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作者:释宗杲 朝代:宋代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原文

瞎驴一众跳皆惊,正1一1法那堪付与人。
三要三玄俱丧尽,堂堂摆手出重城。

诗词问答

问:颂古一百二十一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宗杲
问: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宗杲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宗杲名句大全

释宗杲颂古一百二十一首书法欣赏

释宗杲颂古一百二十一首书法作品欣赏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瞎驴

佛教语。比喻最愚蠢的人。 唐 郭天锡 《<临济语录>序》:“末后将 * 眼藏,却向瞎驴边灭却。” 清 龚自珍 《语录》:“ 邵寳 云:‘《金刚》为经中之王, 右军 为书中之圣,世间之二妙。’我闻瞎驴语,每引一大白解秽。”

一众

(1).谓使众人一致。《管子·兵法》:“定宗庙,遂男女,官四分,则可以定威德;制法仪,出号令,然后可以一众治民。”《吕氏春秋·不二》:“有金鼓所以一耳必(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

(2).一种;一样。 句道兴 本《搜神记》:“ 信 即烦恼,语其妻曰:‘卿识我语声否?’妻曰:‘语声一众,有何异也?’”

(3).众人;全体。 宋 赞宁 《宋高僧传·释宗季》:“初 季 讲次,遇一异人,作胡语问西域未来之经论,一众惊然。” 明 何景明 《乡射礼直节序例》:“夫射也者,禁肆、制躁、履序,蹈和一众,心贯万事者也。”《天雨花》第一回:“道一众丫环都丑陋,只有奴奴貌出群。” 沉从文 《会明》:“ 会明 也懂到这个意思了,就说:‘这是连上一众所有的。’他且把某只小鸡属于某一个人一一指点给那乡下人看。”

那堪

1.怎堪;怎能禁受。 2.犹言兼之;何况。

与人

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韦昭 注:“与人,取人之心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尹知章 注:“能安危者,则与人合。”

三要

(1).三个重要方面。 明 薛瑄 《从政录》:“养民生、復民性、禁民非,治天下之三要。” 明 薛瑄 《从政录》:“不欺君、不卖法、不害民,此作官持己之三要也。”

(2).道家谓耳、目、口为三要。《阴符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注:“ 太公 曰:三要者,耳、目、口也。” 唐 齐己 《读阴符经》诗:“三要洞开何用闭?高臺时去凭栏干。”

三玄

(1). 魏 晋 玄学家对《老子》、《庄子》和《周易》三书的合称。道教亦沿用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洎于 梁 世,兹风復阐。《庄》、《老》、《周易》,总谓三玄。”《隋书·隐逸传·徐则》:“﹝ 则 ﹞善三玄,精於议论。”

(2).指日、月、星。《云笈七籤》卷五十:“天有三玄,谓日、月、星也。”

(3).佛家语。谓三种奥义。临济宗禅师宣扬教旨,一句中有三玄,一玄中有三要,总称九带。《续灯录·东京华严普孜禅师》:“师为人清秀杰出,唱 临济 下三玄九带,造 曹洞 五位十玄,皆妙得其家风要旨,学既该博,故凑泊者望其津涯而已。” 金 赵沨 《仙和尚坐脱》诗:“桶底脱时无一物,机轮转处有三玄。”

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郭沫若《访埃杂吟》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仪表堂堂

(3) 形容志气宏大

我们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还怕这一点困难吗?

(4) 阵式或气势很大

堂堂的军乐队走过去了

摆手

(1) 摇手

他摆手让人们静下来

(2) 招手

她在远处向我摆手

重城

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城市。 宋 苏轼 《荆州》诗之一:“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1).古代城市在外城中又建内城,故称。《文选·左思<吴都赋>》:“郛郭周匝,重城结隅。” 刘逵 注:“大城中有小城,周十二里。”

(2).泛指城市。 宋 柳永 《采莲令》词:“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蜃楼海气隐重城,浩浩风停远市声。”

(3).指宫城、都城。 唐 李白 《鼓吹入朝曲》:“搥鐘速严妆,伐鼓启重城。” 宋 王禹偁 《李氏园亭记》:“重城之中,双闕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其来旧矣。” 明 何景明 《入朝遇雨》诗:“柳拂重城锁,花笼复道迴。”

(4).指城墙。 唐 于邺 《扬州梦记》:“ 牧 供职之外,唯以宴游为事, 扬州 ,胜地也。每重城向夕,娼楼之上,常有絳纱灯万数,辉罗燿列空中。” 宋 王安石 《示元度》诗:“思君携手安能得,上尽重城更上楼。”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