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耕作蚕织二图即用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耕作蚕织二图即用程原文

阔室置机架,有轴亦有栏。

往还抛玉梭,那辞素手寒。

错综乃成功,万丝得一端。

织女若是劳,布衣已原单。

诗词问答

问:题耕作蚕织二图即用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耕作蚕织二图即用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寒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八

参考注释

往还

去和来;往来

玉梭

(1).织布梭的美称。 隋 江总 《内殿赋新诗》:“织女今夕渡银河,当见新秋停玉梭。” 唐 李峤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 元 姚燧 《凭阑人》曲:“织就回文停玉梭,独守银灯思念他。”

(2).妇女首饰名。 宋 黄庭坚 《鹧鸪天》词:“背人语处藏珠履,覰得羞时整玉梭。”

素手

(1).洁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唐 李白 《游泰山》诗之一:“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宋 陆游 《岳池农家》诗:“小姑画得城中眉,一双素手无人识。”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起来携素手,鬢云乱,月照纱橱人未眠。”

(2).犹言徒手,空手。《 * 词话》第二二回:“你 应二爹 今日素手,促忙促急,没曾带的甚么在身边,改日送胭脂钱来罢。”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赵媒婆》:“老身即便相付,再来亦素手矣。”川剧《拉郎配》第五场:“老丈,学生素手到此,怎敢叨扰。”

错综

(1) 纵横交叉

错综复杂

(2) 交错配合;综合

错综群言

成功

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

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三国演义》

一端

(1).指物件的一头。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门口是一块活板,人一进门,踏着木板的这一端,塑在那一端的他便扑过来,铁索正套在你脖子上。”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我得了一支五彩漆管的铅笔,一端有个橡皮帽子。”

(2).指事情的一点或一个方面。 汉 王充 《论衡·实知》:“夫术数直见一端,不能尽其实。”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过半矣。” 清 方苞 《读邶鄘至曹桧十一国风》:“或同始而异终,或将倾而復植,岂可以一端尽哉?” 鲁迅 《呐喊·端午节》:“他自己说,他是自从出世以来,只有人向他来要债,他从没有向人去讨过债,所以这一端是‘非其所长’。”

(3).表布帛数量。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合为一匹,一端为半匹,其长度相当于二丈。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夫中国一端之縵,得 匈奴 累金之物。”《古诗十九首》之十八:“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币锦二两” 晋 杜预 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所谓匹也。”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张友正 ﹞与染工为邻,或问其故。答曰:‘吾欲假其縑素学书耳。’于是与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酬二百金。如是日书数端。”

(4).方言。表示一舀的数量。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七:“ 盛佳秀 舀了一端饲。”

织女

(1) 织女星的古俗称

(2) 从事纺织的女子

若是

——一般用在偏正复句中偏句的开头,表示假设,相当于“要是”、“如果”,正句中常用“就”、“便”跟它相呼应

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水浒传》

他若是不去,我们就让别人去

布衣

(1) 麻布衣服(古时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

(2) 平民百姓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有布衣毕昇。——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