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溪馆呈丘义兴

作者:严维 朝代:唐代

荆溪馆呈丘义兴原文

失路荆溪上,依人忽暝投。
长桥今夜月,阳羡古时州。
野烧明山郭,寒更出县楼。
先生能馆我,无事五湖游。

诗词问答

问:荆溪馆呈丘义兴的作者是谁?答:严维
问:荆溪馆呈丘义兴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荆溪馆呈丘义兴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严维的名句有哪些?答:严维名句大全

严维荆溪馆呈丘义兴书法欣赏

严维荆溪馆呈丘义兴书法作品欣赏
荆溪馆呈丘义兴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263_11

参考注释

失路

(1).迷失道路。《韩非子·解老》:“使失路者而肯听习问知,即不成迷也。” 唐 方干 《初归镜中寄陈端公》诗:“云岛採茶常失路,雪龕中酒不关扉。”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小人失路,茫茫无所之。”

(2).指放弃正道。《楚辞·九章·惜诵》:“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

(3).喻不得志。 汉 扬雄 《解嘲》:“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唐 钱起 《送邬三落第还乡》诗:“十年失路谁知己,千里思亲独远归。” 清 郑燮 《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而一二失路名家,落魄贵胄,借祖宗以欺人,述先代而自大。”

依人

(1).谓与人亲近不离。 唐 李建勋 《白雁》诗:“差池失羣久,幽独依人切。” 清 金农 《石闾晓起将游洞阳山中》诗:“依人香草如 湘曲 ,争旦清猿似峡中。”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忽然仰头看见依人的素月,不觉深悔归来之早了!”

(2).依附他人。《花月痕》第二回:“我这回出都,好像比他强多,其实沦落天涯,依人作计,正復同病相怜也。”

长桥

桥名。在 江苏省 宜兴市 ,建于 东汉 时,相传为 晋 周处 斩蛟处,又名 蛟桥 。桥跨 荆溪 ,又名 荆溪桥 。《晋书·周处传》:“ 南山 白额猛兽, 长桥 下蛟,并子为三矣。”《初学记》卷七引 晋 祖台之 《志怪》:“ 义兴郡 溪渚 长桥 下,有苍蛟吞噉人, 周处 执剑桥侧,伺久之,遇出。于是悬自桥上,投下蛟背,而刺蛟数疮,流血满溪,自郡渚至 太湖 勾浦 乃死。” 唐 李贺 《听颖师弹琴歌》:“谁看挟剑赴 长桥 ,谁看浸髮题春竹。” 唐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诗:“ 周处 长桥 役, 侯调 短弄哀。”

阳羡

借指 宜兴 出产的茶。 宜兴 ,在今 江苏 。 秦 汉 时称 阳羡 ,故名。 宋 梅尧臣 《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诗:“顾渚及阳羡,又復下 越 茗。”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 张芸叟 《画墁録》云:‘ 有唐 茶品,以阳羡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

古时

过去了的时代,系指古代

野烧

犹野火。 唐 严维 《荆溪馆呈丘义兴》诗:“野烧明山郭,寒更出县楼。” 宋 杨万里 《晨炊叱驭驿观海边野烧》诗:“南海惊涛卷玉缸,北山野烧展红幢。” 鲁迅 《坟·写在<坟>后面》:“今夜周围是这么寂静,屋后面的山脚下腾起野烧的微光。”

山郭

山城;山村。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三:“千家山郭静朝暉,日日江楼坐翠微。” 明 杨慎 《拨不断》曲:“山郭微风弄酒帘,林坰落日回樵担。”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摘句图》:“江桥红树外,山郭夕嵐边。”

寒更

(1).寒夜的更点。 唐 骆宾王 《别李峤得胜字》诗:“寒更承夜永,凉景向秋澄。” 元 王恽 《秋夜》诗:“鐘鼓寒更永,乾坤夜色苍。” 清 陈维崧 《高山流水·即席别吴门诸子偕园次返梁溪并呈伯成先生》词:“枫桥下,几船夜火,一派寒更。”

(2).借指寒夜。 唐 温庭筠 《宿辉公精舍》诗:“拥褐寒更彻,心知觉路通。” 唐 秦韬玉 《长安书怀》诗:“凉风吹雨滴寒更,乡思欺人拨不平。”《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寒更漏永睡稠穋,魂梦将心处处游。”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无事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 注:“事谓征伐。”《史记·平準书》:“ 汉 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天下无事,百姓和乐。” 明 陈子龙 《议财用》:“若云多事,则自古亦无无事之国也。”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五湖

(1).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 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 五湖 。” 韦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 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 、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