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美成帅荆南

作者:郭印 朝代:宋代

送韩美成帅荆南原文

何国不生士,汝颍独多奇。
公於辈行中,玉洁了无玼。
少年游宦场,英誉蔚四驰。
郎宿争璀璨,使星胜光辉。
去恶如去草,根本须芟夷。
就义若就渴,事难必勇为。
奸吏戢猛虎,良民抚婴儿。
髦节已历试,人讶锋车迟。
遗爱犹在益,去思今满夔。
行行远荆州,迤逦近丹墀。
深嗟鹢首东,孤猿失攀依。
愁看巫峡内,江山气惨恓。
但同此邦民,日日诵清徽。
它年黄阁下,簪屦或收遗。

诗词问答

问:送韩美成帅荆南的作者是谁?答:郭印
问:送韩美成帅荆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郭印的名句有哪些?答:郭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何国

古代西域国名。《北史·西域传·何国》:“ 何国 ,都 那密水 南数里,旧是 康居 地也……东去 瓜州 六千七百五十里。 大业 中,遣使贡方物。”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僧伽何国人》:“ 泗洲大圣 《僧伽传》云:‘和尚 何国 人也……近读《隋史》《西域传》,乃有 何国 。’”

多奇

谓超群出众;多有奇异之处。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近之既妖,远之有望。骨法多奇,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 晋 陆机 《辩亡论》上:“宾礼名贤,而 张昭 为之雄;交御豪俊,而 周瑜 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 唐 卢照邻 《宿晋安亭》诗:“闻有弦歌地,穿凿本多奇。游人试一览,临玩果忘疲。”

辈行

(1).辈分,行辈。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读书著文,其誉蔼鬱,当时名公,皆折官位辈行,愿为交。” 宋 陈亮 《甲辰秋答朱元晦秘书熹书》:“若犹未免以成败较是非,以品级论辈行,则涂穷之哭岂可復为世人道哉!” 杨朔 《月黑夜》:“不过咱们这里不讲究选村长,谁的年纪高,辈行大,再会办办事,就抓住谁当。”

(2).同辈的人。《新唐书·萧嵩传》:“时 崔琳 、 王丘 、 齐澣 皆有名,以 嵩 少术学,不以辈行许也。” 宋 文天祥 《山中谩成柬刘方斋》诗:“二三辈行惟须醉,多少公卿未得归。”

玉洁

洁白明净如玉

玉洁的月亮

了无

全无;毫无。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空有疲困之劳,了无錙銖之益也。” 唐 李白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序:“自小驯狎,了无惊猜。” 清 袁枚 《新齐谐·山阴风灾》:“二十四日晨起,天气清和,了无变态。”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宦场

官场。 清 薛福成 《上阎尚书书》:“昔 胡文公 有言:凡染宦塲与緑营习气者,文武两涂,万无可用,只宜屏弃。”

四驰

谓传播四方。 唐 韩愈 《知名箴》:“内不足者,急於人知;霈焉有餘,厥闻四驰。” 宋 梅尧臣 《鱼琴赋》:“日击而椎,主彼齐众之律令,则声闻嚣尔而四驰。” 元 方回 《送邓善之提调写金经》诗:“一室万里限户閾,脚跟不动名四驰。”

璀璨

形容光彩夺目

阳光璀璨

使星

《后汉书·李郃传》:“ 和帝 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謡。使者二人当到 益 部,投 郃 候舍。时夏夕露坐…… 郃 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 益州 分野。’”后因称使者为“使星”。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九:“稠叠多幽事,喧呼閲使星。” 清 赵翼 《树斋述庵奉使秦邮扁舟往晤》诗:“难得两使星,皆是我旧雨。”

光辉

光明,灿烂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土地》

根本

(1) 完全

我根本就不赞成你的主张

(2) 简直;从来

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

这种事我根本没干过

(3) 彻底

必须根本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

芟夷

(1).除草;刈除。《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芳蕙芟夷,臭鲍佩御。” 唐 杜甫 《除草》诗:“芟夷不可闕,疾恶信如讎。”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我在这里虽然开不出甚么美的好花来,但如路旁的杂草那样,总可以迸发几株罢?遇着别有会心的 周茂叔 ,他是不会芟夷它的呢。”

(2).裁减;删削。《<尚书>序》:“芟夷烦乱,翦截浮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桓宣武 与 郗超 议芟夷朝臣。条牒既定,其夜同宿。” 宋 陈亮 《又乙巳春书之一》:“芟夷史籍之繁词,刊削流传之讹谬。”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若徒以交通为务,旧所承用,一切芟夷,学术文辞之章章者,甚则弃捐,轻乃裁减,斯则其道大觳,非宜民之事也。”

(3).铲除;削平。《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 操 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 荆州 ,威震四海。” 宋 司马光 《进古文<孝经>指解表》:“ 并州 者, 太宗皇帝 所以芟夷僭乱,混壹九围。” 明 方孝孺 《东瓯王神道碑铭》:“芟夷僭盗,荡涤兇奸。”

(4).杀戮。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人君有赫斯之怒,芟夷之诛,黄鉞一挥,齐斧暂授,则伏尸千里,流血滂沲。” 唐 柳宗元 《战武牢》诗:“铺施芟夷,二主缚。”《明史·曹兴传》:“於是勇力武健之士芟夷略尽,罕有存者。”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芟夷我人民,淫僇我子女,搜括我财货,窃据我政权。”

就义

为正义事业而被敌人残杀

就义之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难必

难以肯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立宪之事,既如是繁重,而程度之能之与否,又在难必之数。” 鲁迅 《书信集·致王志文》:“唯近来之出版界,真是战战兢兢,所以能登与否,亦正难必。”

奸吏

枉法营私的官吏。《管子·七法》:“姦吏伤官法,姦民伤俗教。”《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騶忌子 曰:‘谨受令,请谨脩法律而督姦吏。’” 唐 李白 《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惠如春风,三月大化。姦吏束手,豪宗侧目。”《旧唐书·崔郾传》:“居内忧,释服为吏部员外。姦吏不敢欺,孤寒无援者未尝留滞,銓叙之美,为时所称。”

猛虎

即老虎

猛虎下山

良民

(1) 旧时指一般的平民(区别于贱民)

(2) 旧时指安分守己的善良百姓

婴儿

(1) 初生的幼儿

(2) 一周岁内的儿童

(3) 道教称铅为“婴儿”

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西游记》

(4) 又如:婴儿姹女(道教称铅和汞)

髦节

古代使者所持的竹节,以牦牛尾作饰。髦,通“ 旄 ”。《后汉书·孔融传》:“ 日磾 以上公之尊,秉髦节之使。”

历试

屡试,多次考验或考察。《孔丛子·论书》:“ 尧 既得 舜 ,歷试诸难。” 晋 葛洪 《抱朴子·接疏》:“以长才而遇深识,则不待歷试,而相知之情已审矣。”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自古用人,必须歷试,虽有卓异之器,必有已成之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大理法官,皆亲节案,不得使吏人……盖欲士人躬亲职事,格吏奸,兼歷试人才也。”

锋车

即追锋车。常指朝廷用以征召的疾驰之车。 宋 陈师道 《贺亳州林枢密书》:“恐坐席之未温,而锋车之迅召。” 宋 张孝祥 《蝶恋花·送刘恭父》词:“衮衮锋车还急詔。满眼 瀟湘 ,总是恩波渺。” 清 吴伟业 《送曹秋岳以少司农迁广东左辖》诗之一:“早晚 酇侯 能荐达,锋车好促舍人装。” 靳荣藩 集览引《晋书·舆服志》:“追锋之名,盖取其迅速也。”参见“ 追锋车 ”。

遗爱

(1).谓遗留仁爱于后世。《国语·晋语二》:“死必遗爱,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汉书·叙传下》:“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餘思。” 唐 王维 《故右豹韬卫长史赐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门而鳧舃,皆为政以德,遗爱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广济》诗:“知君忠孝志,遗爱 楚 人间。”

(2).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天子以 张翕 有遗爱,乃拜其子 湍 为太守。” 晋 陶潜 《影答形》诗:“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爱的人。《左传·昭公二十年》:“及 子产 卒, 仲尼 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杜预 注:“ 子产 见爱,有古人之遗风。”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治国以体,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餘泣。虽古之遗爱,何以加兹。”《新唐书·崔琳传》:“﹝ 崔琳 ﹞ 天宝 二年卒,祕书监 潘肃 闻之,泫然曰:‘古遗爱也!’”

(4).爱未遍及;偏爱。《后汉书·宦者传·张让》:“ 扶风 人 孟佗 ,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竭馈问,无所遗爱。奴咸德之。”

(5).谓抛弃亲爱之人。《宋书·氐胡传·胡大且渠蒙逊》:“臣伏寻 头元嘉 以来,实有忠诚於国,弃亲遗爱,诚在可嘉。”

(6).指死者遗留下的所爱的人或物。《西湖佳话·六桥才迹》:“太后因不悦道:‘先帝遗爱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个释放之意。”

去思

谓地方士民对离职官吏的怀念。语出《汉书·何武传》:“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託,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弥结。”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书》:“ 广陵 尝得明公镇抚,民俗去思未远。” 郁达夫 《留别同学》诗:“ 鲁君 不解封 东岳 ,莫立丰碑作去思。”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况进展或时序运行。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逯钦立 注:“行行,渐渐。” 唐 王建 《行见月》诗:“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

(3).犹言走一走。《西游记》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这猴儿不去取经,却来我处何干?’ 行者 道:‘取经取经,昼夜无停;有些阻碍,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尧臣 《送毛秘校罢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诗:“以此赠行行,无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韩愈 《柳溪》诗:“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 明 袁凯 《京师得家书》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归乡。” 林庚白 《坡行即目》诗:“炊烟燹后行行泪,物价兵间寸寸金。”

(2).各行各业。参见“ 行行出状元 ”。

刚强负气貌。《论语·先进》:“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贡 ,侃侃如也。子乐。” 何晏 集解:“ 郑 曰:‘乐各尽其性,行行,刚强之貌。’” 唐 元稹 《青云驿》诗:“上天勿行行,潜穴勿悽悽,吟此青云諭,达观终不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赵 行行殊不置意。”

荆州

(1).古“九州”之一。在 荆山 、 衡山 之间。 汉 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相当于今 湘 鄂 二省及 豫 桂 黔 粤 的一部分; 汉 末以后辖境渐小。 东晋 定治 江陵 (现属 湖北 ),为当时及 南朝 长江 中游重镇。 明 清 置府,后废。《书·禹贡》:“ 荆 及 衡阳 惟 荆州 。”参阅《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八、《嘉庆一统志》卷三四四。

(2). 唐 韩朝宗 曾任 荆州 长史,为时人所推重,称 韩荆州 。见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后因以“荆州”称己所推重之士。 明 章懋 《与张都运吉》书:“愿识荆州,为日久矣!”参见“ 识荆 ”。

迤逦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连绵貌。 南朝 齐 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轮上》:“她把眼从窗户望出去,是迤逦不断的青山。”

(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盖本处地势,自 银林堰 以西,地形从东迤邐西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上》:“在东北、西北,由 东三省 、内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与 俄 接壤。”

(4).缓行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别了众名姬,擕着琴剑书箱,扮作游学秀士,迤邐上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尸,幸赖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陈》:“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

(5).渐次;逐渐。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餘可迤邐还。”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景阳鐘动,临风隐隐犹闻。”《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丹墀

宫殿前的红色台阶及台阶上的空地

鹢首

(1).船头。古代画鷁鸟于船头,故称。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叶法善》:“ 法善 徐谓侍者曰:‘取我黑符投之鷁首。’”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甘棠失目》:“岸先檥巨舟,即挽使登。鷁首掛金书牌,刻‘敕赐职医’字。” 明 张煌言 《舟行阻风口号》之二:“明朝鷁首还东指,禁得谁摶万里风。” 蔡元培 《美术的起原》:“﹝歌词﹞偶然有出于好奇心的:如 澳 人初见汽车的喷烟,与商船的鷁首,都随口编作歌词。”

(2).泛指船。《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 宋 京镗 《雨中花·重阳》词:“惜别未催鷁首,追欢且醉蛾眉。” 清 金人瑞 《送李宝弓司理内召》诗之二:“公代豸冠来接事,我从鷁首得陪游。”

攀依

攀附,依附。 唐 黄滔 《致刑部郑郎中启》:“岂唯上贺于高翔,仍喜旁陈其末艺,永期指教,毕愿攀依。”

巫峡

(1). 长江三峡 之一。一称 大峡 。西起 四川省 巫山县 大溪 ,东至 湖北省 巴东县 官渡口 。因 巫山 得名。两岸绝壁,船行极险。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 巫峡 ,盖因山为名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絶。故渔者歌曰:‘ 巴 东 三峡 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 杨炯 《巫峡》诗:“ 三峡 七百里,惟言 巫峡 长。” 宋 苏轼 《巫山》诗:“ 瞿塘 迤邐尽, 巫峡 峥嶸起。” 郭沫若 《月蚀》:“ 巫峡 中的奇景,恐怕是全世界中所没有的。”

(2). 战国 宋玉 《高唐赋》记 楚襄王 游 云梦 台馆,有 楚怀王 梦与 巫山 神女相会的故事,后遂以“巫峡”称男女幽会之事。 唐昭宗 《巫山一段云》词:“冰眸莲脸见长新, 巫峡 更何人。” 宋 陈德武 《玉蝴蝶·雨中对紫薇》词:“梦回 巫峡 ,春在瑶池。”《宦海》第十五回:“﹝ 木观察 ﹞虽然丁了艰,却不肯守着居丧的礼节,在那寝苫枕块的时候,还要寻那 阳臺 巫峡 的风流。”参见“ 巫山 ”。

江山

江河和山岭,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险固。——《资治通鉴》

江山如画。——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日日

(1) 天天

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

清徽

(1).犹清操。《晋书·宗室传论》:“﹝ 安平 ﹞清徽至范,为 晋 宗英。” 唐 钱起 《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诗:“ 靖节 昔高尚,令孙嗣清徽。” 明 归有光 《河南策问对二道》:“ 深源 之清徽雅量,固自为众议所归,而 桓温 尤忌之。”

(2).清美的音声;高雅的谈吐。 晋 潘尼 《答杨士安》诗:“俊德貽妙诗,敷藻发清徽。” 宋 司马光 《同范景仁寄修书诸同舍》诗:“愿名思友操,播之清徽琴。” 清 黄景仁 《咏怀》:“好风入怀抱,可以发清徽。”

它年

以后的某年或某一时期。《秦併六国平话》卷上:“讲武储粮图再举,它年六国一齐休。” 明 高启 《九日与客登虎丘》诗:“它年何必问谁健,但令不负持螯手。”

黄阁

亦作“黄閤”。 1. 汉 代丞相、太尉和 汉 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门,厅门涂黄色,以区别于天子。 汉 卫宏 《汉旧仪》卷上:“﹝丞相﹞听事阁曰黄阁。”《宋书·礼志二》:“三公黄閤,前史无其义……三公之与天子,礼秩相亚,故黄其閤,以示谦不敢斥天子,盖是 汉 来制也。”后因以黄阁指宰相官署。 唐 韩翃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巡边》诗:“黄阁开帷幄,丹墀侍冕旒。” 元 耶律楚材 《为子铸作诗三十韵》:“我祖建四节,功烈光黄閤。”

(2). 唐 时门下省亦称黄阁。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旧史《严武传》迁给事中,时年三十二。给事中属门下省, 开元 曰黄门省,故云‘黄閤’。”

(3).借指宰相。 唐 钱起 《送张员外出牧岳州》诗:“自怜黄阁知音在,不厌彤幨出守频。” 宋 司马光 《和始平公郡斋偶书》:“ 赤松 雅意思轻举,黄阁群心望復还。”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辨冤》:“説甚么黄阁经纶肃万方。”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补遗:“ 陈桂林 文恭 宏谋 ,黄阁雍容。”

簪屦

亦作“ 簪履 ”。簪笄和鞋子。常以喻卑微旧臣。《魏书·于忠传》:“皇太后圣善临朝,衽席不遗,簪屨弗弃。”《旧唐书·高士廉传》:“臣亡舅 士廉 知将不救,顾谓臣曰:‘至尊覆载恩隆,不遗簪履,亡殁之后,或致亲临。’” 宋 曾巩 《贺韩相公启》:“ 巩 一去朝行,六更岁序。顾兹旧物,自惭簪屨之微;保是孤生,方赖陶钧之赐。”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