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竹请客

作者:卢仝 朝代:唐代

原文

我本泰山阿,避地到南国。
主人欲移家,我亦要归北。
上客幸先归,愿托归飞翼。
唯将翛翛风,累路报恩德。

诗词问答

问:《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竹请客》的作者是谁?答:卢仝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卢仝的名句有哪些?答:卢仝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87-34

参考注释

泰山

(1) 东岳,中国五岳之首,中国名山,海拔1524米,位于山东泰安境内。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祭告天地,多古迹和文人墨迹,为旅游胜地

(2) 古人把泰山作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宝贵的事物

有眼不识泰山

(3) 妻父的代称

呼妻父为泰山,一说云,泰山有丈人峰。—— 晁说之《晁氏客语》

避地

亦作“ 避墬 ”。1.谓迁地以避灾祸。《汉书·叙传上》:“ 始皇 之末, 班壹 避墬於 楼烦 ,致马牛羊数千羣。”《汉书·叙传上》:“﹝ 班彪 ﹞知 隗嚣 终不寤,乃避墬於 河西 。” 颜师古 注:“墬,古地字。”《后汉书·东夷传·濊》:“ 汉 初大乱, 燕 、 齐 、 赵 人往避地者数万口。”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初, 粲 与族兄 凯 避地 荆州 ,依 刘表 。” 宋 文天祥 《指南后录·东海集序》:“自丧乱后,友人挈家避地。” 清 姚椿 《<乔处士遗集>序》:“尝避地至吾郡,交几社诸人。”

(2).犹言避世隐居。《后汉书·郅恽传》:“﹝ 郅惲 ﹞后坐事左转 芒 长,又免归,避地教授,著书八篇。” 李贤 注:“避地,谓隐遁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山中有三精舍,高薨凌虚,垂簷带空。俯眺平林,烟香在下,水陆寧晏,足为避地之乡矣!” 明 徐枋 《送笻在师游越》诗:“此行非避地,乘兴独相求。”

南国

祖国的南部

主人

(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移家

搬家;迁移住地。 唐 白居易 《移家》诗:“移家入新宅,罢郡有餘貲。” 宋 姜夔 《鹧鸪天》词:“移家径入 蓝田县 ,急急船头打鼓催。” 清 阎尔梅 《山中答友人》诗:“中原离乱岁云徂,日日移家家渐无。”

要归

(1).要点所在;要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虽多虚辞滥説,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諫何异。”《汉书·艺文志》:“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宋 张载 《正蒙·乾称下》:“彼语虽似是,观其发本要归,与吾儒二本殊归矣。”

(2).总归。 明 臧懋循 《<元曲选>序二》:“曲本词而不尽取材焉,如六经语、子史语、二藏语、稗官野乘语,无所不供其採掇,而要归断章取义,雅俗兼收,串合无痕,乃悦人耳,此则情词稳称之难。”

上客

上宾;尊贵的客人

侯生遂为上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飞翼

(1).谓展翅飞翔。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濯鳞清流,飞翼天衢。”

(2).指飞鸟。 南朝 梁武帝 《天安寺疏圃堂》诗:“晻曖瞩游丝,出没看飞翼。” 唐 杜甫 《哀江头》诗:“飜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清 王庭 《暗香·汉口夜泊》词:“行客,眠未得。欲寄与暗怀,难附飞翼。”

翛翛

(1) 羽毛残破的样子

(2) 象声词。形容虫蚁密集、振翅疾飞声

扑面漫漫黑,翛翛神鬼惊。——《西游记》

(3) 形容清凉

但见青松满径,凉气翛翛,炎暑全无。——《水浒传》

累路

犹沿途。 唐 韩翃 《鲁中送从事归荥阳》诗:“累路尽逢知己在,曾无对酒不高歌。”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后数年,公尉 开封 。书生兄弟齎 洪州 牒来,累路寻生行止,至 宋州 知 李 为主丧事,专诣 开封 ,请金之所在。”

报恩

报答所受到的恩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