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糁羊歌

作者:刘宰 朝代:宋代

玉糁羊歌原文

华阳洞口玉糁羊,世人傅得神人芳。
雪团入口桂椒香,能令老者寿而康。
瑶池玉佩正丁当,箬包聊荐九霞觞。
世言神仙不鲜食,初平山中果何物。
桃源更有避秦人,割鸡为黍迎来宾。

诗词问答

问:玉糁羊歌的作者是谁?答:刘宰
问:玉糁羊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宰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宰名句大全

刘宰玉糁羊歌书法欣赏

刘宰玉糁羊歌书法作品欣赏
玉糁羊歌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华阳洞

传说中神仙所居的洞府。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华阳洞小儿化为龙》:“ 茅山 隐士 吴绰 ,素擅洁誉。 神凤 初因採药於 华阳洞 口,见一小儿,手把大珠三颗,其色莹然,戏於松下。 绰 见之……儿犇忙入洞中, 绰 恐为虎所害,遂连呼,相从入,欲救之,行不三十步,见儿化作龙形,一手握三珠,填左耳中。 绰 素刚胆,以药斧斸之,落左耳,而三珠已失所在,龙亦不见。” 唐 韩愈 《答道士寄树鸡》诗:“烦君自入 华阳洞 ,直割乖龙左耳来。” 明 杨珽 《龙膏记·酬咏》:“碧霄何路得相逢,不知他日 华阳洞 ,更隔 蓬山 几万重。”

玉糁

即玉糁羹。 宋 杨万里 《白鱼羹戏题》诗:“ 东坡 玉糝真穷相,得似先生此味珍。” 明 张煌言 《中秋同宾从小饮步朱夏夫韵》:“行厨玉糝无兼味,促席金茎更一甌。” 骆鹏 《寄怀师农》诗:“闲与细君商食政,为留玉糝待 东坡 。”参见“ 玉糝羹 ”。

世人

世上的人;普通人

世人皆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宋· 周敦颐《爱莲说》

神人

(1) 神仙;道教指得道的人

(2) 才貌出众世上罕见的人

同舍生…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入口

(1) 货物商品等从国外购入

(2) 放进口里

椒香

椒的香味。 唐 马戴 《寄金州姚使君员外》诗:“迸泉疏石竇,残雨发椒香。”

老者

年老的男子

瑶池

神话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玉佩

古人佩挂的玉制装饰品

正丁

旧称对国家有纳税和服役义务的成年人。《晋书·食货志》:“男女年十六已上至六十为正丁。”《旧唐书·高季辅传》:“正丁正匠,不供驱使;和雇和市,非无劳费。”

九霞觞

亦称“ 九霞巵 ”。1.酒杯名。常借指美酒。 唐 许碏 《醉吟》诗:“ 閬苑 花前是醉乡,误翻 王母 九霞觴。” 宋 杨万里 《宿庐山栖贤寺示如清长老》诗:“方丈 祝融 抹轻黛,羣仙遥劝九霞觴。” 宋 文天祥 《端午初度》诗:“ 楚 囚一杯水,胜似九霞巵。” 明 李东阳 《周少卿双寿堂》诗:“御璽重封五花誥,大官屡出九霞觴。”

(2).曲调名。《宋史·乐志十七》:“ 太宗 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剙新声者,总三百九十……越调《九霞觴》、双调《朝八蛮》、大石调《清夜游》。”

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鲜食

亦作“鱻食”。1.鲜活的食品。指鸟兽、鱼鳖之类。《书·益稷》:“予决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 孔 传:“川有鱼鱉,使民鲜食之。” 唐 刘禹锡 《楚望赋》:“渚居鱻食,大掩水物。”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 唐 崔枢 为小朝官,家人於井中汲得一鱼, 枢 本好鲜食,意是厨人治鱼,误落井中,乃令烹而啖之。”

(2).犹生食。 宋 陈师道 《晚兴》诗:“谁初教鲜食,泽竭未能休。”

(3).鲜美之食。 隋 王通 《中说·天地》:“士有靡衣鲜食而乐道者,吾未之见也。”

亦作“鱻食”。少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重茧衣裘,鲜食而寝。”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韦苏州》:“然余观其人,为性高洁,鲜食寡欲。”

初平

传说中的仙人。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四十:“共爱 初平 住九霞,焚香不出闭 金华 。” 郁达夫 《秋日偕曾荫千游金华承黄志雄导游北山诸胜并示新辑<双龙记胜>读后题诗》之二:“游罢洞天三十六,归来辛苦记 初平 。”

何物

亦作“ 何勿 ”。1.什么东西;什么人。《管子·小问》:“ 桓公 曰:‘何物可比於君子之德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帝问曰:‘ 夏侯湛 作《羊秉叙》,絶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志》:“ 卢志 於众坐问 陆士衡 :‘ 陆逊 陆抗 是君何物?’”

(2).什么,哪一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潮水至, 沉令 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人?’”《晋书·王衍传》:“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嫗,生寧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后汉书·文苑传·祢衡》“死公!云等道” 唐 李贤 注:“等道,犹今言何勿语也。” 宋 岳珂 《桯史·天子门生》:“ 檜 大怒曰:‘我杀 赵逵 ,如獼狐兔耳,何物小子,乃敢尔耶!’”

桃源

(1).“ 桃花源 ”的省称。 南朝 陈 徐陵 《山斋诗》:“桃源惊往客,鹤嶠断来宾。” 唐 杜甫 《北征》诗:“缅思桃源内,益嘆身世拙。” 明 张煌言 《赠卢牧舟大司马》诗:“ 并州 正有来苏望,忍説桃源可避 秦 。”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八:“他们缺乏相当的娱乐, * 也是一条出路。所以有许多都在这里面寻觅他们的桃源。”参见“ 桃花源 ”。

(2).指 桃源洞 。 唐 李涉 《赠长安小主人》诗:“仙路迷人应有术, 桃源 不必在深山。” 元 任昱 《清江引·题情》曲:“ 桃源 水流清似玉,长恨因缘误。”参见“ 桃源洞 ”。

(3). 宋 时 临安县 嘉会门 外 泠水峪 ,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人称 桃源 ,为都人游集之地。 苏轼 《介亭饯杨杰次公》诗“丹青明灭 风篁岭 ,环佩空响 桃花源 ” 查慎行 注引 元 潜说友 《咸淳临安志》:“ 泠水峪 在 嘉会门 外,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为城南胜概,旧呼 桃源 ,游人多集焉。”

避秦

(1).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絶境,不復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 夏阳 适 晋 ,得 随会 而同奔; 东海 避 秦 ,与 毛公 而俱隐。” 唐 苏广文 《自商山宿隐居》诗:“闻道 桃园 堪避 秦 ,寻幽数日不逢人。”

(2).指躲避 * 或战乱。《元人小令集·梧叶儿·天台洞》:“夕有猿敲户,朝无客扣门,见几个捕鱼人,犹自向山中避 秦 。”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我们参禪原是虚名,避 秦 乃其实意。”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乃若 安南 亡于 法 , 朝鲜 并于 日 ,其墐户无天,避 秦 无地之惨剧,尤为见者心酸,闻者发指。”

(3).簏名。

割鸡

(1).杀鸡。《礼记·杂记下》:“其衈皆於屋下,割鸡,门,当门。”

(2).常以比喻处理小事。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二》:“ 贤 本西方斗筲之子,虽有割鸡之効,然齿以老矣。” 明 刘基 《送月忽难明德江浙府总管谢病去官序》:“湛卢可以断犀,而以之割鸡。”

(3). 子游 为 武城 宰,提倡礼乐, 孔子 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后因以“割鸡”指县令之职。 唐 吴筠 《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言怀诒郑录事昆季苟尊师兼见赠之》诗:“从此罢飞鳧,投簪辞割鸡。” 宋 叶适 《赵知县挽词》:“空闻割鸡笑,不见化鳧留。”参见“ 割鸡焉用牛刀 ”。

来宾

来访的客人

招待来宾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