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玉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回玉行原文

回地既已归版图,回玉斯宜供赋税。

春秋捞取乃在川,亦有产山品称次。

取之川者岁为常,采诸山者实偶致。

以其重大艰运行,质润更逊受水气。

然而采取胥命赏,驻彼大臣司有例。

官赏自不如私售,遂至奸商施巧计。

回民贪利亦其常,知而弗禁奚求细。

商则可耳官岂可,大臣为之诚异事。

几至激变如乌什,怪哉创见肆无忌。

骪法诸人正典型,受苛回民普加惠。

桓宽盐铁论虽迂,未能捐斯吾亦愧。

诗词问答

问:回玉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回玉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五

2. 密尔岱山玉润泽虽稍逊河中所采而其质较大向因制造特磬专员往采得大玉约重三千馀斤由冰面拽运辇致京师琢成大玉瓮曾集内廷诸臣联句纪事

参考注释

既已

(1).已经。《庄子·逍遥游》:“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晋 陆机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

(2).已经过去;已经完结。《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復发。”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宋 欧阳修 《时论·塞垣》:“近世 晋高祖 建 义并门 ,得戎王为援,既已,乃以 幽 、 蓟 、 山后 诸郡为 邪律 之寿。”

(3).既然已经。 宋 苏轼 《石鼓》诗:“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剖。”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

版图

指领土范围、国家的边界

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周礼·天官·司会》

这里,这想到了我们中国的整个版图。——秦牧《土地》

罗马教会比罗马帝国版图更大,寿命更长

供赋

向朝廷缴纳赋税。 南朝 宋 袁淑 《与始兴王濬书》:“不腆供赋,束马先璧以俟命,唯执事所以图之。” 唐 李翱 《徐申行状》:“大首领 黄 氏帅其属纳质供赋。”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捞取

(1) 从水里打捞

捞取海鲜

(2) 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捞取一官半职

乃在

犹乃才。仅仅。在,通“ 才 ”。《汉书·贾谊传》:“ 长沙 迺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

重大

作用、意义等比较大而重要

我们简朴的乡村生活的重大变化

重大之责任。——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运行

星球、车船等周而复始地运转

在轨道上运行

水气

(1).古代哲学概念。指五行中水的精气。《吕氏春秋·应同》:“水气胜,故其色尚黑。”《意林》卷五引 汉 任奕 《任子》:“木气,人勇;金气,人刚;火气,人强而躁;土气,人智而宽;水气,人急而贼。”

(2).指云气;水上的雾气。《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 汉 郑玄 笺:“倬然天河水气也,精光转运於天。” 北周 庾信 《同颜大夫初晴》诗:“夕阳含水气,反景照 河 隄。”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远水如岸》:“海滨之人曰:远望海水,似高于地,有如岸焉,盖水气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水利》:“雨者,水气所化。水利修,亦致雨之术也。”

(3).中医称寒水之气。谓人体之水气因受寒而凝滞不化。《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贤气有时閒浊,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下》:“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 宋 张虙 《月令解》卷九:“鼽嚏之疾,亦水气所成。”

(4).指水肿。《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肿重”注:“咳喘而不肿胀,谓之痰饮;肿重而不咳喘,谓之水气。”《初学记》卷三十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鱧鱼……主除水气、面大肿及五痔。”

然而

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

乐曲终止了,然而无人离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间。——清· 袁枚《祭妹文》

采取

采纳听取;选取实施;采摘;收取

采取菱角

胥命

(1).本为诸侯相见,约言不誓。《春秋·桓公三年》:“夏, 齐侯 、 卫侯 胥命于 蒲 。” 杜预 注:“胥命者,诸侯相见,约言而不歃血。”《荀子·大略》:“不足於行者,説过;不足於信者,诚言。故《春秋》善胥命,而《诗》非屡盟,其心一也。”

(2).泛指相约。 宋 叶适 《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聊伸鄙述启好游者》诗:“羣帝胥命游,众仙儼相趋。”

大臣

受国家元首或政府行政首脑委托管理一个部门的君主国家的高级官员

赵王与大将军 廉颇诸大臣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官赏

(1).授加官爵和赏赐。

(2).谓对官吏的赏赐。《通典·职官五》:“﹝司勋郎中﹞掌校定勋绩、论官赏、勋官、告身等事。”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奸商

用不正当手段牟取暴利的商人

不法奸商

施巧

施展巧技。《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 乌获 、 逢蒙 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文选·王褒<洞箫赋>》:“ 般匠 施巧, 夔 襄 准法。” 张铣 注:“ 般匠 ,古之巧匠,令施巧而作簫也。”

回民

回族人

贪利

(1).贪求利益。《管子·重令》:“取与贪利之人,将以此收货聚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苏秦 、 智伯 之智,非不足以辟辱远死也,而所以死者,惑於贪利不止也。” 宋 梅尧臣 《闻进士贩茶》诗:“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 林纾 《书<杜袭喻繁钦语>后》:“天下有才之士,不犹 吴 妇之綺其衣乎?託非其人,则与盗邻,盗贪利而嗜杀,故炫能於乱邦,匪有全者。”

(2).贪图。《韩非子·十过》:“乃使 荀息 以 垂棘 之璧与 屈产 之乘,赂 虞公 而假道焉。 虞公 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 汉 桓谭 《新论·祛蔽》:“如但贪利长生,多求延寿益年,则惑之不解者也。”

岂可

表示反诘。相当于怎么可以。《左传·哀公七年》:“大国不以礼命于诸侯,苟不以礼,岂可量也?”《汉书·史丹传》:“且皇后谨慎,先帝又爱太子,吾岂可违指!”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论事者顾是非何如耳,岂可以人而移之?” 清 李渔 《巧团圆·拉引》:“老爷要去会他,岂可不通知一声,叫他前来迎接?”

异事

(1).他事;别的事。《礼记·曲礼下》:“輟朝而顾,不有异事,必有异虑。” 陈澔 集说:“异,犹他也。敬心不存,则形诸外,此所以知其有他事他虑也。”《吕氏春秋·上农》:“农不敢行贾,不敢为异事,为害於时也。” 高诱 注:“异犹他也。”

(2).指职司不同。《诗·大雅·板》:“我虽异事,及尔同寮。” 郑玄 笺:“我虽与尔职事异者,乃与女同官。” 晋 陆云 《赠汲郡太守》诗:“念我同僚,悲尔异事。”

(3).不平常的事;特别事件。《韩非子·说难》:“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於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 唐 杜牧 《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郡县闻主且至,杀牛羊大为数百人供具,主至,从不二十人、六七婢,乘驴闒茸,约所至不得肉食,驛吏立门外,舁饭而返……闻於京师,众譁説以为异事。”《红楼梦》第七四回:“ 袭人 因见 晴雯 这样,必有异事,又见这番抄拣,只得自己先出来打开了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拣一番。”

(4).奇怪的事;难以理解的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萧子云 每叹曰:‘吾著《齐书》,勒成一典,文章弘义,自谓可观。唯以笔迹得名,亦异事也。’” 宋 苏轼 《登州海市》诗:“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纪事》:“然初时皆欲杀 瑜 ,后则各相敬爱……向之乘机下石者,咸相惊诧,以为异事。”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撒旦 诗人之出,殆亦如是,非异事也。”

(5).不同的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今之学者,以为文武异事,吾知治文事而已。”

几至

(1) 几乎,差不多达到

他劳累过度,几至晕倒

(2) 马上,就要

激变

(1) 由于激怒而激起哗变

激变军队

(2) 急剧的变化

慎防激变

怪哉

古代传说出于狱中的昆虫名。《太平广记》卷四七三引《小说》:“ 汉 武帝 幸 甘泉 ,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 东方朔 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繫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嘆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 秦 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 朔 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当消。’於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果糜散!”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知从那里听来的, 东方朔 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

创见

独到的见解

无忌

(1).不猜忌。《左传·定公二年》:“ 桐 叛 楚 。 吴子 使 舒鳩氏 诱 楚 人曰:‘以师临我,我伐 桐 ,为我使之无忌。’” 孔颖达 疏:“为我之畏 楚 形状,使 楚 人无復防忌於我也。”《三国志·蜀志·吕凯传》:“今 诸葛丞相 英才挺出,深覩未萌,受遗託孤,翊赞季兴,与众无忌,録功忘瑕。”

(2).无所忌惮。 晋 左思 《魏都赋》:“樵苏往而无忌,即鹿纵而匪禁。” 清 孙枝蔚 《邗上酬赠施尚白督学二十韵》:“对酒吾无忌,论文愧见知。” 邹韬奋 《大刀吓敌声中的空军幻影》:“何以一遇‘对外’,便只有敌人的飞机在天空横行无忌呢?”

(3).不必避忌;没有忌讳。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渍麴法﹞其糠瀋杂用,一切无忌。”如:童言无忌。

诸人

(1).众人。《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梁书·刘显传》:“ 任昉 尝得一篇缺简书,文字零落,歷示诸人,莫能识者。”《红楼梦》第二九回:“过了一日,至初三日,乃是 薛蟠 生日,家里摆酒唱戏,来请 贾 府诸人。”

(2).别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 元 杨暹 《西游记》第十一出:“诸人怕你吃,恁爷不怕你吃。”

正典

(1).正宗典籍。如儒家六经之类。《礼记·学记》“教必有正业” 唐 孔颖达 疏:“正业谓先王正典,非诸子百家。”

(2).国家颁定的典章制度。《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至于制书,国之正典,朝廷所以辨章公制,宣昭轨仪于天下者也。”《南齐书·王僧虔传》:“以朝廷礼乐多违正典,民间竞造新声杂曲。”

普加

(1).普遍赐与;普遍施与。《南史·宋纪中·孝武帝》:“二月癸巳,閲武,军幢以下,普加班锡,多所原宥。” 宋 苏辙 《谢雨祝文》:“神明昭答,膏泽普加。”

(2).普遍增加。如:今年普加一级工资。

盐铁

(1).盐和铁。亦指煮盐、冶铁之事。《管子·山国轨》:“盐铁之筴,足以立轨官。”《史记·平準书》:“於是以 东郭咸阳 、 孔仅 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汉城 在 炭山 东南 滦河 上,有盐铁之利,乃 后魏 滑盐县 也。”

(2).见“ 盐铁使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