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止酒

作者:李贤 朝代:明代

和陶诗·止酒原文

四时足行乐,饮酒胡可止。

春鸟相和鸣,载酒绿阴里。

夏日清风来,对酒二三子。

秋菊篱半开,酒至情偏喜。

冬雪满园林,酒价纷然起。

止酒果何如,君当察斯理。

亲交频往来,况复遇知己。

酒既不可止,吾量亦无涘。

杜康安在哉,我欲立其祀。

诗词问答

问:和陶诗·止酒的作者是谁?答:李贤
问:和陶诗·止酒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李贤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贤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纸韵

参考注释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行乐

一般以为是“寻欢作乐”、“享乐”的同义词,只是感 * 彩略有不同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把“行乐”讲成“持乐观态度”比较更接近作者原意)。——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世间行乐亦如此。——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酒胡

(1).见“ 酒家胡 ”。

(2).古代用于酒席上佐酒助兴之木偶戏具。刻木为人形,置之盘中,左右欹侧如舞,久之乃倒,视其传筹所至或倒时所指向者饮酒。故又称劝酒胡。 唐 卢注 《酒胡子》诗:“酒胡一滴不入眼,空令酒胡名酒胡。”

相和

互相应和

当哭相和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夏日

(1) 夏天

夏日葛衣。——《韩非子·五蠹》

(2) 夏季的太阳

夏日炎炎似火烧

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对酒

(1).面对着酒。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 * :“对酒不能言,悽愴怀酸辛。”《北史·李孝贞传》:“每暇日,輙引宾客,弦歌对酒,终日为欢。”

(2).乐府相和曲名。或作“对酒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对酒》 郭茂倩 题解引《乐府解题》曰:“ 魏 乐奏 武帝 所赋‘对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咸遂。”

二三子

诸位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菊篱

蓠边的菊花。语本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 李郢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诗:“莲沼昔为 王俭 府,菊篱今作 孟嘉 杯。” 宋 戴复古 《沉庄可号菊花山人》诗:“连岁修茅屋,三秋绕菊篱。” 元 萧国宝 《次韵寄梵天方丈古岩》:“剖破菊篱花雨散,心归 莲社 色身空。”

至情

至诚的感情

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

园林

专供人游玩休息的种植了花草树木的地方

园林艺术

酒价

(1).酒的价格。 唐 郑谷 《辇下冬暮咏怀》:“烟含紫禁花期近,雪满 长安 酒价高。” 宋 史绳祖 《学斋佔毕·酒价绯鱼》:“ 丁谓 参知政事, 真宗 尝问 唐 酒价几何, 谓 对以每升三十。上曰:‘何以知?’ 谓 引 杜 诗云:‘速来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上喜其对。”

(2).指酒资,买酒钱。 唐 杜甫 《屏跡》诗之三:“年荒酒价乏,日併园蔬课。”

酒果

亦作“ 酒菓 ”。酒和茶食、水果之类食品的总称。 唐 裴铏 《传奇·颜濬》:“ 濬 甚喜,每维舟,即买酒果,与之宴饮。”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楔子:“都管,安排下酒菓,则怕姑姑来也。” 鲁迅 《书信集·致宋琳》:“今由商务印书馆汇奉十元,乞兑取出,临时自办酒果,以助庆祝之热闹。”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亲交

(1).亲戚旧交。《庄子·山木》:“亲交益疏,徒友益散。” 成玄英 疏:“亲戚交情,益甚疏远,门徒朋友,益甚离散。”《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亲交在门,飢不及餐。” 宋 梅尧臣 《和酬裴君见过》:“去逢亲交问,为报心如水。” 清 梅庚 《同愚山少参维饶孝廉即席送位白归皖》诗:“倚棹数归程,亲交次第行。”

(2).亲近之友,知交。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亲交义在敦,申章復何言。”《三国志·魏志·李通传》:“﹝ 李通 ﹞嘉 儼 执宪不阿,与为亲交。” 清 王焜 《短歌行》:“亲交莫絶,秉烛莫灭,来日孔怀,如何易别。”

往来

(1) 去和来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来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交往;过从

老死不相往来。——《史记·货殖列传》

诚欲往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交往的人

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

况复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知己

(1) 了解、赏识自己

(2) 亲密的朋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3) 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

知己话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康安

太平。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贞观 四载,天下康安,断死刑至二十九人而已。”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