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作

作者:杨时 朝代:宋代

病中作原文

过檐赫日昼如燔,睡转庭阴始一反。
纵有诸人来问疾,毗耶居士已忘言。

诗词问答

问:病中作的作者是谁?答:杨时
问:病中作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时的名句有哪些?答:杨时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日昼

白天。 唐 戴叔伦 《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诗:“日昼风烟静,花明草树繁。”《何典》第六回:“到了次日上半日昼,还不见归,只得教 牵钻鬼 去寻。”

一反

完全反过来。《新唐书·孟简传》:“代 李逊 为 浙东 观察使。 逊 抑士族,右编人,至恣横不检。及 简 ,一反之,农估兼受其弊,时谓两失之。” 毛 * 《把军队变为工作队》:“今后将一反过去二十年先乡村后城市的方式,而改变为先城市后乡村的方式。” 朱丹 《画外随笔》:“解放后,老人一反过去的习惯,常常出门拜客,参与社会活动。”

诸人

(1).众人。《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梁书·刘显传》:“ 任昉 尝得一篇缺简书,文字零落,歷示诸人,莫能识者。”《红楼梦》第二九回:“过了一日,至初三日,乃是 薛蟠 生日,家里摆酒唱戏,来请 贾 府诸人。”

(2).别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 元 杨暹 《西游记》第十一出:“诸人怕你吃,恁爷不怕你吃。”

问疾

探问疾病。《礼记·杂记下》:“弔死而问疾。” 唐 卢纶 《酬李端公野寺病居见寄》诗:“寂寞日长谁问疾,料君惟取古方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圣祖拏鳌拜》:“尝託病不朝,要上亲往问疾。”

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1.佛教语。梵语的译音。又译作“毗耶离”、“毘舍离”、“吠舍离”。古 印度 城名。《维摩经》说, 维摩诘 (意译 净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尔邦 南部)。 释迦牟尼 于该地说法时, 维摩诘 称病不去。 释迦 派 文殊师利 前往问疾。 文殊师利 问 维摩诘 :“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 默然不对。 文殊师利 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古代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的典故。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启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唐 陆龟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书事》诗:“欲入 毘耶 问,无人敌 浄名 。”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故人相见尤堪喜, 山阴 乘兴不须回。 毗耶 问疾难为对。”

(2).指 维摩诘菩萨 。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说佛理之人。 唐 贾岛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贫无闷, 毗耶 疾未调。” 清 钱谦益 《赠胡泌水》诗:“谈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灯礼 浄名 。” 清 姚鼐 《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诗:“巵言聊一放,闭口终 毘耶 。”

(3).指《维摩经》。 宋 王安石 《北窗》诗:“北窗枕上春风暖,谩读 毗耶 数卷书。”

居士

(1) 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

(2)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