊行道处,犹现海螺城。

摩诘无文字,丰干识姓名。

绽衣寒事早,咒钵毒龙惊。

杀活从渠会,依然草一茎。

诗词问答

问:《送隐岩道人之五台绎堂周量苕文湘北同作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祯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王士祯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祯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六

参考注释

曼殊

(1).佛教菩萨名。即 曼殊室利 。

(2). 满洲 别称。也写作“满珠”、“曼珠”。 清 黄遵宪 《八用前韵》:“三月麛裘思德化,诸天龙节护 曼殊 。” 钱仲联 笺注引《清朝通志》:“ 满洲 ,係 满珠 之转音,亦称 曼珠 。”参阅《清通志·氏族一》。

行道

〈方〉∶行业

海螺

(1) 有螺旋壳的、匍匐性海洋腹足类软体动物(如峨螺,梭尾螺或月壳螺)

(2) 各种不同的大的螺旋贝壳的海洋腹足类软体动物的任何一种;尤指北美及西印度沿南大西洋的风螺属和冠螺属的任何成员

摩诘

(1). 维摩诘 (梵语vimalakīrti)的省称。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维摩经》中说 维摩诘 是 毘耶离城 中一位大乘居士,和 释迦牟尼 同时,善于应机化导。曾经以称病为由,向 释迦佛 遣来问讯的 舍利弗 及 文殊师利 等宣扬大乘深义,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 宋 苏辙 《谢人惠千叶牡丹》诗:“天女要知 摩詰 病,银瓶满送 洛阳 春。” 宋 陆游 《病中作》诗:“ 摩詰 病説法, 虞卿 穷著书。”

(2).指 唐 王维 。 维 字 摩诘 。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按画家分南北二宗, 摩詰 为南宗创始。”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丰干

(1).高大的茎干。 晋 张协 《安石榴赋》:“倾柯远櫂,沉根下盘,繁茎篠密,丰干林攒。”

(2).高大的躯干。 明 赵南星 《明孝廉曹仲子墓志铭》:“ 仲子 丰干皙颜,谈笑芬芳。” 清 王源 《张采舒诗序》:“予初意 采舒 必伟丰干,瞻视非常,持论雄快不覊。”

姓名

人的姓氏和名字

寒事

(1).谓秋冬的物候。 南朝 梁 陆倕 《以诗代书别后寄赠》:“江关寒事早,夜露伤秋草。” 唐 王昌龄 《秋山寄陈谠言》诗:“巖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 清 曹寅 《过沂水有怀芷园弟》诗:“寒事 顓臾 早,征軺 沂水 初。西风正驱雁,回首益踌躇。”

(2).过冬之事。 唐 杜甫 《小园》诗:“问俗营寒事,将诗待物华。” 仇兆鳌 注:“寒事,御寒之事。” 唐 无名氏 《朝元阁赋》:“每岁农务隙,寒事兴。”

毒龙

(1).凶恶的龙。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復西行﹞三日至 不可依山 ,其处甚寒,冬夏积雪。山中有池,毒龙居之。”《新五代史·唐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吾有毒龙五百,当遣一龙揭片石, 常山 之人,皆鱼鱉也。”

(2).喻 * 者,恶势力。 梁启超 《新罗马·隐农》:“时势造英雄,休恼公,穿杨百步终须中。调么凤,驯毒龙,双肩重。” 张昭汉 《绝句十二首和先君韵》:“读书养性兼耕种,吾道犹堪制毒龙。” 陈毅 《六国之行》诗:“百战驱封豕,千辛制毒龙。”

(3).佛教故事。佛本身曾作大力毒龙,众生受害。但受戒以后,忍受猎人剥皮,小虫食身,以至身干命终,后卒成佛。见《大智度论》卷十四。后用以比喻妄心。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龙。”

杀活

(1).谓死与生。 汉 刘向 《列女传·齐义继母》:“今皆赦之,是纵有罪也;皆杀之,是诛无辜也;寡人度其母能知子善恶,试问其母,听其所欲杀活。”《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帝不听,竟遣使齎金屑饮 晃 及其妻子”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晃 之为任,歷年已久,岂得於杀活之际,方论至理之本。”

(2).指定人之死活。《朱子语类》卷一一○:“盖 龟山 当此时,虽负重名,亦无杀活手段。”

(3).指下棋时的杀着与活路。 明 宋濂 《<南堂禅师语录>序》:“在他人为之,拘滞一隅,动輒有碍,或得乎此竟遗於彼。师於杀活之机纵横皆自如矣。”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六章一》:“格致有行者,如人学弈碁相似,但终日打谱,亦不能尽达杀活之机;必亦与人对弈,而后谱中谱外之理,皆有以悉喻其故。”

依然

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一茎

(1).原意为植物的一条茎,后表数量,多用于条状物。 汉 焦赣 《易林·震之师》:“一茎九缠,更用牵挛,宿明俯仰,不得东西。” 晋 王嘉 《拾遗记·方丈山》:“莎萝草细大如髮,一茎百寻。” 唐 白居易 《初见白发》诗:“白髮生一茎,朝来明镜里,勿言一茎少,满头从此始。” 明 无名氏 《宫词》:“况我瘦身躯怎和愁肠挣,刚剩得担害怕恩情骨一茎。”

(2).中医术语,脐带。 明 李中梓 《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论》:“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透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而命寓焉。”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