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公素

作者:司马光 朝代:宋代

哭公素原文

负书游上国,拾芥取荣名。
雅度津涯阔,高文风雨惊。
忘怀翻得谤,纵酒遂伤生。
忍使泉台客,悁悁不自明。
丹旌倚輤车,荣辱尽虚无。
半道骅骝顿,先秋兰茝枯。
儿痴缠过龀,亲老不胜扶。
家事今萧瑟,宁将未第殊。

诗词问答

问:哭公素的作者是谁?答:司马光
问:哭公素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司马光的名句有哪些?答:司马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负书

(1).背负书籍。《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去 秦 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南史·文学传·刘勰》:“初, 勰 撰《文心雕龙》五十篇……未为时流所称。 勰 欲取定於 沉约 ,无由自达,乃负书候 约 於车前,状若货鬻者。 约 取读,大重之。” 宋 苏轼 《游罗浮山示儿子过》诗:“负书从我盍归去,羣仙正草新宫铭。”

(2).背负。《艺文类聚》卷九九引《尚书中候》:“ 尧 沉璧於 雒 ,玄龟负书出,背甲赤文成字。” 唐 萧昕 《洛出书》诗:“龟灵启圣图,龙马负书出。”

上国

(1).指国都以西的地区。《左传·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於 宗丘 。” 杜预 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2).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吴子 ﹞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遂聘于 晋 ,以观诸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上国,中国也。盖以 吴 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韦昭 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3).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李贤 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惟 布达拉 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华夏 ,故 吐番赞普 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4).指京师。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 金陵 之蕙枝。”《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 胡三省 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红楼梦》第四回:“ 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拾芥

芥:小草。拾取地上的小草,喻指事情不费多大气力就能办到

荣名

荣誉;美名

死有遗业,生有荣名。——《淮南子·务修训》

雅度

(1).正度,国家规定的法度。《晋书·张茂传》:“每所经营,轻违雅度,实非士女所望於明公。”

(2).高雅的风度。 南朝 梁 沉约 《怀旧诗》之九:“ 豫州 怀风范,绰然标雅度。”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李约》:“ 约 雅度简远,有山林之致。”《西湖佳话·葛岭仙迹》:“尝闻贤人君子之涉世,即居仕路中吐握风云,亦宜有山水之雅度,如老先生今日是也。”

(3).高雅的度量。 晋 孙绰 《颍州府君碑》:“君天纵杰迈,奇逸卓犖,茂才亮拔,雅度恢廓。” 唐 王勃 《三国论》:“然 备 数困而意不折,终能大启西土者,其惟雅度最优乎?” 宋 苏轼 《与人书》之四:“恃公雅度阔略细谨耳,然亦皇恐不可言也。”《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谁知他竟无一字怨尤,益加佩服老师的学识雅度。”

津涯

(1).岸;水边。《书·微子》:“今 殷 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孔 传:“言 殷 将没亡,如涉大水无涯际,无所依就。” 宋 李纲 《小字 华严经合论 后序》:“如泛巨海,浩无津涯,必观星斗乃辨方所。”

(2).范围;边际。 唐 高适 《三君咏·郭代公》:“ 代公 实英迈,津涯浩难识。”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今人读 杜 诗,见汪洋浩博,茫无津涯,随羣尊慕而已,莫知其所从也。” 王闿运 《<八代文粹>序》:“自餘撏摭,莫识津涯。”

(3).依靠,凭依。《朱子语类》卷一○四:“某是自十六七时下工夫读书,彼时四旁皆无津涯。” 清 金农 《书<和靖先生集>后》诗:“不婚不宦失津涯,身后高名动慕嗟。”

高文

(1). 汉高祖 刘邦 和 汉文帝 刘恒 的并称。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将上以攄 高 文 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

(2). 唐高祖 李渊 和 唐太宗 (谥 文皇帝 ) 李世民 的并称。 唐 杜牧 《感怀诗》:“ 高 文 会 隋 季,提剑徇天意。”

(3).指优秀诗文。亦用作对对方诗文的敬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喻蔽》:“格言高文,岂患莫赏而减之哉。” 宋 曾巩 《回傅侍讲启》:“高文大策,久耸动於朝端。” 清 黄鷟来 《咏怀》之六:“高文存逸调,豁达远权利。”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忘怀

忘记;不放在心上

忘怀得失

纵酒

无节制地饮酒

白日放歌须纵酒。——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伤生

(1).伤害生命。《庄子·让王》:“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也。”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臣闻好兵犹好色也,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 * 之事非一,而好兵者必亡。此理之必然者也。”《花月痕》第五回:“盖积劳所以致疾,而久鬱所以伤生。”

(2).妨害活人。《孝经·丧亲》:“三日而食,教民不以死伤生,毁不灭性。”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丧祭无度,伤生之蠹也。” 隋 王通 《中说·天地》:“古者不以死伤生,不以厚为礼。”

(3).犹杀生。《西游记》第七六回:“师父看见,又説我们伤生,只调柄子来打罢。” 巴金 《秋》三四:“ 张惠如 像对小孩子说话似地哂笑道:‘……我吃素,其实我只是不吃肉,这是因为我不赞成伤生。’”

(4).因活着而感到哀伤。 明 李贽 《焚书·伤逝》:“人莫不欲生,然卒不能使之久生;人莫不伤逝,然卒不能止之使勿逝……故吾直谓死不必伤,唯有生乃可伤耳。勿伤逝,愿伤生也。”

泉台

(1).台名。 春秋 鲁庄公 筑。在 泉宫 中。《春秋·文公十六年》:“毁 泉臺 。”《公羊传·文公十六年》:“ 泉臺 者何? 郎臺 也。 郎臺 则曷为谓之 泉臺 ,未成为 郎臺 ,既成为 泉臺 。”

(2).墓穴。亦指阴间。 唐 骆宾王 《乐大夫挽辞》之五:“忽见泉臺路,犹疑水镜悬。”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寃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臺。” 清 周亮工 《哭黄济叔》诗:“海屿书方寄,泉臺客不回。”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悁悁

(1).忧闷貌。《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毛 传:“悁悁,犹悒悒也。” 汉 刘向 《九叹·惜贤》:“劳心悁悁,涕滂沲兮。”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四:“如何又须别,使我抱悁悁。” 清 龚自珍 《桐君仙人招隐歌》:“过从谁歟客盈千,一客对之中悁悁。” 林学衡 《秋夜琴声曲》:“此时清响疑流泉,美人不来心悁悁。”

(2).忿怒貌。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上》:“今陛下不忍悁悁之忿,欲驱士众捐之大海之中,快心幽冥之地,非所以拯饥饉全元元也。”《后汉书·陈蕃传》:“至於陛下,有何悁悁?而小人道长,营惑圣听,遂使天威为之发怒。”

(3).恳切貌。 宋 苏辙 《高安》之四:“愿涉新岁,脱去宿殃,禄命增长,骨肉和合,悁悁诚意,莫敢尽宣。” 宋 杨万里 《寄谢蜀帅袁起岩尚书阁学寄赠药物》诗:“只有 锦城 袁阁学 ,寄诗赠药意悁悁。” 清 柯煜 《题浔阳送客图为宋兰挥检讨赋》:“还君此画情悁悁,幽斋灯灺耿不眠。”

自明

不需证明,不言而喻

丹旌

旧时出丧所用的红色铭旌。 唐 柳宗元 《为韦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丹旌即路,祖奠在庭。” 宋 苏舜钦 《韩忠宪公挽词》之二:“霜风吹縞帐,野月照丹旌。”

輤车

柩车。 宋 欧阳修 《代书寄尹十一兄杨十六王三》诗:“明朝已高尘,輤车引旌纛。” 宋 曾巩 《胡太傅挽词》之二:“輤车俄就路,瑞节始还乡。”

荣辱

荣耀和耻辱

荣辱与共

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货殖列传序》

虚无

(1) 荒诞无稽

(2) 天空

高标连汗漫,向望接虚无。——柳宗元《省试观庆云图》诗

半道

半路,中途。《战国策·燕策一》:“於是因令其妾酌药酒而进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 北周 庾信 《和灵法师游昆明池》诗:“半道闻荷气,中流觉水寒。”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注辇国鹦鹉》:“此国在海西,距 中州 四十一万里,舟行半道,过 西王母 ,三年,乃达 番禺 也。” 华山 《大戈壁之夜》:“可是大戈壁没人烟,还难得找到泉水,半道上出了毛病,很危险。”

骅骝

亦作“ 驊駵 ”。 周穆王 八骏之一。泛指骏马。《荀子·性恶》:“驊騮騹驥纤离緑耳,此皆古之良马也。” 杨倞 注:“皆 周穆王 八骏名。”《史记·秦本纪》:“ 造父 以善御幸於 周繆王 ,得驥、温驪、驊駵、騄耳之駟,西廵狩,乐而忘归。” 唐 耿湋 《上将行》:“櫪下驊騮思鼓角,门前老将识风云。”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井蛙骅骝》:“井蛙不可以语海,其见小也;驊騮不可以捕鼠,其用大也。小大虽殊,其不适用一也。” 清 李渔 《蜃中楼·义举》:“恨不得一步驊騮骋到 瀟湘 。” 柳亚子 《叔老病中惠题<羿楼客籍>第一册次韵奉和》:“摇笔书生盛唱酬,天马行空似驊騮。”

秋兰

秋日的兰草。《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汉 张衡 《怨篇》:“猗猗秋兰,植彼中阿,有馥其芳,有黄其葩。”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使春枯之条,更与秋兰垂芳,陆沉之羽,復与翔鸿抚翼。”

不胜

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驴不胜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家事

(1) 家庭内部的事务

(2) 〈方〉∶家中的状况

萧瑟

(1) 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2) 寂寞凄凉

未第

谓应科举考试未中。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鼎甲》:“ 潘芝轩 尚书未第时,与其兄 树庭 中翰咸为名诸生,有声黌序。”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