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王昭君

作者:董思恭 朝代:唐代

相和歌辞·王昭君原文

琵琶马上弹,行路曲中难。汉月正南远,燕山直北寒。
髻鬟风拂散,眉黛雪沾残。斟酌红颜尽,何劳镜里看。

诗词问答

问:相和歌辞·王昭君的作者是谁?答:董思恭
问:相和歌辞·王昭君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相和歌辞·王昭君是什么体裁?答:乐府
问:董思恭的名句有哪些?答:董思恭名句大全

董思恭相和歌辞·王昭君书法欣赏

董思恭相和歌辞·王昭君书法作品欣赏
相和歌辞·王昭君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19_46

参考注释

琵琶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马上

(1) 立刻;立即

大家坐好,电影马上要开映了

我马上就和你在一起

(2) 在马背上

马上比武

行路

路人,在路上行走的人

骨肉为行路。——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曲中

(1).完全击中。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 韩退之 作《师説》,曲中今世人之病。”

(2).全都符合。 清 俞樾 《<七侠五义>序》:“及閲至终篇,见其事跡新奇,笔意酣恣,描写既细入豪芒,点染又曲中筋节。”

妓坊的通称。《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那 杜媺 曲中第一名姬,要从良时,怕没有十斛明珠,千金聘礼。”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旧院人称曲中。前门对 武定桥 ,后门在 钞库街 ,妓家鳞次,比屋而居。”

月正

正月。《书·舜典》:“月正元日, 舜 格于文祖。” 孔 传:“月正,正月。” 孔颖达 疏:“正训长也,月正言月之最长,正月长於诸月,月正还是正月也。”

谓皓月正当中天。 唐 周贺 《宿李枢书斋》诗:“夜凉书读遍,月正户全开。”

燕山

中国河北省北部山脉。西起八达岭,东到山海关,主峰雾灵山2116米。著名的明朝万里长城在河北省、北京市部分即沿其山脊而筑

直北

正北。《史记·封禅书》:“ 汉文帝 出 长安门 若见五人於道北,遂因其直北立 五帝坛 ,祠以五牢具。” 唐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诗:“云白山青万餘里,愁看直北是 长安 。” 宋 苏庠 《菩萨蛮·宜兴作》词:“荒坡垂斗柄,直北乡山近。”

髻鬟

环形发髻

髻鬟之始掠。——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眉黛

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所以称眉为眉黛。黛,青黑色的颜料

斟酌

(1) 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矣。——《国语·周语上》

再三斟酌

(2) 往杯盏里倒酒供饮用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陶潜《移居》

独自斟酌

红颜

(1).指年轻人的红润脸色。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诗:“忆子初尉 永嘉 去,红颜白面花映肉。”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2).指少年。 南朝 梁 沉约 《君子有所思行》:“共矜红颜日,俱忘白髮年。” 唐 李白 《赠孟浩然》诗:“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宋 王安石 《客至当饮酒》诗之二:“自从红颜时,照我至白首。”

(3).特指女子美丽的容颜。 汉 傅毅 《舞赋》:“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曄其扬华。” 南朝 陈 徐陵 《和王舍人送客未还闺中有望》:“倡人歌吹罢,对镜览红颜。” 清 李渔 《玉搔头·讯玉》:“青眼难逢,红颜易改。”

(4).指美女。 明 王世贞 《客谈庚戌事》诗:“红颜宛转马蹄间,玉筯双垂别 汉 关。” 清 吴伟业 《圆圆曲》:“慟哭六军俱縞素,衝冠一怒为红颜。”

何劳

犹言何须烦劳,用不着。《三国演义》第九六回:“ 赵云 慌忙下马伏地曰:‘败军之将,何劳丞相远接?’”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收拾残经别法王,袈裟脱去换霓裳。初来不为求超脱,临去何劳懺罪殃。”

承受烦劳。《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可憎猧子色茸茸,抬举何劳餧饲浓。” 蒋礼鸿 通释:“何劳,同‘荷劳’,承荷烦劳的意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