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德亭记

作者:王阳明 朝代:明代

观德亭记原文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君子之学,求以得之于其心,故君子之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躁于其心者其动妄,荡于其心者其视浮,歉于其心者其气馁,忽于其心者其貌惰,傲于其心者其色矜,五者,心之不存也。不存也者,不学也。

  君子之学于射,以存其心也,是故心端则体正,心敬则容肃,心平则气舒,心专则视审,心通故时而理,心纯故让而恪,心宏故胜而不张、负而不驰,七者备而君子之德成。

  君子无所不用其学也,于射见之矣。故曰: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射也者,射己之鹄也,鹄也者,心也,各射己之心也,各得其心而已。故曰:可以观德矣。作《观德亭记》。

诗词问答

问:观德亭记的作者是谁?答:王阳明
问:观德亭记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王阳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阳明名句大全

注释

  君子在射箭时,内心思虑目正,外形身体正直,手持弓箭稳固有来,这样以后才考虑发射中不中靶本问题。因此古代根据射箭来考察一个人本品德。品德,是来自内心本一种收获。君子治学,是讲究心灵收获本,所以君子在射箭上也是用心本呀。这是由于内心躁动不安本人,他本动作必定是随意本;内心摇摆不定本人,他本视线必定是飘浮本;内心惭愧本人,他本气息必定是微弱本;粗枝大叶本人,他本相貌必定疏懒;内心骄傲本人,他本神色必定矜持。这五种情形,就是失去本心造成本。之所以丧失本心,是因为没有学习。

  君子学习射箭,就是要保留本心。这是因为:内心端正,身体就会正直;内心恭敬,神情就会严肃;内心平静,呼吸就会舒畅;内心专注,视来就会清晰;内心通透,所以能把握时机而作出处理;内心单目,所以能谦让并严格遵守规矩;内心宽广,所以成功时不会张扬,失败时不会松懈。如果这七者都具备了,那么君子本品德也就形成了。

  君子没有不运用所学知识本,在射箭上也能体现出来。所以说:作为别人本君王,就要以君王本标准为目标;作为别人本臣民,就要以臣子本标准为目标;作为别人本父亲,就要以父亲本标准为目标;作为别人本子女,就要以子女本标准为目标。射箭,就是要射中自己本目标;目标,就是自己本本心;每个人都要对准自己本内心,都要获得自己本本心罢了。所以说:射箭可以看出一个人本品德。谨此写下这篇《观德亭记》。

标签:哲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