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毛宫谕兄文之

作者:石宝 朝代:明代

送毛宫谕兄文之原文

马朔连传檄,燕齐一纵观。

助边新挽粟,过阙更弹冠。

子喜亲重贵,兄兼弟两难。

暮云凝望眼,秋色压归鞭。

鹏路三千里,龙楼十几阑。

风回光禄酒,日射翰林盘。

此别真馀宠,何时定续谈。

为君兴远思,欲看海生澜。

诗词问答

问:送毛宫谕兄文之的作者是谁?答:石宝
问:送毛宫谕兄文之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送毛宫谕兄文之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石宝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宝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出处:熊峰集卷四

参考注释

传檄

传布檄文。《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 唐 独孤及 《太行苦热行》:“会同传檄至,疑议立谈决。”《三国演义》第五回:“ 曹操 传檄告天下,诸侯奋怒皆兴兵。” 邹鲁 《福建光复》:“传檄各府知县驻军,尅日反正。”

齐一

(1) 整齐一致

他们的动作迅速而齐一

(2) 统一

纵观

从全面考虑;纵览(形势等)

纵观全局

助边

谓捐献财物以资助边防费用。《汉书·卜式传》:“时 汉 方事 匈奴 , 式 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大爷何不乘此未借之先……也倣 卜式 的故事,捐几万银子去助边。”

挽粟

运送粮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又使天下蜚芻輓粟,起於 黄 、 腄 、 琅邪 负海之郡,转输 北河 ,率三十钟而致一石。” 明 杨慎 《升庵诗话·胡琴婢胜儿》:“ 河 湟 咫尺不能收,輓粟推车徒兀兀。”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诗之四:“敢道投竿追 郅惲 ,正愁輓粟少 萧何 。”

过阙

过失;错误。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且俗人传吉迟,传凶疾,又好议人之过闕,此常人之议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真宗 为 寿春郡王 开府, 太宗 詔宰臣:为朕选端方纯明有德学无过闕臣僚二人为王友。”

弹冠

(1).弹去冠上的灰尘;整冠。《楚辞·渔父》:“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注:“拂土芥也。”

(2).多用以表示喜庆或敬肃等。 宋 苏轼 《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诗:“今日散幽忧,弹冠及新沐。”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序》:“予乃弹冠拭目,拜而窥之,宿素志心,於是併遂。”

(3).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内无 金 张 之援,外乏弹冠之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 唐 襄阳 孟浩然 ,与 李太白 交游。 玄宗 徵 李 入翰林。 孟 以故人之分,有弹冠之望,久无消息,乃入京謁之。” 王闿运 《上曾总督书》:“故人朝升而良友弹冠,时相夕贬而党与并空。”

(4).指为官。 北齐 颜之推 《古意》诗:“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 宋 陆游 《忆昔》诗:“早知虚起弹冠意,悔不常为秉烛游。”参见“ 弹冠相庆 ”。

亲重

亲近器重,亦指亲近器重的人。《吕氏春秋·孝行》:“今有人於此,行於亲重,而不简慢於轻疏,则是篤谨孝道,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东观汉记·北海靖王刘兴传》:“每朝廷有异政,京师雨泽,秋稼好丑,輒驛马下问 兴 ,其见亲重如此。”《新唐书·韦处厚传》:“ 裴度 元勋旧德,辅四朝, 竇易直 长厚忠实,经事先帝,陛下所宜亲重委信之。”

两难

(1) 面临困难的选择

(2) 进退都难

望眼

远眺的眼睛;盼望的眼睛。 宋 岳飞 《满江红》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嗟命薄,叹年艰,含羞忍泪向人前,只恐公婆悬望眼。” 明 刘基 《蓦山溪·晚春》词:“无计网春暉,漫赢得、遮人望眼。登高凝睇,欲寄一封书,鸿路阻。” 清 吴伟业 《观蜀鹃啼剧有感》:“花发春江望眼空,杜鹃声切画帘通。” 李广田 《山水》:“住在山圈里的人很不容易望到天边……因为乱山遮住了你们的望眼。”参见“ 望眼欲穿 ”。

秋色

(1) 一种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鹏路

鹏飞之路。比喻仕宦之途。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赵公墓志铭》:“鹏路忽催,龙津遂壅。” 唐 杜甫 《入衡州》诗:“紫荆寄乐土,鹏路观翱翔。” 宋 林横舟 《大江词·寿仙尉》词:“鹏路横飞,蟾宫直上,早脱 * 雪。”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龙楼

(1). 汉 代太 * 门名。《汉书·成帝纪》:“上尝急召,太子出 龙楼门 ,不敢絶驰道,西至 直城门 ,得絶乃度,还入 作室门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

(2).借指太子所居之宫。《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出 龙楼 而问竖,入 虎闈 而齿胄。” 李周翰 注:“ 龙楼 , 汉 太子门名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忠义》:“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质东宫,出入 龙楼 ,垂将一纪。”《白雪遗音·马头调·太子逃难》:“想当初,锦殿皇宫把福享彀,生长在 龙楼 ;到而今,后面追赶无人救,龙目泪交流。”

(3).借指太子。 唐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五十韵》:“凤驾瞻西幸,龙楼议北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杜相国 侍学龙楼一十七载, 咸丰 壬子薨於位。”

(4).指朝堂。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已去龙楼籍,犹分御廩储。” 明 无名氏 《霞笺记·得笺窥认》:“只恐他步云梯,登月殿,上龙楼,题虎榜,不念旧日鸞凰。” 清 曹寅 《明月逐人来·自御园与高渊公踏月归村寓》词:“长念龙楼待漏,一丸冷雪,偏难过,玉阑百折。”

回光

(1).回旋晃动的光。 南朝 梁元帝 《古意咏烛诗》:“花中烛,焰焰动帘风;不见来人影,迴光持向空。”

(2).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天空发生短时光亮的现象。 许地山 《黄昏后》:“直等到西方底回光消灭了,他才立起来,一手挟着乐器,一手牵着女儿,从园里慢慢地走出来。”泛指物体反射出的亮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四:“眼前乱投书籍报章的散影,及小镜的回光。”

(3).迷信指离躯远游之神魂返归躯壳。《英烈传》第四回:“长老也出了天门,与伽蓝拱手而别,便迴光到自己身上。”

日射

太阳光的照射

翰林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翰林天台陶先生。——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别真

格外纯真。《朱子语类》卷一○三:“ 李先生 涵养得自是别真,所谓不为事物所胜者。古人云:‘终日无疾言遽色’,他真箇是如此。”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远思

(1).从长远考虑。《汉书·文帝纪》:“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必望审察而远思之,务使合於 孔子 之道。”

(2).指深远的思虑。 明 高启 《晚晴远眺》诗:“ 楚 天无物不堪诗,登眺唯愁动远思。” 清 黄鷟来 《秋日寄淮阴》诗:“西风吹鸿雁,惻愴多远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