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歌呈京西漕刘郎中立义

作者:刘过 朝代:宋代

红酒歌呈京西漕刘郎中立义原文

桃花为曲杏为蘖,酒酝仙方得新法。
大槽迸裂猩血流,小槽夜雨真珠滴。
岘山之北古襄阳,春风烂漫草花香。
乘轺谁为部使者,金闺通籍尚书郎。
儿样爱民真父母,十万人家感恩厚。
鹅儿不酌宜城黄,流霞造此江南酒。
轮蹄日日行乐同,琥珀潋滟琉璃钟。
珊瑚枝下贵公子,人面日色相争红。
栏杆十二开帘幔,腰鼓轰雷奏仙乐。
翠翘金凤大堤倡,玉织捧劝罗衣薄。
人生百岁能几何,海棠花开春较多。
有貂可解换一{左豆右斗},醉到夫晓待作麽。

诗词问答

问:红酒歌呈京西漕刘郎中立义的作者是谁?答:刘过
问:红酒歌呈京西漕刘郎中立义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过的名句有哪些?答:刘过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桃花

亦作“ 桃华 ”。1.桃树所开的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唐 张志和 《渔父》词之一:“ 西塞 山前白鷺飞,桃花流水鱖鱼肥。” 元 贯云石 《折桂令·送春》曲:“落日啼鹃,流水桃花。” 清 龚自珍 《宋先生述》:“朱书如桃华,日罄五七十纸。” 杨朔 《海市》:“年年桃花开时,就像那千万朵朝霞到海岛上来。”

(2).形容女子容貌。 唐 温庭筠 《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清 徐士銮 《宋艳·驳辨》:“诗云:一从蕙死兰枯后,刚道桃花好面皮。”

(3).指桃花马。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桃花叱拨价最殊,骑将猎向城南隅。” 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赞善朝阳岩闲望归郡中书事》诗:“画橈渌水沙棠轻,朱鞅追风桃花速。”

(4).“ 桃花水 ”的省称。指春汛。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相逢为我话留滞,桃花春涨孤舟起。”

(5).病名。癣的一种。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徐氏二女》:“次女犯桃花百日,为美玉之玷。”

仙方

迷信中的可使人起死回生、长生不老的药方,或指神仙开的药方儿

新法

(1).新制定的法令。《韩非子·奸劫弑臣》:“当此之时, 秦 民习故俗之有罪可以得免,无功可以得尊显也,故轻犯新法。”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然则改用新法,百姓亦未免穷困流散也。”《宋史·王安石传》:“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 章炳麟 《訄书·商鞅》:“乃若夫輓近之言新法者,以父子异财为宪典,是则法乎 鞅 之秕稗者也。”

(2).指新的历法。《南史·文学传·祖冲之》:“始 元嘉 中,用 何承天 所製歷,比古十一家为密。 冲之 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

迸裂

(1) 裂开而往外飞溅

火光迸裂。——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称“迸裂”

猩血

猩猩的血。借指鲜红色。 宋 杨万里 《题萧岳英常州草虫轴盖画师之女朱氏之笔》诗之二:“浅著鹅黄作胡蝶,深将猩血染蜻蜓。” 宋 陆游 《雨霁春色粲然喜而有赋》:“千缕麴尘杨柳緑,万枝猩血海棠红。”

小槽

(1).古时制酒器中的一个部件,酒由此缓缓流出。 唐 李贺 《将进酒》诗:“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宋 辛弃疾 《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词:“多病近来浑止酒,小槽空压新醅。” 元 盍西村 《小桃红·临川八景·西园秋暮》曲:“小槽细酒,锦堂晴昼,拚却再扶头。”

(2).指酿酒。 宋 陆游 《自适》诗“家酿倾醇碧,园蔬摘矮黄”自注:“小槽用緑豆麯。矮黄, 吴 中菜名。”

(3).琵琶一类乐器上架弦的格子。亦代指琵琶。 宋 惠洪 《临川康乐亭碾茶观 * 拨琵琶》诗:“小槽横捧梳妆薄,緑罗綰带仍斜搭;十指纤纤葱乍剥,紫燕飞翻初弄拨。” 宋 郑獬 《好事近·初春》词:“两行小槽双凤,按《凉州》初彻。”

真珠

(1).即珍珠。形圆如豆,乳白色,有光泽,是某些软体动物(如蚌)壳内所产。为珍贵的装饰品,并可入药。 唐 贾岛 《赠圆上人》诗:“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綵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真珠》:“真珠入厥阴肝经,故能安魂定魄,明目治聋。” 清 孙枝蔚 《代书寄呈大兄伯发》诗:“忆昨庚辰岁,米价如真珠。”《艾青诗选·自序七》:“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例如拙作《珠贝》:‘你是虹彩的化身,观念在心里孕育,璀璨如一片朝霞,结成粒粒真珠。’”

(2).指帘子。 唐 罗隐 《帘》诗之一:“会应得见神仙在,休下真珠十二行。” 南唐 李璟 《浣溪纱》词:“手捲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鎻重楼。”参见“ 真珠帘 ”。

(3).指酒。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太守 王元邃 以白酒之和者,红酒之劲者,手自剂量,合而为一,杀以白灰一刀圭,风韵顿奇。索余作诗,余为长句云:‘小槽真珠太森严,兵厨玉友专甘醇。两家风味欠商略,偏刚偏柔俱可怜。’”

(4).荔枝的一种。 宋 蔡襄 《荔枝谱》第七:“真珠,剖之纯瓜,圆白如珠,荔枝之小者止於此。”

(5).指美人之泪。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 明 刘基 《霜叶飞·七夕》词:“盼油壁香车,驾了踟蹰,欲上频回顾,但暗滴真珠,教向人间、散成飞雨。”

(6).指露珠,水珠。 五代 成彦雄 《露》诗:“银河昨夜降醍醐,洒遍坤维万象苏,疑是鮫人曾泣处,满池荷叶捧真珠。” 宋 苏轼 《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醉归呈景纯》诗:“巖头疋练兼天静,泉底真珠溅客忙。”

岘山

(1).山名。在 湖北 襄阳县 南。又名 岘首山 。东临 汉水 ,为 襄阳 南面要塞。 西晋 羊祜 镇 襄阳 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晋书·羊祜传》:“ 祜 乐山水,每风景,必造 峴山 ,置酒言咏,终日不倦。” 唐 孟浩然 《岘山送朱大去非游巴东》诗:“ 峴山 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宋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羊叔子 镇 襄阳 ,尝与从事 邹湛 登 峴山 ,慨然有‘湮没无闻’之嘆, 峴山 因是以传。”

(2).山名。在 浙江 湖州市 南。本名 显山 ,后避 唐中宗 ( 李显 )讳,改名 岘山 。 宋 苏轼 任 湖州 太守时,曾登此山,有诗云:“ 吴兴 胜 襄阳 ,万瓦浮青冥。我非 羊叔子 ,愧此 峴山亭 。”

(3).山名。在 浙江 东阳县 南。原名 三丘山 。 晋 义熙 间 殷仲文 守 东阳 ,常登此山。后人比之 羊祜 ,因亦名 岘山 。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烂漫

(1) 色彩鲜丽

山花烂漫

(2) 坦荡,无做作

天真烂漫

使者

(1) 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欢迎来自亲密邻邦的友好使者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 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2) 比喻带来某种信息的人或事物

南国的人们也真懂得欣赏这些春天的使者。——《花城》

金闺

(1).指 金马门 。亦代指朝廷。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閤疏》:“ 金闺 云路,从兹自远。” 钱振伦 注引 李善 《江淹<别赋>》注:“ 金闺 , 金马门 也。” 宋 苏轼 《秧马歌》:“锦韉公子朝 金闺 ,笑我一生蹋牛犂,不知自有木駃騠。” 金 杨叔玉 《赠答彦文相过之什》诗:“ 金闺 满鵷鷺,什伯自为偶。” 清 吴伟业 《送沉绎堂太史之官大梁》诗:“多少 金闺 榜墨新,科名埋没声华冷。”

(2).闺阁的美称。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一:“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明 无名氏 《霞笺记·养亲辞归》:“公主金闺质自超,重文章慨赐英豪。” 清 钮琇 《觚賸·蛟桥幻遇》:“邑中金闺之艷,幽谷之姝,徧数止某某三人。”

通籍

做官。“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外,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谓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因此后来便称做官为“通籍”。

通籍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尚书郎

官名。 东汉 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魏 晋 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职务,通称为尚书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可汗问所欲,‘ 木兰 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明 黎民表 《紫荆关》诗:“ 金城 谁献议,老作尚书郎。”

爱民

指热爱人民,特别指官员热爱百姓。

父母

(1)

(2) 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具有父亲和母亲作用的人

十万

数目。一百个千。用以形容数量极多。《孟子·公孙丑下》:“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欲富乎?” 唐 杜甫 《渔阳》诗:“繫书请问 燕 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宋 陆游 《好事近》词:“驱退睡魔十万,有双龙苍璧。”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人家

(1) 代词,指说话人或听话人以外的人

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2) 代词,指某个人或某些人

把信给人家送去

(3) 代词,指说话者本人

人家等你半天了

恩厚

仁爱笃实。《汉书·路温舒传》:“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后汉书·刘虞传》:“ 虞 以恩厚得众,怀被 北州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弓兵伺候了老爷十多年,老爷平日待我们十分恩厚,不过缺苦官穷,有心要调剂我们,也力不从心罢了。”

鹅儿

(1).雏鹅。 唐 杜甫 《舟前小鹅儿》诗:“鹅儿黄似酒,对酒爱鹅黄。” 宋 陆游 《八月九日晚赋》诗:“从今觅醉其当勉,酒似鹅儿破壳黄。” 宋 杨万里 《插秧歌》:“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2).指鹅黄酒。 宋 陆游 《立秋后四日雨》诗:“杯泛鹅儿供小歠,碓舂云子喜新尝。”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再用约字》词:“已被色香撩病思,儘鹅儿,酒美无多酌。”

(3).鹅黄色。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挫权》:“芳郊取次布韶华,柳丝搓得鹅儿乍。”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咏春雨》词:“嫩烟分染鹅儿柳,一样风丝,似整如欹,纔著春寒瘦不支。”

流霞

(1).亦作“ 流瑕 ”、“ 流赮 ”。浮动的彩云。《文选·扬雄<甘泉赋>》:“吸清云之流瑕兮,饮若木之露英。” 李善 注:“‘霞’与‘瑕’古字通。”《旧唐书·刘洎传》:“综宝思於天文,则长河韜映;摛玉字於仙札,则流霞成彩。” 明 刘基 《朱鹭》诗:“朱鷺来,赩流赮,饮赤水,食丹砂。” 刘半农 《晓》诗:“是天上疏疏密密的云?是地上的池沼?丘陵?草木?是流霞?辨别不出。”

(2).传说中天上神仙的饮料。 汉 王充 《论衡·道虚》:“﹝ 项曼都 ﹞曰:‘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口饥欲食,仙人輒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安得悬虚空湌,咀流霞,而使之不居乎地,不食乎穀哉?” 唐 颜荛 《戏张道人不饮酒》诗:“吾师不饮人间酒,应待流霞即举杯。”

(3).泛指美酒。 北周 庾信 《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愁人坐狭邪,喜得送流霞。”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叙饮》:“雪花酿流霞满壶,烹葵韭香浮朝露。”

造此

仓猝,匆忙。《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罪人业报随缘起,造此何人救得伊!” 蒋礼鸿 通释:“‘此’、‘次’同音通用。”参见“ 造次 ”。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轮蹄

亦作“ 轮蹏 ”。1.车轮与马蹄。代指车马。 唐 韩愈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緑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 清 顾炎武 《过苏禄国王墓》诗:“世有国人供洒扫,每勤词客驻轮蹏。” 清 厉鹗 《<沽上题襟集>序》:“僕三游 长安 ,皆有事,轮蹏未尝一至水西,与分剧韵。” 程善之 《自芜湖至徽州道中》诗:“明发别主人,更与轮蹄逐。”

(2).拉车的牲口。 清 杜岕 《永宁寺试泉》诗:“饼肆徒殢人,轮蹄各芻豢。”

日日

(1) 天天

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

行乐

一般以为是“寻欢作乐”、“享乐”的同义词,只是感 * 彩略有不同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把“行乐”讲成“持乐观态度”比较更接近作者原意)。——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世间行乐亦如此。——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琥珀

一种很硬的、由微黄到微褐色半透明的树脂化石,产于冲积土、褐煤层或某些海滨,容易抛光,主要用于装饰品(如串珠及烟嘴),可作中药

饰琥珀于虹栋。——唐· 李朝威《柳毅传》

潋滟

(1) 形容水盈溢

(2) 形容水波荡漾

浟湙潋滟,浮天无岸。——木华《海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湖光潋滟

琉璃

巴利语 veluriya或梵文俗语verulia的译音。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亦指琉璃灯座

一盏琉璃

珊瑚

许多珊瑚虫的骨骼聚集物,树状,供玩赏

珊瑚,色赤,生于海,或生于山。——《说文》。按,似树,大者高三尺余,枝格交错,无叶,有青色者,曰琅玕。

珊瑚在网:比喻有才学的人都被收罗来了

贵公

(1).王公贵人。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家本 秦 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 元 戴表元 《送郑若晦游建业序》:“自其始游,臺闥之贵公,方岳之名卿,闻其才,多礼致之。” 明 袁宏道 《京洛篇》:“叠身事贵公,习諛苦不早。”

(2).对居上公贵位者的尊称。《晋书·张重华传》:“若今便以贵公为王者,设贵公以 河 右之众,南平 巴 蜀 ,东扫 赵 魏 ,修復旧都,以迎天子,天子復以何爵何位可以加赏?”

(3).特指 三国 魏 高贵乡公 曹髦 。《晋书·职官志序》:“ 宣王 既诛 曹爽 ,政由己出,网罗英俊,以备天官,及 兰卿 受羈, 贵公 显戮,虽復策名 魏 氏,而乃心 皇晋 。”

人面

(1).人的脸面。《墨子·明鬼下》:“矧佳人面,胡敢异心。” 孙诒让 间诂:“人面,言有面目而为人,非百兽贞虫飞鸟之比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清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茅盾 《子夜》一:“软风一阵一阵地吹上人面,怪痒痒的。”

(2).指人。 汉 桓宽 《盐铁论·繇役》:“普天之下,惟人面之伦,莫不引领而归其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 自实 走了一晌,不见一个人面。” 茅盾 《子夜》十八:“﹝一位年青小姐﹞因为‘不端’被禁锢起来不许见人面!”

(3).犹人情。《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4).“人面兽心”的省语。参见“ 人面兽心 ”。

日色

阳光

日色不早了,快点赶路吧

相争

彼此争夺;争斗。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相矜以知,相轧以势,相争以利。”《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万 家两个大儿子只好眼睁睁看他使势行凶,不敢相争。”

栏杆

由扶手和支柱构成的栅杆护围(如用于篱笆、护栏杆、楼梯扶拦)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腰鼓

打击乐器,短圆柱形,两头略小,挂在腰间敲打

轰雷

响雷。《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 曹 家百万兵。”《红楼梦》第九六回:“外头轰雷一般,几个小厮齐声答应。” 茅盾 《子夜》三:“轰雷似的一声喝采!”

仙乐

(1).仙界的音乐。 唐 白居易 《琵琶行》:“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四:“道人 叶法善 引上入月宫。时秋,上苦凄冷,不能久留,回于天半,尚闻仙乐。及归,记其半曲,遂篴中写之。”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你看祥云四起,仙乐盈空,羣仙早到也。”

(2).皇家及宫中所奏的音乐。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驪宫 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3).道教作法诵经时所奏的音乐。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趁天风,随仙乐,双引着鸞旌高步斗;响金鐘,鸣法鼓,恭擎象简迥朝元。”

翠翘

(1).翠鸟尾上的长羽。《楚辞·招魂》:“砥室翠翘,絓曲琼些。” 王逸 注:“翠,鸟名也;翘,羽也。”

(2).古代妇人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故名。 唐 韦应物 《长安道》诗:“丽人綺阁情飘颻,头上鸳釵双翠翘。” 宋 周邦彦 《忆秦娥·佳人》词:“人如玉,翠翘金凤,内家妆束。” 清 李渔 《蜃中楼·训女》:“终朝阿母梳云髻,甚日檀郎整翠翘。”

金凤

(1).金质的或金饰的凤形熏炉。 北齐 萧放 《冬夜 * 》:“银龙衔烛烬,金凤起炉烟。”

(2).见“ 金凤凰 ”。

(3).台名。《北齐书·文宣帝纪》:“至是,三臺成,改 铜爵 曰 金凤 。”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目悬 河阳 ,追 铜爵 而无远;神游 漳水 ,与 金凤 而俱飞。” 唐 王勃 《铜雀妓》诗之一:“ 金凤 邻 铜雀 , 漳河 望 鄴城 。”

(4).凤仙花的别称。 明 王象晋 《郡芳谱·花谱》:“凤仙……开花头翅羽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有金凤之名。”

(5).琵琶、琴、筝之属。因弦柱上端刻凤为饰,故称。 前蜀 牛峤 《西溪子》词:“捍拨双盘金凤,蝉鬢玉釵摇动。” 前蜀 魏承班 《菩萨蛮》词:“翠翘云鬢动,敛态弹金凤。” 华锺彦 注:“金凤:谓琴筝之属也。”

大堤

(1).堤名。在今 湖北省 襄阳县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五·襄阳乐一》:“朝发 襄阳 城,暮至 大堤 宿。” 唐 李白 《大堤曲》:“ 汉水 临 襄阳 ,花开 大堤 暖。” 王琦 注:“《一统志》:‘ 大堤 在 襄阳府 城外。’《湖广志》:‘ 大堤 东临 汉江 ,西自 万山 经 澶溪 、 土门 、 白龙 、 东津渡 绕城北 老龙堤 ,復至 万山 之麓,周围四十餘里。’”

(2).乐府曲名。

罗衣

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汉 边让 《章华赋》:“罗衣飘颻,组綺繽纷。”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唐 杜甫 《黄草》诗:“万里秋风吹 锦水 ,谁家别泪溼罗衣?” 明 周在 《闺怨》诗:“ 江 南二月试罗衣,春尽 燕山 雪尚飞。”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百岁

(1).百年。指长时间。《鹖冠子·近迭》:“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 唐 韩愈 孟郊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 周立波 《金戒指》:“人生百岁也是死,何处黄土不埋人?”

(2).终身;毕生。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七折:“愿齐眉廝守,百岁和睦。”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孝女》:“保佑老父沉疴速起,百岁康强。”

(3).死的讳称。《诗·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吕不韦列传》:“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 唐 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诗>》诗:“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宋 苏轼 《汉高帝论》:“天下望以为君,虽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岁后,谁肯北面事 戚姬 子乎?”

几何

(1) 多少(用于反问)

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

罗敷年几何。——《乐府诗集·陌上桑》

所杀几何。——唐· 李朝威《柳毅传》

相去能几何。——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价值几何。

(2) 几何学简称

海棠

(1)

(2) 即海棠树,落叶乔木,卵形叶,开淡红或白花,结红、黄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3) 该植物所结果实

开春

指农历正月或立春前后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