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作者:赵夔 朝代:宋代

诗一首原文

青嶂横开高几重,巉岩直上半天中。
虚明洞口千年久,澄澈流来一溜通。
海蚌张颐方吸月,云龙夺迹遂乘风。
隼旗出有随轩雨,指日秋成贺岁丰。

诗词问答

问:诗一首的作者是谁?答:赵夔
问:诗一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夔的名句有哪些?答:赵夔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青嶂

如屏障的青山。《文选·沉约<锺山诗应西阳王教>》:“鬱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 吕向 注:“山横曰嶂。” 唐 杜甫 《月》诗之一:“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宋 贺铸 《凌歊·铜人捧露盘引》词:“控沧江,排青嶂, 燕臺 凉。”

高几

高足的桌子。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蚕具·高几》:“桑柔不倚梯,摘桑赖高几,每於得叶易,曾靡忧校披。”《红楼梦》第四十回:“谁素日爱吃的,拣样儿做几样,也不要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东西一两样。”

巉岩

(1) 一种陡而隆起的岩石,如悬崖或崖、孤立突出的岩石

野花野草…要把巉岩装扮起来。——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2) 参差不齐的岩石海岸,尤指给航行造成威胁的

上半天

上午,指从日出起至中午十二点以前的一段时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路过那 苟 公馆门首……心中暗想,莫非办甚么喜事,然而上半天何以不见动静?”

虚明

(1).空明;清澈明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唐 杜甫 《夏夜叹》诗:“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光之正中,虚明凝湛,观者各自见其形。现於虚明之处,毫釐无隐,一如对镜。”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 勺园 林水紓环,虚明敞豁。”

(2).指内心清虚纯洁。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莫不揔制清衷,递为心极,斯固通人之所包,非虚明之絶境,不可穷者,其唯神用者乎。” 宋 苏辙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之二:“ * 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清 魏源 《夏夜柬李希廉》诗:“冏在空中影,正如水有鱼。虚明止一性,何辨君与吾。”

千年

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澄澈

亦作“ 澄彻 ”。1.清澈,水清见底。 晋 王献之 《杂帖》:“ 镜湖 澄澈,清流泻注。” 唐 修睦 《僧院泉》诗:“澄澈照人胆,深山只一般。” 明 刘基 《活水源记》:“其初为渠时,深不踰尺,而澄彻可鉴。”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

(2).清亮明洁。 南朝 宋 谢灵运 《怨晓月赋》:“墀除兮镜鑑,房櫳兮澄澈。” 宋 苏舜钦 《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常年此夕或阴晦,今岁澄澈将快哉!” 金 段成己 《中秋之夕封生仲坚卫生行之携酒与诗见过依韵以答》:“夜凉河汉静无声,澄澈天开万里晴。” 聂绀弩 《奇遇》:“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比刚才晶莹澄澈得多。”

(3).明白。《关尹子·九药》:“论道者,或曰凝寂,或曰邃深,或曰澄澈。” 胡适 《费氏父子的学说》:“ 费密 作《孙徵君传》,只说:‘其学以澄彻为宗,和易为用。’”

一溜

(1).一瞥;一转。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二折:“我做和尚年幼,生来不断酒肉,施主请我看经,单把女娘一溜。”《红楼梦》第二六回:“那 贾芸 一面走,一面拿眼把 红玉 一溜。” 茅盾 《子夜》一:“ 吴少奶奶 的眼珠一溜,似乎很惊讶。”

(2).犹一滑。《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公子鬆开两手,慢慢地拳将过来放在嘴边‘咈咈’的吹着,説道:‘痛煞我也!’説着,顺着柱子把身子往下一溜,便坐在地下。”

(1).一行;一排。《红楼梦》第二五回:“只见 宝玉 左边脸上起了一溜燎泡,幸而没伤眼睛。”《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姑娘隔着车玻璃一看,只见那座小庙一溜约莫是五间。”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北墙中间是壁炉,左右两边上段是短窗,窗下是一溜儿矮书架子。”

(2).形容迅捷。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魇到》:“俏冤家,昨朝时,去得一溜。” 冰心 《往事二》五:“弹琴的人左右倾欹的双腕仍是弹奏着,唱歌的人,手扶着琴台笑着唱着,忽然身不自主一溜的从琴的这端滑到那端去。”

(3).连续不断。《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 丘俊 ﹞到得长大来一发不肯学好,专一结识了一班无赖子弟,闝赌行中,一溜撒漫使钱,戒训不下。” 赵树理 《催粮差》:“ 崔九孩 自然是一溜‘是’字答应下去。”

(4).附近一带。 刘学江 《诀窍》:“ 饽饽胡同 饭馆多,一溜五十步,馄饨馆就四家。”如:他的家反正就在那一溜,找起来不会很费事。

云龙

(1).云和龙。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董仲舒 申《春秋》之雩,设土龙以招雨,其意以云龙相致。” 五代 齐己 《春雨》诗:“云龙相得起,风电一时来。” 前蜀 杜光庭 《天册巡官何文济为东院生日斋词》:“犹风虎以相须,若云龙而感契。”

(2).《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孔颖达 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后因以“云龙”比喻君臣风云际会。 宋 陆游 《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云龙际千载,典册冠三公。” 明 张居正 《圣母图赞·庆都毓圣》:“元云入户,赤龙在宫,遂开景运,万国时雍,济济岳牧,是谓云龙。”

(3).喻朋友相得。 清 赵翼 《余简稚存诗稚存答诗再简奉酬》:“昔 唐 有 韩 孟 ,云龙两连翩。” 清 徐夔 《移居赠永夫》诗:“尔我重订云龙交,岁惟作噩月当且。”

(4).即龙。《易·乾》:“云从龙。”故称。 唐 张祜 《忆游天台寄道流》诗:“云龙出水风声过,海鹤鸣皋日色清。” 南唐 沉汾 《续仙传·酆去奢》:“﹝ 安和观 ﹞北五里有 卯山 ……每雷雨只在山半常见云龙、雷公、电姥,神鬼甚众。”

(5).喻豪杰。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和卓阁老纪恩诗》:“云龙追逐当时志,愧我衰龄独闭关。”

(6).骏马的美称。《文选·曹植<七启>》:“僕将为吾子驾云龙之飞駟,饰玉輅之繁缨。” 李善 注:“马有龙称,而云从龙,故曰云龙也。《周礼》曰:凡马八尺已上为龙。”

(7). 汉 宫殿门名。《文选·班固<东都赋>》:“尔乃盛礼兴乐,供帐置乎 云龙 之庭。” 吕延济 注:“ 云龙 ,门名。”《文选·张衡<东京赋>》:“飞 云龙 於春路,屯 神虎 於秋方。” 薛综 注:“ 德阳殿 东门称 云龙门 。”

(8).山名。在 江苏省 徐州市 。 宋 苏轼 《访张山人得山中二字》诗之二:“万木锁 云龙 ,天留与 戴公 。”自注:“ 云龙 ,山名。”

(9).印有龙的图案的茶饼,为 宋 朝的贡茶。泛指优质名茶。 宋 舒亶 《菩萨蛮·湖心寺席上赋茶》词:“香泛雪盈杯,云龙疑梦回。” 宋 黄庭坚 《答黄冕仲索煎双井并简杨休》诗:“家山鹰爪是小草,敢与好赐云龙同。” 明 高启 《赠墨翁沉蒙泉》诗:“人间留藏敢轻试,传玩正比云龙茶。”参见“ 龙团 ”。

乘风

顺风;凭借风力

乘风向法国驶去

隼旗

画有隼鸟的旗帜。古时诗文中常用以为州郡长官之标志。 唐 岑参 《送羽林长孙将军赴歙州》诗:“隼旗新刺史,虎剑旧将军。”参见“ 隼旟 ”。

指日

犹不日。谓为期不远。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弭节长騖,指日遄征。”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餐。” 明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公急出,则客去远。闻其故,惊颜如土,大哭曰:‘此祸水也,指日赤吾族矣!’” 陈毅 《潜艇上留题》诗:“大哉新 中国 ,指日富且强。”

秋成

(1).秋季成熟。 南朝 梁 王僧孺 《吏部郎表》:“寧为天覆地长,復与雨露相滋,秋成春发,必如暄寒无爽。”

(2).收获;收成。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臺歌板声。”《元史·李元礼传》:“时当盛夏,禾稼方茂,百姓岁计,全仰秋成,扈从经过,千乘万骑,不无蹂躪。”《醒世姻缘传》第三一回:“这秋成的时候尚且如此,若到了冬春,这些飢民若不设法救济,必定半个不存。”

(3).指秋季成熟的庄稼。 隋 李播 《周天大象赋》:“荐秋成於八穀,务春採於扶筐。”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復之 ( 胡復之 )有庄,与 马士英 之庄邻,田甚腴。 士英 令其子以三千金强买之……未几国变,田仍归 胡 ,官价半原值耳,田中秋成已熟, 马氏 之工本也。”

贺岁

贺年。 清 查慎行 《六迭前韵答楼村同年》:“陋巷几家还贺岁,东郊昨日又班春。” 清 谢文翘 《都门新年词》之三:“贺岁何曾滥应酬,乡情寅谊始停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