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之南礼答同年杨士载赠别二首·其一

作者:李孙宸 朝代:明代

原文

谬陪玉署领群英,独向钟山理旧盟。

鸡肋一官怜浪迹,嘤鸣千里别同声。

梅花不隔怀人梦,葵藿宁忘恋主情。

自是南枝巢越鸟,看君阿阁凤凰鸣。

诗词问答

问:《将之南礼答同年杨士载赠别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谁?答:李孙宸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孙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孙宸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参考注释

玉署

(1).官署的美称。 南朝 梁 刘孝绰 《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终朝守玉署,方夜劳石扉。”《南史·恩幸传论》:“门同玉署,家号金穴。” 宋 杨万里 《送丁子章将漕湖南》诗之三:“看渠还玉署,老我正归耕。” 王闿运 《丁文诫诔》:“光旧德而文通,宜早翔於玉署。”

(2).指玉堂。翰林院别称。 唐 吴融 《闻李翰林游池上有寄》诗:“花飞絮落水和流,玉署词臣奉詔游。” 元 邓元原 《贺圣节表》:“名叨玉署,目极璇霄。” 明 王洪 《留别孙孟博》诗:“草庐晦跡怜君老,玉署登名愧我先。”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惟 康熙 六年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 索尼 ,既未与金甌之卜,亦不由玉署而来,予謚‘文忠’,实为异数。”

(3).指玉宫,道观。 唐 王勃 《九成宫东台山池赋》:“若夫金臺妙境,玉署仙居。” 宋 陶穀 《清异录·兽》:“道家流书言麞、鹿、麂是玉署三牲,神仙所享,故奉道者不忌。”

独向

见“ 独乡 ”。

钟山

(1).山名。在 昆仓 西北。一说即 昆仑 。其地多产美玉。《吕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 钟山 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淮南子·俶真训》:“譬若 钟山 之玉,炊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 高诱 注:“ 崑崙 也。”《楚辞·严忌<哀时命>》:“愿至 崑崙 之 悬圃 兮,采 钟山 之玉英。” 王逸 注:“ 钟山 ,在 崑崙山 西北。”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絃以 园客 之丝,徽以 钟山 之玉。”

(2).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地处极北,为苦寒之地。《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 之神,名曰 烛阴 ,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 袁珂 校注:“ 钟山 以其不见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谓‘魂乎无北,北有 寒山 , 逴龙 ( 烛龙 )艳只’之‘寒山’也。”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 烛龙 昼夜於 钟山 ,鹏云南北於溟海。”

(3).山名。即 紫金山 。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北。 三国 吴 孙权 避祖讳,更名 蒋山 。至 宋 复名 钟山 。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王荆公 退居 钟山 ,切切以 吕吉甫 为恨。” 清 陈维崧 《醉太平·江口醉后作》词:“ 钟山 后湖, 长干 夜乌。”

鸡肋

亦作“鷄肋”。1.鸡的肋骨。比喻无多大意味、但又不忍舍弃之事物。《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备 因险拒守”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 杨脩 便自严装,人惊问 脩 :‘何以知之?’ 脩 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 汉中 ,知王欲还也。’” 宋 杨万里 《晓过皂口岭》诗:“半世功名一鸡肋,生平道路九羊肠。” 明 吾丘瑞 《运甓记·辞亲赴任》:“征舠已集,拜辞偷泪滴,只为鸡肋功名,把北堂杳隔。”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何华珍》:“宦海中风波岂有定哉?君前程止此,久恋鸡肋何为?”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环》三:“某些领导对咱看不惯,把咱当成‘鸡肋’!”

(2).鸡的肋骨。比喻瘦弱的身体。《晋书·刘伶传》:“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 伶 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螳臂拒辙,鸡肋承拳,万万相殊,破之必矣。”一本作“鷄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难》:“叹十分狼狈,村拳共捱,鷄肋同坏。”

浪迹

居无定所,漂泊流浪

浪迹天涯

嘤鸣

(1) (鸟)叫;鸟相和鸣,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嘤鸣相召

(2) 比喻朋友间同气相求

下嘤鸣之榻,览切磋之诗,实后学快心事也。——《宛如约》

千里别

远别。 南朝 梁 江淹 《谢法曹惠连赠别》诗:“昨发 赤亭 渚,今宿 浦阳 汭。方作云峰异,岂伊千里别。”

同声

(1) 发出声音的时间相同

(2) 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同声相应

(3) 众口一辞;随声附合

台下同声叫起好来

(4) 言语腔调相同

亦须择言而发;不与净、丑同声。——清· 李渔《闲情偶寄》

梅花

(1) 梅树的花

(2) 〈方〉∶腊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怀人

(1).思念远行的人。《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慕士情未忘,怀人首徒搔。”

(2).指思念家乡的人。 明 杨慎 《送童士琦瑞州府判赋得蜀江》:“别后怀人更怀土,烦君时一到沧洲。”

(3).所怀念的人。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葵藿

(1).指葵与藿,圴为菜名。 南朝 宋 鲍照 《东武吟》:“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宋 梅尧臣 《答持国遗魦鱼皮脍》诗:“终当饭葵藿,此味不为欠。” 清 方文 《赠赵止安先生》诗:“葵藿常弗饱,焉能免憔悴。”

(2).单指葵。葵性向日。古人多用以比喻下对上赤心趋向。语出《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窃自比於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 唐 柳宗元 《为崔中丞请朝觐表》:“葵藿之诚弥初,犬马之恋逾深。” 宋 苏轼 《乞常州居住表》:“愿回日月之照,一明葵藿之心。” 明 陆采 《怀香记·承明雪宴》:“誓倾葵藿陈廊庙,祈万寿,比嵩乔。”

恋主

依恋君主。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僻处西馆,未奉闕庭,踊跃之怀,瞻望反侧,不胜犬马恋主之情。” 唐 杜甫 《送司马入京》诗:“叹君能恋主,久客羡归 秦 。” 唐 钱起 《送陆郎中》诗:“事边仍恋主,举酒復悲歌。”

自是

(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南枝

(1).朝南的树枝。 南朝 梁简文帝 《双燕》诗:“衔花落北户,逐蝶上南枝。” 唐 李白 《山鹧鸪词》:“ 苦竹岭 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鷓鴣飞。” 明 吴国伦 《寄远曲》:“ 章臺 杨柳緑如云,忆折南枝早赠君。”

(2).比喻温暖舒适的地方。 唐 清江 《春游司直城西鸕鶿谿别业》诗:“ 越 客初投分,南枝得寄栖。”

(3).借指梅花。 宋 苏轼 《次韵苏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南枝,梅也。” 清 宋琬 《送别李素臣归荒隐草堂》诗:“相思试折南枝寄,东阁官梅尚有无。” 田汉 《赠刘雨岑先生》诗:“南枝如雪馥雄关,又在先生笔底看。”

(4).《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胡 马依北风, 越 鸟巢南枝。”因以指故土,故国。《周书·杜杲传》:“ 王褒 、 庾信 之徒既覊旅 关中 ,亦当有南枝之思耳。” 唐 储嗣宗 《早春》诗:“踟蹰 歷阳 道,乡思满南枝。” 郁达夫 《自汉皋至辰阳流亡途中口占》:“岂为行吟来 楚 泽,终期结綬到南枝。”

越鸟

(1).南方的鸟。《文选·古诗〈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 越 鸟巢南枝。” 李善 注引《韩诗外传》:“《诗》曰:‘ 代 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后因用为思念故乡或故国之典。 晋 潘岳 《在怀县作》诗:“徒怀 越 鸟志,眷恋想南枝。” 唐 韩愈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诗:“今日 岭 猿兼 越 鸟,可怜同听不知愁。”《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但闻 越 鸟南栖,狐死首丘, 万里 亲戚坟墓,俱在南朝,早暮思想,食不甘味。”

(2).孔雀的别名。 唐 李郢 《孔雀》诗:“越鸟青春好颜色,晴轩入户看呫衣。”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四·孔雀》。

阿阁

四面都有檐霤的楼阁。《尸子》卷下:“ 泰山 之中有神房阿阁帝王録。”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岂直凤巢阿阁,入 轩后 之图书;鱼跃中舟,称 武王 之事业。” 清 方文 《赠吴孟虎鸿胪》诗:“藏书万卷盈阿阁,进酒千鐘对綺筵。”

凤凰

具有鲜艳羽毛和优美体型和动作的一种鸟,从前中国皇宫里将它驯养,并与神话中的凤凰相联系,作为好运的象征,有人认为它就是眼斑冠雉(青鸾)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