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悰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无悰原文

无悰惟有闷,安能尽言之。

略欠雨已愁,真欠愁应知。

既而弥月欠,日甚一日为。

上下胥奠瘗,其如泽弗施。

缓刑及平粜,实政相畴咨。

更问或阙失,而佥云无兮。

以此益增忧,具曰予圣辞。

春夏北方旱,常年虽逢其。

北至前后雨,尚不为过期。

而今亦已近,云作风迕持。

坐卧每弗宁,一刻鲜舒眉。

自审失涵养,那能静待时。

去年幸而过,前年思益悲。

谆谕慰愁旱,而今则赖谁。

诗词问答

问:无悰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无悰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

2. 向过盼雨忧旱之时倍切圣母必再三慰谕今岁望泽较往年无复能为劝慰者思之益增悲感

参考注释

无悰

没有欢乐。《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何用为乐心所喜,出入无悰为乐亟。” 南朝 齐 谢朓 《游东田》诗:“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宋 欧阳修 《答吕太博赏双莲》诗:“年来因病不饮酒,老去无悰懒作诗。”

惟有

只有

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尽言

(1) 把话都说完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2) 无保留的话;直言

唯善人能受尽言

既而

不久,一会儿,副词。指上件事情发生后不久

既而儿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既而得某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既而胡即放。——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弥月

小儿初生满一月;指新婚满一月;足月,怀孕满十个月

日甚一日

甚:加深,胜似。形容一天比一天厉害

自是神观如痴,日甚一日。——宋· 洪迈《黄氏少子》

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其如

怎奈;无奈。 唐 刘长卿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诗:“虽欲少留此,其如归限催。”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之六:“料得明年秋色在,香可爱,其如镜里花颜改。” 元 萧德祥 《杀狗劝夫》第三折:“你倒生的乖,其如我不騃。你将人杀死,怎教兄弟埋。”

缓刑

法律名词,即受刑之宣告后,依据特定情形,在一定时期内暂缓执行

平粜

官府在荒年缺粮时,将仓库所存粮食平价出售。《史记·货殖列传》:“平糶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清 刘大櫆 《通溪巴君墓志铭》:“ 乾隆 十六年,岁旱饥,君倡平糶之法於有司。”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事后, 淮 扬 道出示严禁造謡,并悬赏购缉散放伪票之匪徒,一面办理平糶,以安民心。”

相畴

亦作“ 相儔 ”。彼此在一起。《国语·齐语》:“人与人相畴,家与家相畴,世同居,少同游。” 韦昭 注:“畴,匹也。”《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伍之人祭祀同福,死丧同恤,人与人相儔,家与家相儔。” 清 王夫之 《孤鸿赋》:“介然相於,泊然相儔,为欢既乍,其暌匪忧。”

阙失

(1).失误;错误。 汉 王充 《论衡·顺鼓》:“盗贼亦政所致,比求闕失,犹先发告。” 宋 曾巩 《范贯之奏议集序》:“故当此之时,常委事七八大臣,而朝政无大闕失。”《清史稿·后妃传·文宗孝钦显皇后》:“旋用御史 徐启文 奏,令中外臣工於时事闕失,直言无隐。”

(2).忽略不知。 明 李东阳 《与李士常书》:“平生每自怪习惰成癖,其於世事多所闕失,若此则非惰之罪也。”

(3).缺漏遗失。 清 陈鳣 《对策》卷三:“又有‘ 刘昭 注补’,今考列代之史,皆有闕失,而以他人之书补入者。”

以此

(1).犹言用这,拿这。《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君因谓 武侯 曰:‘试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 刘大白 《小鸟之群》:“如果枷锁镣铐,是一种荣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骄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当是时,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刚为柔, 朱家 亦以此名闻当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

予圣

自以为圣人,谓自夸高明。《诗·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 孔颖达 疏:“俱曰我身大圣,唯各自矜。” 朱熹 集传:“皆自以为圣人。”

北方

(1) 向北的方向;地球北极的方向

(2) 特指中国黄河以北的地区

北方有侮臣者。——《墨子·公输》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资治通鉴》

常年

一般的年份

这儿小麦常年亩产五百斤

北至

即夏至。因夏至日太阳位置在赤道最北面之点,其后即南移,故称。 汉 张衡 《西京赋》:“日北至而含冻,此焉清暑。” 唐 柳宗元 《天对》:“ 狂山 凝凝,冰于北至。”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冬夏致日春秋致月》:“致,极也。测量之法须逐日为之,久乃得日、月之真度。春、秋非不测日,但日行出入於赤道,有北至、南至之殊,而以冬夏为之极。”

前后

(1) 早于或迟于某一特定时间的一段时期

冬之望日前后。——清· 林觉民《与妻书》

春节前后

(2) 大约在特定的时间

在1969年前后

(3) 指时间上从开始到结束

全场演出前后用了两小时

(4) 总共

她前后来过四次

(5) 某一地点的前面和后面

宅院前后都已绿化

(6) 正面和背面

前后受敌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过期

(1) 由于迟缓而给予或被征收

必须付过期罚款

(2) 超过出版发行时间

一本过期的杂志

而今

现在,目前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 * 《忆秦娥·娄山关》

作风

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行为;文艺家或作品的风格

工作作风

坐卧

坐和卧;坐或卧。常指日常起居。《汉书·杜周传》:“ 延年 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坐卧皆易其处。”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独居不御酒肉,坐卧泣涕霑衣。”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十二:“有一小楼,面山,楼中置笔砚,弟偷闲暂坐卧於是。”

一刻

(1) 指短暂的时间;片刻

一刻千金

(2) 某钟点之后15分的时刻

十点一刻

舒眉

展开眉头,表示心情欢乐的样子。 元 黄溍 《次韵答蒋春卿》:“不谓红尘拂面时,轩然谈笑一舒眉。” 明 张四维 《双烈记·抒悃》:“汝众臣子岂可安意舒眉,当念先皇櫛风沐雨。”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慢舒眉,你道是实比虚名好,只怕我名高实也随。”

涵养

(1) 修养

很有涵养

(2) 滋润养育

用造林来涵养水源

那能

方言。怎么样。

出处:

章炳麟 《新方言·释词》:“凡诸形状皆谓之态,亦谓之能; 苏州 问何如曰那能,那即若字,能即态字,犹通语言曾(俗作怎)么样矣。”

例句:

殷夫 《监房的一夜》:“ 小王 说:‘老和尚后来那能了呢?’说着笑了。”

待时

谓等待时机。《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驍勇百万,畜力待时,役不再举,今日之谓也。” 明 刘基 《顺斋箴为夏仲珍作》:“天地顺动,百度弗渝,待时而行,处顺以守。” 秦似 《比大和比小》:“所以这些枪,就静静躺在货架上,只好待时而沽。”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幸而

幸好、幸亏

幸而有他引路,我才少走了很多弯路

幸而杀彼。——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汝幸偶我。——清· 林觉民《与妻书》

吾幸得汝。

前年

去年前边的那一年

前年予病。——清· 袁枚《祭妹文》

谆谕

谆谆告谕。 太平天囯 后期,诸王所出文告,除 洪仁玕 外,多用之。 太平天囯 李秀成 《劝苏郡四乡百姓举官造册谕》:“为此再行谆諭,仰尔百姓一体知悉。”另有《侍王李世贤劝四民诚心向化纳贡投诚谆諭》、《扬王李明成劝清营官兵谆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