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水心吊薛子舒墓

作者:戴栩 朝代:宋代

同水心吊薛子舒墓原文

自劚青云去,长途坠玉镳。
有名天所吝,无病药为妖。
月斧千家寂,霓梭五色销。
梦灵虚吐凤,数短实如鸮。
筦库嗟常调,弓旌欠特招。
贵儿嫌苦淡,盛叶不萧条。
往忆京华旅,相随柳外桥。
行藏今止此,岁月忽同飘。
留札宽亲抱,缄文付穉髫。
敬亭花处发,族陇木仍乔。
稍待刊铭志,从知慰泬寥,友朋如昨日,来往未辞遥。
酹散窗生雾,吟寒斗挂杓。
百年齐一心,终誉在山椒。

诗词问答

问:同水心吊薛子舒墓的作者是谁?答:戴栩
问:同水心吊薛子舒墓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戴栩的名句有哪些?答:戴栩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青云

(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长途

长的距离和路途

玉镳

(1).玉饰的马勒。《宋书·乐志二》:“玉鑣息节,金輅怀音。”

(2).借指玉马,以喻贤者。 明 何景明 《寄边太常》诗:“雅识怀金奏,同游嘆玉鑣。岁年双轂转,岐路一蓬飘。”参见“ 玉马 ”。

有名

出名;名字为大家所知

有名的科学家

月斧

(1).修月之斧。神话传说,月由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故有此称。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 清 吴伟业 《读史偶述》诗之十八:“ 琉璃旧厂 虎房 西,月斧修成五色泥。”参见“ 月户 ”。

(2).比喻尽文章能事。 宋 苏轼 《王文玉挽词》:“才名谁似 广文 寒,月斧云斤琢肺肝。” 明 无心子 《金雀记·成亲》:“休负,向芸窗勤磨月斧,亲看 嫦娥 ,早登天府。” 清 赵翼 《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画稿从谁粉本翻,匠心直运月斧斲。”

(3).斧名。刃口呈偃月形,故名。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元宵杂戏,剪丝为灯……手举则伞扇旛幢, 关 刀月斧,像生人物,击鼓摇铃。”

五色

指青、黄、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种色彩

五色纷披。——《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灵虚

(1) 灵虚殿

命坐于灵虚之下。——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

辰发灵虚。

吐凤

《西京杂记》卷二:“ 雄 ( 扬雄 )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后因以“吐凤”称颂文才或文字之美。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词庭吐凤,翫鸟跡於春黌;书帐翻萤,閲虫文於夏阁。”《旧唐书·文苑传序》:“门罗吐凤之才,人擅握蛇之价。”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一》:“ 次仲 和答云:‘……二赋人间真吐凤,五年溪上不警鸥。’” 清 钱谦益 《和遵王述怀感德四十韵》:“怀龙温昔梦,吐凤理新编。”亦作“ 吐白凤 ”。 唐 白居易 《赋赋》:“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振金声於寰海,增纸价於京师。”

常调

(1).长期调和。《列子·黄帝》:“阴阳常调,日月常明。”

(2).平常戏狎。《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前日虽因常调,得为密坐,虽讌饮弥日,其於别远会稀,犹不尽其劳积也。” 吕向 注:“常调,谓常戏。”

(1).固定的音调。《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舟无推陆之分,瑟非常调之音。” 晋 左思 《魏都赋》:“金石丝竹之恒韵,匏土革木之常调。”

(2).引申为陈旧的论调。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八五回:“况种族革命,已成常调。”

(3).定额赋税。《后汉书·韦彪传》:“农人急於务而苛吏夺其时,赋发充常调而贪吏割其财,此其巨患也。”《魏书·高宗纪》:“自今常调不充,民不安业,宰民之徒,加以死罪。申告天下。”《隋书·食货志》:“常调之外,逐丰稔之处,折绢糴粟,以充国储。”

(4).按常规迁选官吏。 唐 高适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诗:“几载困常调,一朝时运催。”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日本某居士集序》:“仕宦不逾常调,计典不入上考。”

弓旌

(1).弓和旌。古代征聘之礼,用弓招士,用旌招大夫。《左传·昭公二十年》:“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孟子·万章下》:“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后遂以“弓旌”泛指招聘贤者的信物。《古文苑·邯郸淳<后汉鸿胪陈君碑>》:“ 初平 之元,禁罔蠲除,四府并辞,弓旌交至。” 章樵 注:“弓旌,所以招聘贤者。” 唐 窦常 《早发金钩店寄奚十唐大二茂才》诗:“寄谢金门侣,弓旌误见招。”

(2).借指延聘。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罗邺》:“ 崔安潜 侍郎廉问 江西 , 鄴 适飘蓬 湘 浦 间, 崔 素赏其作,志在弓旌,竟为幕吏所沮。” 清 顾炎武 《与王虹友书》:“流寓 关 华 ,已及二载,幸得栖迟泉石,不与弓旌。”

苦淡

(1).谓生计贫困清苦。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虽清贫,但身安为重,家间苦淡,士之常也,省去冗口可矣。”

(2).指情性淡泊。 明 唐顺之 《<声承集>序》:“ 渐斋子 以其真率苦淡之节,而使海内高士争慕与之游。”

萧条

经济成长退缩

经济萧条

京华

国都

誉满京华

相随

(1).亦作“ 相隋 ”。谓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道经》作“相隋”。

(2).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行藏

指出处或行止。常用以说明人物行止、踪迹和底细等

数问其行藏。——《元史·杨奂传》

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铭志

犹碑志。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公尝答 孙察 为其伯 之翰 求铭志书,歷叙多年不为人作碑志。”

亦作“ 铭鋕 ”。刻于墓石的文辞。 南朝 宋 颜延之 《还至梁城作》诗:“丘垄填郛郭,铭誌灭无文。” 明 唐顺之 《吴氏墓记》:“若其世系履歷子孙之详,则铭鋕具存。”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降及 南朝 ,復有铭誌,埋之土中。”

泬寥

亦作“ 泬漻 ”。1.清朗空旷貌。《楚辞·九辩》:“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王逸 注:“泬寥,旷荡空虚也。或曰,泬寥犹萧条。萧条,无云貌。” 明 刘基 《独冷先生传》:“风萧萧兮吹我衣,高寥泬漻兮逝将安归。”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五》:“圣人之瞰天下,犹空谷之於万物也,泬寥之气满乎中而鞺鞳之声应乎外。”

(2).指晴朗的天空。 南朝 梁 江淹 《学梁王兔园赋》:“仰望泬寥兮数千尺。” 清 钱谦益 《后观棋绝句》:“寂寞枯枰响泬漻, 秦淮 秋老咽寒潮。”

(3).形容心情寂寞孤独。 唐 陆龟蒙 皮日休 《寒夜联句》:“我思方泬寥,君词復凄切。” 前蜀 韦庄 《抚盈歌》:“鑾舆去兮萧屑,七丝断兮泬寥。”

友朋

朋友。《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 晋 陆机 《挽歌诗》之一:“周亲咸奔凑,友朋自远来。” 明 袁宏道 《忆弟》诗之二:“文章妻子怪,姓字友朋嗔。”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从入 北京 到五四运动之前,共三年,是我最枯寂的生涯,友朋的交际可以说绝对的断绝。”

昨日

昨天

来往

(1) 来和去

街上来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车辆来往

(3) 联系、交往或接触——用于人

他仅与那些百万富翁们来往

(4) 左右;上下

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齐一

(1) 整齐一致

他们的动作迅速而齐一

(2) 统一

山椒

(1).山顶。 汉武帝 《李夫人赋》:“惨鬱鬱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於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文选·谢庄<月赋>》:“ 洞庭 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於山椒,雁流哀於江瀨。” 李善 注:“山椒,山顶也。” 元 汤式 《天净沙·小景》曲:“翠岧嶢天近山椒,緑蒙茸雨涨溪毛,白靉靆云埋树腰。” 清 顾炎武 《劳山歌》:“何时结屋倚长松,啸歌山椒一老翁。”

(2).即花椒。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