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长安赵侍郎赴阙

作者:魏野 朝代:宋代

送长安赵侍郎赴阙原文

嗣君徵旧相,物论更无馀。
圣日归黄阁,台星正碧虚。
四方闻乐只,一郡泣涟如。
灞水犹疑噎,秦云亦不舒。
绮罗围祖席,朱紫拥征车。
从乐时调瑟,行厨忽馔蔬。
先牌唯进寺,递补只担书。
古道禾残后,长亭木落初。
朝官逢下马,野客送骑驴。
从此门尤峻,何由再曳裾。

诗词问答

问:送长安赵侍郎赴阙的作者是谁?答:魏野
问:送长安赵侍郎赴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魏野的名句有哪些?答:魏野名句大全

魏野送长安赵侍郎赴阙书法欣赏

魏野送长安赵侍郎赴阙书法作品欣赏
送长安赵侍郎赴阙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嗣君

(1).继位的国君。《左传·昭公十二年》:“夏, 宋 华定 来聘,通嗣君也。” 杜预 注:“ 宋元公 新即位。”《宋书·范泰传》:“及 庐陵王 义真 、 少帝 见害, 泰 谓所亲曰:‘吾观古今多矣,未有受遗顾託,而嗣君见杀,贤王婴戮者也。’” 清 恽敬 《顾命辨上》:“既殯,柩前立嗣君,所以传其统。”

(2).称皇太子为嗣君。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仁宗 在位岁久,德泽在人,人所信服,故一日晏驾,天下禀承遗令,奉戴嗣君,无一人敢异同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朝廷上,用逆臣,公然弃妃囚嗣君。”

(3).称别人的儿子。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六:“ 雪芹 者, 曹楝亭 织造之嗣君也。”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五:“ 纳兰成德 侍中与 顾梁汾 交最密……一夕,﹝ 梁汾 ﹞梦侍中至,曰:‘文章知己,念不去怀;泡影石光,愿寻息壤。’是夜,其嗣君举一子。 梁汾 就视之,面目一如侍中。”

物论

众人的议论,舆论。《晋书·谢安传》:“是时 桓冲 既卒, 荆 江 二州并缺,物论以 玄 勋望,宜以授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王黼 作相,请朝假归 咸平 焚黄,画舫数十,沿路作乐,固已骇物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六:“ 龚芝麓 尚书失节本朝,又娶 顾横波 夫人,物论轻之。”

圣日

犹圣时。 唐 张乔 《北山书事》诗:“圣日雄藩静,秋风老将閒。”

黄阁

亦作“黄閤”。 1. 汉 代丞相、太尉和 汉 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门,厅门涂黄色,以区别于天子。 汉 卫宏 《汉旧仪》卷上:“﹝丞相﹞听事阁曰黄阁。”《宋书·礼志二》:“三公黄閤,前史无其义……三公之与天子,礼秩相亚,故黄其閤,以示谦不敢斥天子,盖是 汉 来制也。”后因以黄阁指宰相官署。 唐 韩翃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巡边》诗:“黄阁开帷幄,丹墀侍冕旒。” 元 耶律楚材 《为子铸作诗三十韵》:“我祖建四节,功烈光黄閤。”

(2). 唐 时门下省亦称黄阁。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旧史《严武传》迁给事中,时年三十二。给事中属门下省, 开元 曰黄门省,故云‘黄閤’。”

(3).借指宰相。 唐 钱起 《送张员外出牧岳州》诗:“自怜黄阁知音在,不厌彤幨出守频。” 宋 司马光 《和始平公郡斋偶书》:“ 赤松 雅意思轻举,黄阁群心望復还。”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辨冤》:“説甚么黄阁经纶肃万方。”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补遗:“ 陈桂林 文恭 宏谋 ,黄阁雍容。”

台星

三台星。《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台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因以喻指宰辅。 唐 李白 《上崔相百忧章》:“台星再朗,天网重恢。” 宋 杨万里 《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诗:“天极八重心未死,台星三点坼方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秀毓山川,灵分草木,几番焰夺台星。” 清 顾炎武 《路舍人家见东武四先历》诗:“龙驭杳安之,台星陨衡鼐。”

碧虚

(1).碧空;青天。 南朝 梁 吴均 《咏云》:“飘飘上碧虚,蔼蔼隐青林。” 唐 张志和 《玄真子·碧虚》词:“碧虚冥茫,飘轮斡乎乾,湫盘浮乎坤。” 宋 王禹偁 《寄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诗:“水阁山斋架碧虚,亭亭华表映门閭。” 赵朴初 《临江仙·飞行中作》词:“忽见碧虚开下界,白云朵朵芙蓉。”

(2).指绿水。 唐 张九龄 《送宛句赵少府》诗:“修竹含清景,华池澹碧虚。” 唐 李贺 《钓鱼诗》:“斜竹垂青沼,长纶贯碧虚。” 王琦 汇解:“碧虚,水也。”

四方

(1)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个方面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正方形或正方体

一只四方的木头匣子

乐只

和美;快乐。只,语助词。《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宋 王安石 《闻望之解舟》诗:“子来我乐只,子去悲如何?” 郑泽 《短歌行》:“香起增高华,双情堪乐只。”

涟如

亦作“ 涟洳 ”。泪流貌。《易·屯》:“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汉 焦赣 《易林·坤之井》:“不见復关,泣涕涟如。” 隋 孙万寿 《和周记室游旧京》:“闻君怀古曲,同病亦涟洳。” 宋 梅尧臣 《来梦》诗:“觉而无物,泣涕涟如。” 清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抱痛一世,泣血涟如。”

犹疑

见“犹豫”

绮罗

(1).泛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 汉 徐干 《情诗》:“綺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 唐 秦韬玉 《贫女》诗:“蓬门未识綺罗香,拟托良媒益由伤。”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引狎》:“谩话綺罗,休説珍羞,端不趁儂心苗。” 清 唐孙华 《戏为友人代忆》诗之四:“生小调丝竹,由来足綺罗。”

(2).指穿着绮罗的人。多为贵妇、美女之代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鄴下 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綺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 前蜀 韦庄 《江亭酒醒却寄维扬饯客》诗:“满坐綺罗皆不见,觉来红树背银屏。”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三》:“人主好声色,则 燕 赵 之粉黛, 吴 越 之綺罗,不问而进太子之前矣。”

(3).形容诗风华丽柔靡。 宋 吴坰 《五总志》:“﹝ 贾岛 ﹞尝於 宣城 謁 紫微 ,不遇,乃曰:‘我诗无綺罗铅粉,宜其不售也。’”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词至 东坡 ,一洗綺罗香泽之态,寄概无端,别有天地。”

(4).指华美的帷帐。 明 徐渭 《嘉靖辛丑之夏妇翁潘公先以三绝见遗癸丑冬检旧札见之因赋七绝》:“华堂日晏綺罗开,伐鼓吹簫一两迴。”

(5).指繁华的生活。 鲁迅 《无题》诗之二:“ 六代 綺罗成旧梦, 石头城 上月如钩。”

祖席

饯行的宴席。 唐 杜甫 《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诗:“圣朝新孝理,祖席倍辉光。” 仇兆鳌 注:“祖席,饮饯也。” 宋 梅尧臣 《梦同诸公饯仲文梦中坐上作》诗:“已许郊间陈祖席,少停车马莫催行。” 宋 贺铸 《琴调相思引·送范殿监赴黄冈》词:“终日怀归翻送客,春风祖席南城陌。” 清 杨模 《汉阳旅中送蔡子汇征游湘潭》诗:“祖席杯堪把,河桥柳掛丝。”参见“ 祖饯 ”。

朱紫

(1).红色与紫色。《文选·张衡<西京赋>》:“木衣綈锦,土被朱紫。” 李善 注:“朱紫,二色也。” 宋 梅尧臣 《洛阳牡丹》诗:“红栖 金谷 妓,黄值 洛川 妃。朱紫亦皆附,可言人世稀。”

(2).《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后因以“朱紫”喻正与邪、是与非、善与恶。《东观汉记·宗资传》:“ 汝南 太守 宗资 ,任用善士,朱紫区别。”《后汉书·陈元传》:“夫明者独见,不惑於朱紫;听者独闻,不谬於清浊。”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雌黄出其脣吻,朱紫由其月旦。”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 班固 踵武,仍加祖述於其间……朱紫以之混淆,冠履於焉颠倒。”

(3).比喻辞采。《南齐书·周颙传》:“ 顒 音辞辩丽,出言不穷,宫商朱紫,发口成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是以括囊杂体,功在銓别,宫商朱紫,随势各配。”

(4).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朱衣紫绶,即红色官服,紫色绶带。《艺文类聚》卷四八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吏部郎表》:“方愧朱紫,永懵钧衡。”

(5).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红色、紫色官服。 唐 白居易 《偶吟》:“久寄形於朱紫内,渐抽身入蕙荷中。”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唯大贤忽为人縶维,官至朱紫。”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下官只因宦途偃蹇,家计萧条,不以朱紫为荣,但觉素封可羡。”

征车

远行人乘的车。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别袖拂 洛水 ,征车转 崤陵 。” 明 文徵明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诗之九:“立马双桥日欲斜,沙尘吹雾暗征车。” 清 钱谦益 《 * 赴阙车中言怀》诗之七:“山低落日坡陀影,岸瘠征车轣轆声。”

徵車: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 清 方文 《送刘孔安北上》诗:“大云起幽壑,徵车来何迟!” 清 顾景星 《<楝亭诗钞>序》:“不佞徵车来 长安 ,晤 子清 如临风玉树。”

调瑟

弹奏琴瑟。 晋 傅咸 《陈选举上书》:“且胶柱不可以调瑟,况乎官人而可以限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夫宫商大和,譬诸吹籥;翻迴取均,颇似调瑟。” 唐 刘禹锡 《调瑟词》:“调瑟在张弦,弦平音自足。”

行厨

亦作“ 行厨 ”。1.谓出游时携带酒食;亦谓传送酒食。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十七:“行厨半路待,载妓一双迴。”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献食表》:“伏知金鷄瑞鼎,盈上帝之珍羞;玉女行厨,尽羣仙之品味。” 唐 张谓 《春园家宴》诗:“竹里行厨人不见,花间觅路鸟先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乍暖风烟满江乡,花裡行厨携着玉缸;笛声吹乱客中肠,莫过 乌衣巷 ,是别姓人家新画梁。”

(2).指所携带的酒食。《太平广记》卷六十引 晋 葛洪 《神仙传· * 》:“﹝ * ﹞入拜 方平 , 方平 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

(3).犹执炊,掌灶。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五八:“行厨侍女炊何物,满灶无烟玉炭红。”

见“ 行厨 ”。

递补

顺次补充

古道

(1) 传统的正道。今通称不趋附流俗,守正不阿为古道

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邮里逐鸡难,亦无党也。——汉· 桓宽《盐铁论·殊路》

(2) 古朴

古道热肠

忠厚古道

(3) 古旧的路径

踏上石子铺的古道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唐· 李白《忆秦娥》

长亭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饯别亲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木落

树叶凋落。 晋 左思 《蜀都赋》:“木落南翔,冰泮北徂。” 南朝 齐 王融 《议给虏书疏》:“春草水生,阻散马之适;秋风木落,絶驱禽之欢。” 唐 李峤 《与雍州崔录事司马录事书》:“春还 江 北,时兴 楚 客之謡;木落 淮 南,乍动 潘生 之思。” 元 周权 《湘中》诗:“天寒 楚 云浄,木落 湘 山幽。” 清 顾炎武 《赋得老鹤万里心用心字》:“木落依空沼,云多失旧林。” 包蕾 《猪八戒学本领》:“行够多时,又是夏尽秋来,但平林木落,远山含烟。”

朝官

(1).朝廷的官员。亦指中央官员。《魏书·世宗纪》:“宗及庶族,祖曾功绩可纪,而无朝官,有官而才堪优引者,随才銓授。” 唐 韩愈 《论今年权停举选状》:“臣虽非朝官,月受俸钱,岁受禄粟,苟有所知,不敢不言。”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讳》:“又某朝官諂事 蔡京 ,呼之为父,合家不许犯‘京’字。”

(2). 宋 代称一品以下常参官员。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有人续其下云:‘君看 姚曄 并 梁固 ,不得朝官未可知。’后果终於京官。” 明 柯维骐 《宋史新编·职官四》:“凡一品以下常参者,谓之朝官;祕书郎以下未常参者,谓之京官。”

下马

(1) 从马上下来

我为了减轻马的负载宁愿下马

(2) 比喻某个重大工程或工作项目中止进行

野客

(1).村野之人。多借指隐逸者。 唐 杜甫 《柟树为风雨所拔叹》诗:“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籟。” 金 元好问 《怀益之兄》诗:“溪僧时问字,野客或知琴。” 清 谢淞洲 《支公禅院》诗:“野客闻鹤鸣,山僧报茶熟。”

(2).蔷薇花的戏称。 明 都卬 《三馀赘笔·十友十二客》:“﹝ 宋 ﹞ 张敏叔 以十二花为十二客,各诗一章。牡丹,赏客;梅,清客……蔷薇,野客。”

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曳裾

(1).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 晋 陶潜 《劝农》诗:“矧伊众庶,曳裾拱手。” 唐 王绩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曳裾出门迎,握手登前除。”

(2).“曳裾王门”之省称。 唐 杜甫 《又作此奉卫王》诗:“推轂几年惟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 明 蔡羽 《思田园》诗:“曳裾京华尘,徒自隳四支。”参见“ 曳裾王门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