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上赵侍郎生日)

作者:李刘 朝代:宋代

贺新郎(上赵侍郎生日)原文

鹄立通明殿。
又重逢、揆余初度,梦庚华旦。
不学花奴簪红槿,且看秋香宜晚。
任甲子、从新重换。
天欲东都修车马,故降神生甫维周翰。
歌崧岳,咏江汉。
明堂朝罢夷琛献。
引星辰、万人共听,风尘长算。
清昼山东诸将捷,席卷黄河两岸。
问谁在、玉皇香案。
师保万民功业别,向西京、原庙行圭瓒。
定郏鄏,卜瀍涧。

诗词问答

问:贺新郎(上赵侍郎生日)的作者是谁?答:李刘
问:贺新郎(上赵侍郎生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贺新郎(上赵侍郎生日)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李刘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刘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鹄立

如鹄延颈而立,形容盼望等待

今整勒士马,瞻望鹄立。——《后汉书·袁绍传》

通明殿

传说中 玉帝 的宫殿。 宋 苏轼 《上元侍饮楼上呈同列》诗之一:“侍臣鵠立 通明殿 ,一朵红云捧 玉皇 。” 金 元好问 《记梦》诗:“梦中望拜 通明殿 ,曾见金书两字来。”《天女散花》第二回:“天女告别,转身去了。仍驾云头进入天门,先到 通明殿 謁见 玉皇 。”

重逢

分别后又见面;再次相逢;再遇见

久别重逢

初度

出生年时,后称人的生日

皇览揆余初度兮。——《楚辞·离骚》

华旦

吉日良辰;光明盛世。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恭维右丞,维岳降神,仪我华旦。” 宋 曾巩 《进奉元丰元年同天节功德疏状》:“矧属熙朝,实标华旦,是敢虔遵象教,恭啟法筵,倾率土之欢心,祝后天之遐算。” 宋 陆游 《贺皇帝表》:“臣等身逢华旦,目覿弥文,燕至祀禖,行庆则百男是祐;鷄鸣同寝,敢祝於万年之休。”

不学

(1).不学习;不求学。《论语·季氏》:“不学《诗》,无以言。”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诚知不学之弊,硕儒之贵。” 宋 曾巩 《宜黄县县学记》:“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歟?”

(2).谓没有学问。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又以《文选》 李善 注在五臣后,其疏浅不学,几於 王侍书 题阁帖矣!”《老残游记》第三回:“兄弟以不学之资,圣恩叫我做这封疆大吏。”

花奴

(1). 唐玄宗 时 汝南王 李琎 的小名。 琎 善击羯鼓。 唐 南卓 《羯鼓录》:“上( 玄宗 )性俊迈,酷不好琴。曾听弹琴,正弄未及毕,叱琴者出,曰:‘待詔出去!’谓内官曰:‘速召 花奴 将羯鼓来,为我解秽!’” 宋 范成大 《题<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一:“御前羯鼓透春空,笑觉 花奴 手未工。”参见“ 花奴鼓 ”。

(2).猫。 宋 王洋 《酬凌季文过杨仲诚》诗:“日筛竹影花奴睡,人度禾场吠犬惊。”

秋香

(1).秋日开放的花。多指菊花、桂花。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唐 郑谷 《菊》诗:“露溼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元 白朴 《乔木查·对景》套曲:“蝉声咽,露白霜结,水冷风高,长天雁字斜,秋香次第开彻。”

(2).一种桂花的名称。 宋 王十朋 《诗序》:“与 万先之 登 丹芳岭 ,路人有手持桂花者,戏觅之,慨然相赠,且言欲施此花久矣,又言花名秋香,一名十里香。”

甲子

(1) 干支纪年或记岁数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称一个甲子,共六十年

(2) 岁月,年岁

从新

(1).向新的方面发展。《管子·侈靡》:“天地不可留,故动,化故从新。” 尹知章 注:“化其故,以就其新。” 宋 苏辙 《景灵宫奏告雅饰圣祖罢散道场朱表》:“虽道存不变而体有从新。”

(2).重新。表示从头另行开始。 宋 文天祥 《与赣州属县宰》:“郡家禀使者之命,欲於十县从新整刷一番。” 明 唐顺之 《牌》:“其一册开具各兵年貌、籍贯、每年工食银若干,其一册须要从新简閲。”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我想,人们是的确由事实而从新省悟,而事情又由此发生变化的。”

(3).重新。再一次。《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既是太师府中事体,我只道官官相护,就了其事。却如何从新又要这个人来,却不道是生菜舖中没买他处!” 清 李渔 《慎鸾交·赠妓》:“[小生]我们的盟誓久矣就发下了。[生]那是月下私盟,当不得人前公誓。今日在我面前从新发誓,以后若有变局,待我好兴问罪之师。” 鲁迅 《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对于‘第三种人’的讨论,这极有从新提起和展开的必要。”

东都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 商 代指 商丘 ,在 殷 ( 殷墟 )之东。故址在今 河南省 商丘县 。《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畧……取於 相土 之 东都 ,以会王之东蒐。” 杨伯峻 注:“ 相土 , 殷商 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 后相 即位,居 商丘 。’则, 相土 之 东都 为今 河南 商丘县 。”一说指 帝丘 (今 河南省 濮阳县 )。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 西周 指 洛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在 镐京 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 成王 合诸侯城 成周 ,以为 东都 ,崇 文 德焉。”(3) 东汉 都 洛阳 ,在 西汉 京都 长安 之东。 汉 班固 有《东都赋》。(4) 隋唐 时指 洛阳 。时京都在 长安 。《隋书·炀帝纪上》:“﹝ 大业 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 东都 还京师。”《新唐书·高宗纪》:“﹝ 显庆 二年十二月﹞丁卯,以 洛阳宫 为 东都 。”(5) 南唐 指 广陵 ,在 建康 之东。故址在今 江苏省 扬州市 。 宋 陆游 《南唐书·烈祖纪》:“﹝ 昇 元 元年﹞以 建康 为 西都 , 广陵 为 东都 。”(6) 元 代指 大梁 。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 清 侯方域 《定鼎说》:“胜国有三都焉:冬春居 大都 、 东都 …… 东都 者, 大梁 也。”

(2).代指 东汉 。 唐 韩愈 《荐士》诗:“五言出 汉 时, 苏 李 首更号。 东都 渐瀰漫,派别百川导。” 明 宋濂 《张侍讲<翠屏集>序》:“文之难言久矣。 周 秦 以前,固无庸议。下此唯 汉 为近古,至於 东都 则渐趋於綺靡。”

(3). 长安 东都门 的省称。 汉 疏广 与侄 受 同时退隐,满朝百官祖饯于 东都门 外,后以“东都”谓致仕或饯别之地。《南齐书·徐孝嗣传》:“ 世祖 问 俭 曰:‘谁可继卿者?’ 俭 曰:‘臣 东都 之日,其在 徐孝嗣 乎!’”《文选·江淹<别赋>》:“帐饮 东都 ,送客 金谷 。”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 长安 东都门 也。”参见“ 东都门 ”。

车马

(1).车和马。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诗·小雅·十月之交》:“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夫车马小义,而歷代莫悟。”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早求车马,同行共赴。”

(2).谓驰骋游乐。《汉书·郊祀志下》:“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之士虚语,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

降神

(1).谓神灵降临;使神灵降临。《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 甫 及 申 。”《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峩峩崇岳,吐符降神。” 李周翰 注:“言立五岳之精,吐其符应,降其神灵。” 宋 梅尧臣 《登长芦江口》诗:“野祝击鼓降神语,老鸦衔肉上树飞。” 郑振铎 《论武侠小说》:“黠者们便利用了这一股愤气与希望,造作了‘降神’‘授术’‘祖师神祐’‘枪炮不入’等等的邪说以引诱着他们。”

(2).迎神。《汉书·礼乐志》:“ 高祖 时, 叔孙通 因 秦 乐人制宗庙乐。大祝迎神于庙门,奏《嘉至》,犹古降神之乐也。” 汉 班固 《 * 通·礼乐》:“书下管鞀鼓笙鏞,以閒降神之乐。”

崧岳

亦作“ 崧岳 ”。1.指《诗·大雅·崧高》。旧说为 周 卿士 尹吉甫 赞美 周宣王 之作。诗中有“崧高维岳,骏极于天”之句。后因以“崧岳”褒美别人的文词。 宋 范仲淹 《又用前韵谢晏尚书以近著示及》:“ 崧岳 词欺 甫 , 甘泉 价掩 杨 。”

(2).即嵩山。 明 何景明 《昔游篇》诗:“回首向 崧岳 , 少室 高嶙峋。”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窃以为轻尘难语於 崧岳 之高,爝火奚裨於阳乌之炤者也。”

见“ 崧岳 ”。

江汉

(1). 长江 和 汉水 。《书·禹贡》:“ 江 汉 朝宗於海。”《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南国之纪。” 朱熹 集传:“ 江 汉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 江 汉 之间,不惊鸡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盖。” 清 黄景仁 《黄鹤楼用崔韵》:“欲把登临倚长笛,滔滔 江 汉 不胜愁。”

(2).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荆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内。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十:“ 江 汉 之君,悲其坠屨, 少原 之妇,哭其亡簪。”《后汉书·荀彧传》:“ 绍 既新败,众惧人扰,今不因而定之,而欲远兵 江 汉 ,若 绍 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文选·江淹<望荆山>诗》:“奉义至 江 汉 ,始知 楚 塞长。” 李善 注:“ 江 汉 , 荆 楚 之境也。”

(3).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东部地区。 唐 杜甫 《枯棕》诗:“嗟我 江 汉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鳌 注:“ 江 汉 ,指 巴 蜀 。”

(4).指 长江 与 汉水 之间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区。 陈毅 《吟 * 形势》:“ 江 汉 飞传 刘 邓捷,中原重见 李 郑 回。”

明堂

(1) 〈方〉∶打晒粮食的场地;院子

(2)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琛献

献贡。 元 贡师泰 《上京大宴和樊时中侍御》诗:“蕃国来琛献,边陲絶绎骚。”

星辰

星的总称

日月星辰

风尘

(1) 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杜甫《赠别贺兰铦》

风尘仆仆

(2) 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风尘知己

(3) 旧指娼妓生涯

沦落风尘

长算

(1).亦作“ 长筭 ”。长远之计。《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太傅离少主,履敌庭,恐非良计长算之术也。”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长筭屈於短日,远迹顿於促路。”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据一时之见,而欲立万世之规,恐终非谋国之长筭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丈夫以四海为事,只是这样潜藏于此,原非长算。”

(2).长寿。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检之以恬愉,增之以长算。” 唐 独孤及 《唐故虢州宏农县令天水赵府君墓志》:“夫人宜登期颐,奈何不淑,遽夺长算。”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方务德侍郎寿》词:“多少活人阴德,合享无边长算,惟有我知君。”

清昼

白天。 唐 李白 《秦女休行》:“手挥白杨刀,清昼杀讎家。” 宋 杨万里 《题望韶亭》诗:“ 嶧山 桐树半夜鸣, 泗水 石头清昼跃。” 清 王贵一 《观仲儒熹儒煮茗》诗:“熏风破微炎,细雨洒清昼。”

山东

中国东部沿海的省,简称鲁。面积15.3万平方公里,人口8493 万(1990),省会济南。山东工农业总产值居全国前列,经济作物花生、棉花、烟草居 全国前列,烟台苹果,肥城桃,平度葡萄久有盛名。胜利油田及由此发展的石油化工在国内占重要地位。是全国重要黄金产地

席卷

(1) 形容卷东西像卷席子一样

三秦如席卷, 燕赵一齐休。——《三国志平话》

席卷天下。——汉· 贾谊《过秦论》

(2) 迅速有力地掠过

飓风席卷该岛屿,摧毁了岛上所有的建筑物

黄河

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流经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每年达16亿吨,除12亿吨入海外,有4亿多吨沉积在下游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为有名的“地上河”

两岸

水流两旁的陆地。《宋书·刘钟传》:“ 循 先留别帅 范崇民 以精兵高舰据 南陵 ,夹屯两岸。” 唐 李白 《望天门山》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茅盾 《子夜》一:“现在沿这 苏州河 两岸的各色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半尺。”

玉皇

中国道教崇奉的天帝,即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简称玉皇大帝或玉帝。原是光严妙乐国王子,后舍弃王位到普明秀岩山中修道功成,辅国救民,济度众生。又经历亿万劫才修成“玉皇大帝”。住在天上玉清境三元宫,是总管天上、人间一切祸福的尊神

香案

香几,用来放香炉的长方形桌子

师保

(1).古时任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易·繫辞下》:“无有师保,如临父母。”《书·太甲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宋史·彭龟年传论》:“ 彭龟年 、 黄裳 、 罗点 以青宫师保之旧,尽言无隐。”

(2).泛指老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自此验之:每有事荒废,则其容戚;数日攻苦,则其容笑。於是朝夕悬之,如对师保。” 清 龚自珍 《抱小》:“小学者,子弟之学。学之以侍父兄师保之侧,以待父兄师保之顾问者也。”

(3).犹教养。《书·君陈》:“昔 周公 师保万民,民怀其德。”《左传·襄公十四年》:“昔伯舅 大公 ,右我先王,股肱 周 室,师保万民。”

万民

众百姓,人民

外朝以询万民。——清· 刘开《问说》

功业

(1) 功勋与事业

千秋功业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士农工商所从事的事业或工作

民勤于力则功业牢

(3) 工作的成绩,成果

西京

古都名。(1) 西汉 都 长安 , 东汉 改都 洛阳 ,因称 洛阳 为 东京 , 长安 为 西京 。(2) 隋炀帝 建 洛阳 为 东京 ,因称 长安 为 西京 。(3) 唐 显庆 二年,以 洛阳 为 东都 ,因称 长安 为 西都 ,一称 西京 , 天宝 元年,定称 西京 , 至德 二载,改称 中京 。(4) 唐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因 凤翔 是两京未复时 肃宗 之驻地,改 凤翔郡 为 凤翔府 ,建号 西京 , 上元 元年,废京号。(5) 南诏王 寻阁劝 时,以 太和 (指 羊苴咩城 )为 西京 ,至 世隆 称帝,改称 中都 。(6)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四月 李存勖 即帝位于 魏州 ,以 魏州 为 东京 兴唐府 ,以即位前的 晋王 旧都 太原府 为 西京 ,十一月复 唐 旧制改 西京 为 北京 。(7)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十一月复 唐 旧制以 京兆府 为 西京 ,至 晋 天福 三年罢京。(8) 五代 后晋 天福 三年自东都 河南府 迁都 汴州 ,以 汴州 为 东京 开封府 ,改东都 河南府 为 西京 , 汉 周 及 北宋 沿袭不改。(9) 辽 重熙 十三年,升 云州 为 大同府 ,建号 西京 ,沿至 金 代不改。(10) 明 李自成 改 西安 曰 长安 ,称 西京 。(11) 明 张献忠 以 蜀 王府为宫, 成都 曰 西京 。

原庙

在正庙以外另立的宗庙。《史记·高祖本纪》:“及 孝惠 五年,思 高祖 之悲乐 沛 ,以 沛宫 为 高祖 原庙。” 裴骃 集解:“谓‘原’者,再也。先既已立庙,今又再立,故谓之原庙。” 唐 唐彦谦 《长陵》诗:“ 丰 上旧居无故里, 沛 中原庙对荒丘。”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庙在郡国亦名原庙》:“﹝ 汉惠帝 ﹞乃詔有司立原庙,原庙之名始此。原者,如原蚕之原,既有大庙,又有此庙,是取‘重’、‘再’为义也。” 清 吴伟业 《钟山》诗:“金棺移塔思原庙,玉匣藏衣记奉常。”

圭瓒

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形状如勺,以圭为柄,用于祭祀。《书·文侯之命》:“ 平王 锡 晋文侯 秬鬯圭瓚。” 孔 传:“以圭为杓柄,谓之圭瓚。”《礼记·王制》:“﹝诸侯﹞赐圭瓚,然后为鬯,未赐圭瓚,则资鬯於天子。” 郑玄 注:“圭瓚,鬯爵也。”《汉书·王莽传上》:“於是 莽 稽首再拜……左建朱鉞,右建金戚,甲胄一具,秬鬯二卣,圭瓚二。”《南齐书·乐志》:“膋鬯芬,圭瓚瑟。灵之来,帝閽开。” 清 赵翼 《岳祠铜爵》诗:“聊抵鼎铭传世古,何须圭瓚报功多。”

郏鄏

周 朝东都。故地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 杨伯峻 注:“ 郟鄏 即 桓 七年《传》之 郟 , 周 之 王城 , 汉 之 河南 ,在今 洛阳市 。《楚世家》索隐云:按《周书》, 郟 , 雒 北山名,音甲。鄏谓田厚鄏,故以名焉。” 明 陈子龙 《送张玉笥中丞擢河道少司空随召陛见》诗:“ 周 室保釐分 郟鄏 , 汉 家底绩念 宣房 。” 清 魏源 《观往吟》之五:“祈天承命 郟鄏 鼎, 子胥 范增 见何隘!”

瀍涧

瀍水 和 涧水 的并称。 东周 以来的古都 洛阳 (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 瀍水 直穿城中, 涧水 环其西,故多以二水连称谓其地。 唐 孟浩然 《题李四十庄兼赠綦毋校书》诗:“左右 瀍 涧 水,门庭 緱氏山 。” 明 夏完淳 《燕问》:“磽瘠险阻,古为战区,不足以荣华 瀍 涧 ,附丽皇极也。” 清 顾炎武 《将远行作》诗:“朝驰 瀍 涧 宅,夕宿 殽 函 都。”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