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吴门即事

作者:汪道会 朝代:明代

中秋吴门即事原文

八月吴台暑气微,素魄濯露扬清辉。

菱舟出浦欸乃唱,莲塘夹岸熠耀飞。

浣纱女儿双白足,织锦小妇流黄机。

青丝画舫冶游子,挟瑟鸣琴午夜归。

诗词问答

问:中秋吴门即事的作者是谁?答:汪道会
问:中秋吴门即事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中秋吴门即事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汪道会的名句有哪些?答:汪道会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参考注释

吴台

指 春秋 吴王 阖闾 (一说 夫差 )所筑之 姑苏台 (在 江苏 吴县 西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吾有一亲表,作《七夕》诗云:‘今夜 吴臺 鹊,亦共往填河。’” 唐 骆宾王 《宿山庄》诗:“露积 吴臺 草,风入 郢门 楸。” 唐 李嘉祐 《春日长安送从弟尉吴县》诗:“人向 吴臺 远,鶯飞 汉 苑多。”

暑气

盛夏的热气

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水浒传》

素魄

月的别称。亦指月光。 南朝 梁简文帝 《京洛篇》:“夜轮悬素魄,朝光荡碧空。”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五:“素魄衔夕岸,緑水生晓潯。” 宋 周邦彦 《倒犯·新月》词:“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水浒传》第二回:“彩霞照万里如银,素魄映千山似水。” 清 姚鼐 《乙卯二月望夜与胡豫生观月有咏》:“素魄行无极,光霽旷来临。”

清辉

清光。多指日月的光辉。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否终则承之以泰,晦极则清辉晨耀。” 唐 杜甫 《月圆》诗:“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明 高启 《次韵周谊秀才对月见寄》:“登楼强欲揽清辉,刁斗连营不堪听。” 郁达夫 《出奔》三:“但从窗隙里漏进来的亮光,还不是天明的曙色,却是积雪的清辉。” 闻一多 《神话与诗·说舞》:“灌木林中一块清理过的地面上,中间烧着野火,在满月的清辉下,吐着熊熊的赤焰。”

欸乃

象声词。开船的摇橹声

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夹岸

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晋 陶潜 《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繽纷。” 唐 杜牧 《隋堤柳》诗:“夹岸垂杨三百里,祇应图画最相宜。” 许地山 《桥边》:“夹岸遍是桃林:桃实、桃叶映入水中,更显出溪边底静谧。”

熠耀

(1).光彩;鲜明。《诗·豳风·东山》:“仓庚于飞,熠燿其羽。” 郑玄 笺:“熠燿其羽,羽鲜明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戴金摇之熠燿,扬翠羽之双翘。” 唐 张鷟 《游仙窟》:“罗衣熠燿,似彩凤之翔云。”亦指闪烁。 朱自清 《灯光》诗:“那泱泱的黑暗中熠耀着一颗黄黄的灯光。”

(2).燐火,鬼火。《诗·豳风·东山》:“町畽鹿场,熠燿宵行。” 毛 传:“熠燿,燐也。燐,萤火也。” 段玉裁 订:“﹝荧火﹞谓鬼火荧荧然者也。”

(3).借指萤火虫。 唐 元稹 《江边四十韵》:“断帘飞熠燿,当户网蠨蛸。” 宋 苏轼 《秋怀》诗之一:“熠燿亦求偶,高屋飞相追。” 明 何景明 《中秋十七夜留康德涵饮》诗之二:“屏营独抚膺,仰观熠燿流。”

(4).显耀。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故虽荣华熠燿,无结秀之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 成化 时有方士 李孜 、释 继晓 , 正德 时有色目人 于永 ,皆以方伎杂流拜官,荣华熠燿,世所企羡。”

(5).犹飘扬。《老残游记》第十回:“耳中但听得风声,水声,人马蹙踏声,旌旗熠燿声,干戈击轧声,金鼓薄伐声。”

女儿

(1)

(2) 某人直系血统或过继的下一代女性

(3) 一个家族的女性后代

张家女儿,李家女儿

(4) 自起源或出身衍生而来的似属于女性的事物

美国是大不列颠的女儿

(5) 女孩

昔作女儿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白足

(1).指白足和尚。 唐 李白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诗:“ 吴 风 谢安 屐,白足傲履韈。” 宋 陈师道 《送法宝禅师》诗:“慇懃礼白足,吾为 泰山 溜。” 明 袁宏道 《别黄道元信笔题扇上》诗:“乞饭随白足,佣经皈大圣。” 清 孙枝蔚 《胜音上人持张虞山书见访兼示与淮上诸子唱和》:“谢客常晏坐,观心颇自如。白足忽到门,手持老友书。”参见“ 白足和尚 ”。

(2).赤足;光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尸变》:“乃从被底渐渐出手得袴,遽就著之,白足奔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 莱阳生 ﹞因过叩 朱氏 之门, 朱 白足出逆。”

织锦

(1) 锦缎

(2) 一种织有图画、像刺绣一样的丝织品,是杭州等地的特产

小妇

(1).妾;小老婆。《汉书·元后传》:“ 凤 ( 王凤 )知其小妇弟 张美人 尝已适人,於礼不宜配御至尊,託以宜子,内之后宫。” 颜师古 注:“小妇,妾也。”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杨希仲》:“主人小妇,少而荡。”《红楼梦》第九回:“小妇养的,动了兵器了。”

(2).妯娌中行次最幼者,小儿子的妻子。《乐府诗集·相和歌辞·长安有狭斜行》:“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 洛阳 。三子俱入室,室中自生光。大妇织綺紵,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琴上高堂。” 宋 陈造 《田家谣》:“中妇輟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顽过日。” 清 方文 《述哀》诗:“大妇中风死,外家搆成隙。小妇横被戕,胎堕復脑坼。”

(3).年轻妇女。 唐 杜甫 《草阁》诗:“泛舟惭小妇,飘泊损红颜。” 唐 刘长卿 《疲兵篇》诗:“小妇十年啼夜织,行人九月忆寒衣。” 清 郑燮 《姑恶》诗:“小妇年十二,辞家事翁姑。”

(4).妇人自称。《西游记》第二三回:“前年大不幸,又丧了丈夫。小妇居孀。今岁满服。”参见“ 小妇人 ”。

流黄

(1).褐黄色。《文选·江淹<别赋>》:“慙幽闺之琴瑟,晦高臺之流黄。” 李善 注引《环济要略》:“间色有五:紺、红、縹、紫、流黄也。”《西京杂记》卷二:“ 会稽 岁时献竹簟供御,世号为流黄簟。” 宋 高似孙 《纬略》卷七:“ 潁子颜 曰……中央土,土色黄,黄加黑为流黄,流黄为中央之间色。”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凡地球以上,人种五,其色黄、白、黑、赤、流黄。”

(2).褐黄色的物品。特指绢。《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大妇织綺罗,中妇织流黄。”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丑]手执流黄。[浄]你会织作,一发从我罢。” 清 周宸藻 《浪淘沙》词:“玉梭和泪织流黄,蹙得远山眉又浅,怕整残妆。”

(3).玉名。《淮南子·本经训》:“甘露下,竹实满,流黄出而朱草生。” 高诱 注:“流黄,玉也。”

(4).香名。《太平御览》卷九八二引 三国 吴 康泰 《吴时外国传》:“流黄香出 都昆国 ,在 扶南 南三千餘里。”

(5).即硫黄。《文选·张衡<南都赋>》:“赭堊流黄。” 李善 注引《本草经》:“石流黄生 东海 牧阳山 谷中。” 前蜀 贯休 《送僧归日本》诗:“流黄山火著,碇石索雷鸣。”

青丝

(1) 黑发

一缕青丝

(2) 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3) 青色的丝绳

画舫

装饰华丽的游船

游子

久居他乡或异国之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效《游子吟》

浮云蔽白曰,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

浮云游子意。——唐· 李白《送友人》

鸣琴

(1).琴。《韩非子·说林下》:“ 文子 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珮,此人遗我玉环。’” 晋 陆机 《拟东城一何高》诗:“闲夜抚鸣琴,惠音清且悲。” 唐 柳宗元 《李西川荐琴石》诗:“远师 騶忌 鼓鸣琴,去和《南风》愜 舜 心。”

(2).弹琴。 唐 高适 《登子贱琴堂赋诗》之一:“ 宓子 昔为政,鸣琴登此臺。” 唐 黄滔 《湘中赠张逸人》诗:“鸣琴坐见燕鸿没,曳履吟忘野逕赊。”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作邑启事》:“鸣琴堂上,将貽不治事之讥;投巫水中,必得擅 * 之罪。”

(3).《吕氏春秋·察贤》:“ 宓子贱 治 单父 ,弹鸣琴,身不下堂而 单父 治。”后因用“鸣琴”称颂地方官简政清刑,无为而治。 唐 郎士元 《送长沙韦明府》诗:“遥知讼堂里,佳政在鸣琴。” 明 王錂 《寻亲记·修筑》:“下官 封丘县 宰是也。才非雉锦,政忝鸣琴。”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製锦功偏著,鸣琴政自循。”

午夜

指夜里十二点钟前后;半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