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子陵钓台

作者:叶棐恭 朝代:宋代

过子陵钓台原文

势利轻捐寄傲中,毅然高节凛秋风。
耕闲钓寂千年迹,立懦贪廉万世功。
须信林间无怨鹤,更知天外有冥鸿。
扁舟夜泊灵祠下,慨慕先生道不穷。

诗词问答

问:过子陵钓台的作者是谁?答:叶棐恭
问:过子陵钓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参考注释

势利

(1) 以财产、地位分别对待人的

此人很势利

(2) 形势有利

兵之所贵者,势利也。——《荀子》

寄傲

寄托旷放高傲的情怀。 晋 陆云 《逸民赋》:“眄清霄以寄傲兮,泝凌风而頽叹。”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唐 司空图 《连珠》:“苟惭白首而待聘,不若 沧洲 而寄傲。” 宋 陆游 《休日留园中至暮乃归》诗:“尽道官身属太仓,未妨寄傲向林塘。”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赤壁》:“幽栖处,喜二客从予寄傲。斗酒藏家,鱸鱼归网,怎不向江头遐眺!”

毅然

刚强坚韧而果断的样子

他毅然和那几个不走正道的腻友分了手

高节

(1).高其节操,坚守高尚的节操。《庄子·让王》:“若 伯夷 、 叔齐 者,其於富贵也,苟可得已,则必不赖,高节戾行,独乐其志,不事於世,此二士之节也。”《吕氏春秋·离俗》:“高节厉行,独乐其意,而物莫之害。”《宋书·宗悫传》:“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 炳 ( 宗炳 )素高节,诸子羣从皆好学。”

(2).高尚的节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 者, 齐 人也。好奇伟俶儻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 唐 顾况 《哭从兄萇》诗:“立身有高节,满卷多好诗。” 清 周亮工 《寄潍县杨再蘧蔡漫夫于鸣岐》诗之二:“ 箕山 高节推 徐干 , 北海 雄姿重 孔融 。”

(3).高耸的竹竿。竹有节,故称。 唐 方干 《方著作画竹》诗:“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

(4).指使臣所持的旄节。其长八尺,故称。 唐 贾岛 《颂德上贾长侍》诗:“高节羽书期独传,分符 絳郡 滞长材。”

秋风

秋天的风

千年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万世

很多世代;年代久远

万世师表

天外

(1).天之外。极言高远。 战国 楚 宋玉 《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2).谓极远的地方。 唐 岑参 《送崔子还京》诗:“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戴望舒 《示长女》诗:“然后,缅想着天外的父亲,把疲倦的头搁在小小的绣枕。”

(3).谓意想不到之处。《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絶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

冥鸿

(1).高飞的鸿雁。 前蜀 杜光庭 《刁子宗勉太尉谒灵池朱真人洞词》:“伏惟仙君道逸冥鸿,寿逾 辽 鹤。” 清 曹寅 《发横林未到锡山六十里示同舍》诗:“冥鸿沙鸟极升沉,画舫青帘共盍簪。”

(2). 汉 扬雄 《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簒焉。” 李轨 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后因以“冥鸿”喻避世隐居之士。 唐 陆龟蒙 《和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诗:“暂应青词为宂凤,却思丹徼伴冥鸿。” 明 唐顺之 《登常山山寺次壁间韵》之一:“忧时讥丧狗,逃世托冥鸿。” 明 沉宸荃 《谒梅子真祠》诗:“明哲早见几,冥鸿避矰弋。隐跡 吴 市门,学道此山侧。”

(3).比喻高才之士或有远大理想的人。 唐 李贺 《高轩过》诗:“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别头及第》:“时 杨知至 因以长句呈同年曰:‘由来梁鷰与冥鸿,不合翩翾向碧空。’” 宋 司马光 《和宇文公南涂中见寄》诗:“斥鷃卑飞聊取适,冥鸿高举益难亲。”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灵祠

神祠,神社。 唐 李商隐 《赛古榄神文》:“惟神爰因硕果,遂启灵祠。” 宋 苏轼 《秋赛》诗之一:“惟神聪明,为民依庇,宜秩典祀,钦奉灵祠。” 刘师培 《文说·宗骚篇》:“孔盖翠旄,遗制仍沿皇舞;龙堂贝闕,巨观半属灵祠。”

慨慕

感叹仰慕。 唐 李翱 《谢杨郎中书》:“临空文尚慨慕如不足,况亲遇厥事观厥人哉,幸甚,幸甚!”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才子声名人慨慕,动君王玉帛安车。”《清史稿·礼志四》:“子孙臣庶,躬被教育者,宜其謳歌慨慕而未有已也。”

生道

(1).使民生存之道。《孟子·尽心上》:“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晋 郤詵 《贤良策对》:“以生道杀之者,虽死不贰;以逸道劳之者,虽勤不怨。”

(2).生长在道路上。 唐 卢照邻 《秋霖赋》:“青苔被壁,緑萍生道。”

不穷

(1).无穷尽;无终极。《老子》:“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惟工匠之多端,固万变之不穷。”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其仁与义,磊磊然横天地冠古今不穷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愈出愈幻,不穷於术。”

(2).不陷于困境。《孙子·地形》:“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梅尧臣 注:“无所不知,则动不迷暗,举不困穷也。”《孔子家语·三恕》:“今欲身亦不穷,道亦不隐,为之有道乎!”

(3).不停止。《礼记·儒行》:“博学而不穷,篤行而不倦。” 郑玄 注:“不穷,不止也。”

(4).远离或排斥不肖之人。《逸周书·常训》:“丑明乃乐义,乐义乃至上,上贤而不穷。” 孔晁 注:“穷谓不肖之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