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崇德葛令

作者:李洪 朝代:宋代

简崇德葛令原文

十载交期晚益亲,弦歌尤喜政声新。
倦游偶是临邛客,索价惭非少室人。
旅舍谁惊五浆馈,官梅初见一枝春。
挂帆明日归苕霅,从此诗筒莫厌频。

诗词问答

问:简崇德葛令的作者是谁?答:李洪
问:简崇德葛令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洪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洪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弦歌

用琴瑟等伴奏歌唱

政声

官吏的政治声誉。《南史·沉宪传》:“乃以 宪 带 山阴 令,政声大著。” 唐 钱起 《送沉少府还江宁》诗:“江楼新咏发,应与政声传。”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六:“辛亥革命胜利以后, 薄洵 还在 荣县 作知事,他的政声很好,受到群众拥护,替当时的革命党人保持了荣誉。”

倦游

游兴已尽

倦游归来

索价

讨价。一般指卖主提出售价。亦用以比喻谋求名位。 唐 韩愈 《寄卢仝》诗:“ 少室山人 索价高,两以諫官徵不起。”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二:“若 颐 ( 程颐 )者,特以迂阔之学,邀君索价而已。” 元 吴弘道 《金字经》曲:“梦中 邯郸 道,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索价高。嘲,虚名无处逃。”《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卫朝奉 见头次索价太多,故作难色。” 徐迟 《火中的凤凰》五:“书在一个书商处,三十二册索价一千元。”

室人

(1).泛指家中的人。《诗·邶风·北门》:“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讁我。” 郑玄 笺:“我从外而入,在室之人更迭徧来责我,使己去也。”《墨子·尚同中》:“上有隐事遗利,下得而利之;下有蓄怨积害,上得而除之。是以数千万里之外,有为善者,其室人未徧知,乡里未徧闻,天子得而赏之;数千万里之外,有为不善者,其室人未徧知,乡里未徧闻,天子得而罚之。”

(2).主人。《诗·小雅·宾之初筵》:“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 毛 传:“室人,主人也。”

(3).古时称妻妾。《列子·周穆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孔丛子·记义》:“ 公父文伯 死,室人有从死者。其母怒而不哭,相室諫之。其母曰:‘……今死而内人从死者二人焉,若此,於长者薄,於妇人厚也。’” 明 王錡 《寓圃杂记》卷上:“吾乡 周伯川 为人颇有风致,中年弃室人入道。” 清 黄协埙 《锄经书舍零墨·餐霞女史》:“ 餐霞女史 姓 钱 氏,名 斐伸 , 淛西 戚曼亭 明经室人也。”

(4).古称丈夫家中的平辈妇女。《礼记·昏义》:“妇顺者,顺於舅姑,和於室人。” 郑玄 笺:“室人,谓女妐女叔诸妇也。” 孔颖达 疏:“室人。经既言顺於舅姑,乃和於室人,是在室之人,非男子也。女妐谓壻之姊也,女叔谓壻之妹,诸妇谓娣姒之属。”《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是故室人和则谤掩,外内离则恶扬。”

(5). 宋 代命妇的封号之一,后改为“宜人”。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是后,因又改郡县君号为七等:郡君者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县君者,室人、安人、孺人。俄又避太室人之目,因又改曰宜人。其制今犹存。”

旅舍

旅馆

官梅

官府所种的梅。 唐 杜甫 《和裴廸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 何逊 在 扬州 。”按, 南朝 梁 何逊 为官在 扬州 时,官府中有梅,常吟咏其下,故云。 宋 黄庭坚 《雨中花慢》词:“政乐中和,夷夏宴喜。官梅乍传消息。待新年欢计,断送春色,桃李成阴。” 清 赵翼 《题谢蕴山观察种梅图》诗:“陋彼 孤山翁 ,徒夸疎影横,官梅与野梅,固难一例评。”按, 孤山翁 指 宋 林逋 。因其隐居终老 孤山 ,故称。其《山园小梅》诗云:“疎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初见

初次会见 ;初次面见

初见鲁迅

一枝春

指梅花。《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驛使,寄与陇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多以“一枝春”为梅花的别名。 宋 黄庭坚 《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诗之一:“欲问 江 南近消息,喜君貽我一枝春。” 宋 陈师道 《和豫章公黄梅》诗之一:“寒里一枝春,白间千点黄。” 清 余梦易 《一萼红》词:“算消息、 江 南较早,也不须、遥寄一枝春。”

挂帆

张帆行船。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剖竹守沧海,挂帆过旧山。” 唐 孟郊 《湖州取解述情》诗:“因兹挂帆去,遂作归山吟。” 宋 梅尧臣 《回自青龙呈谢师直》诗:“起来整巾不称意,挂帆直走沧海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交书 徐公 ,即挂帆还 白下 。”

明日

明天

明日复明日

明日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明日徐公来。——《战国策·齐策》

明日造朝。——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苕霅

苕溪 、 霅溪 二水的并称。在今 浙江省 湖州市 境内。是 唐 代 张志和 隐居之地。《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愿为浮家泛宅,往来 苕 霅 间。” 明 陈子龙 《吴兴道中》诗:“鸣榔涉杪秋, 苕 霅 何淹薄。”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聊存科名盛事,兼为 苕 霅 美谈也。”

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诗筒

亦作“ 诗筩 ”。1.盛诗稿以便传递的竹筒。 唐 白居易 《秋寄微之十二韵》:“忙多对酒榼,兴少閲诗筒。”自注:“此在 杭州 ,两 浙 唱和诗赠答,於筒中递来往。” 元 胡助 《南城试院和王子肃韵》之二:“帘外官闲深院锁,诗筒来往不嫌多。”《红楼梦》第二二回:“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製诗筒,一柄茶筅。”

(2).喻指满腹诗才的诗人。 元 张可久 《折桂令·西湖怀古》曲:“飞来何处奇峰,笑引吟翁,醉倒诗筩。”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